俄罗斯代表在中国,终于说出了他们眼下最想要的东西——进一步加强中俄在工业领域的合作。
日前,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达赫诺夫斯基对外表示,贸易额变化的动态变化十分重要,但贸易额不是衡量合作水平的“唯一指标”,中俄两国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在保持双边贸易额增长势头的基础上,理顺工业合作关系,推动中俄开展更加深入的经济互动。
【俄方强调开展工业合作有着多重考量】
达赫诺夫斯基透露称,俄外交部门正在协助中俄企业拟定各种本地化方案,确保中俄之间的工业投资。
俄方现在重点强调推进工业领域的合作,首先是看到了中俄双边贸易额增度,在2023年突破2400亿美元大关后有所放缓。在短时间内,中俄贸易额的年增长幅度应该会保持在个位数,很难再次复刻2023年那种26%的增长幅度。
在双边贸易进入一个平稳增长阶段后,中俄想要进一步深化经济领域的合作,就必须寻找到新的合作增长点。
而工业合作会被俄罗斯政府认定为中俄合作的关键增长点,与俄罗斯自身的发展战略有关,更是普京政府将眼光放长远的必然之举——他们并不甘心继续做单纯的能源出口国,而是意图重建一个足以决定俄罗斯未来国运的工业体系。
众所周知,由于西方的大规模经济制裁,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进行全面转型,能源出口不再是俄罗斯经济唯一的发展引擎,反而是军工、能源以及消费的“三驾马车”,共同支撑起了现在的俄罗斯经济。
但普京政府也清楚,一旦俄乌冲突结束,单纯依靠俄军在和平时期的相对有限的武器装备需求,以及不稳定的军工出口,很难保证军工生产能够长期为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推动力。
【军工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
所以,俄政府现在的战略是要以军工带动民用工业,推动整体的工业发展,让在俄乌冲突爆发后重回全球前十工业强国之列的俄罗斯,能够长期保持工业强国地位,让工业代替单纯的军工生产,作为俄罗斯经济的一个引擎。
如果在俄乌冲突结束后,俄罗斯未来再次陷入战争,提前进行的工业化建设,也能够让俄罗斯以比俄乌冲突爆发后更快的速度,来完成战时经济转型,确保前线的武器弹药供应。
可同样是受到了制裁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工业发展现在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首先就是西方企业集体撤出,俄罗斯政府又因为制裁与战争原因,面临财政开支困难的情况下,俄罗斯需要重新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俄罗斯,以便俄方扩大工业生产,并推进技术革新。
【俄罗斯冶金业巨头诺里尔斯克镍业已经准备在中国投资办厂】
其次,俄方现在无法像之前一样正常引进先进技术,但俄罗斯自身在部分工业领域确实存在技术短板,需要通过与外界的不断交流,来确保自身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推动本国整体科研能力的进步。
第三,西方制裁冲击,导致俄罗斯的供应链体系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俄方需要与没有参与制裁的国家合作,来重建自身的供应链体系,确保所有上游零部件的供应充足。
最后,同样是因为西方的制裁,很多俄罗斯企业现在有在海外建厂,降低制裁影响,确保自身收益的现实需求。
而在现阶段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之中,中国是产业链门类最齐全,资金、技术实力最强,且工业基础最好的国家,无论是中国企业前往俄罗斯投资、为俄方提供上游零部件,还是俄罗斯企业来中国办厂,都有利于俄罗斯经济的长远发展。俄政府自然也会在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与中国展开合作。
【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雄厚实力,决定了中国是俄罗斯现阶段最关键的工业合作伙伴】
只是中俄在工业领域的合作,仍旧面临着诸多隐患。在外部,西方不断挥舞的“制裁大棒”,会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到中国企业对俄罗斯工业部门的投资。
在内部,俄罗斯本身存在着三个问题。
第一,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存在问题,铁路运力不足、部分港口吞吐量有限的问题仍旧存在,想要确保工业合作的进行,俄罗斯需要加强整体的交通体系建设。
第二个问题是劳动力短缺,俄罗斯目前的失业率已经降到了2.3%,是该国历史上的最低水平,但俄国内仍旧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这一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就无法顺利进行。
第三个问题是中俄之间的法律法规差异,为中国企业顺利进入俄罗斯投资增加了难度。此次达赫诺夫斯基对外强调,俄政府会为中俄企业提供帮助,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用官方表态的方式,打消部分中国企业在这个方面的顾虑。
【中企进入俄罗斯投资,与俄方开展工业合作存在一系列难题】
这一系列因素共同决定了,在俄罗斯政府的推动之下,中俄在工业领域的合作将会进入深水期,只是在短时间内,外界还无法看到十分明显的数据变化。
这其实也是中俄在各领域的合作都向更复杂、更深入方向发展,双方一道提升全方位合作水平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
中俄政府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沟通调整,及时从国家层面出发,牵头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中俄的共同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