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凡·艾克的特殊使命|艺术家们

长江日报 2024-02-27 08:30:40

■ 李炜

15世纪的尼德兰包括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的东北部地区,那里城市的经济与文化相当繁荣。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扬·凡·艾克的名作《阿尔诺芬尼双人肖像》完成后将近六百年,还是没人知道——真的知道——他到底画了什么。

艾克画的是一对站在房间里的男女。两人直挺挺地拉着手。他的另一只手软绵绵地举在胸前,她则懒洋洋地把手搭在隆起的腹部。他没正视我们这些观者,她的视线也没落在他身上。两人似乎都在木呆呆地沉思别的事情。

只有画作底部的那条狗眼巴巴地看着我们。见到我们如此聚精会神地凝视这幅画,想必它开心无比。

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来观察这幅画时,它却充满了谜团。主题是什么?男女的站姿——不算正式,却依然庄重——有何意指?屋子里的物件——看似寻常,其实不然——又代表了什么?

同样重要的是,这两人是什么关系?还有,她怀着他的孩子吗?

关于画家,我们知道得不多。

艾克的大名首次出现,是在1422年的一份官方文件里。那时,他在海牙当上了宫廷画师。

由于他的笔触一丝不苟,对细节的观察巨细无遗,大部分作品的尺寸也都偏小,他颇有可能是以“彩饰者”的身份开始艺术生涯的。也就是说,为权贵阶层的主顾装饰手抄本,画书中的插图。

他死于1441年,有两个兄弟。依据后来的说法,还有一个姊妹。他们全都是画家,他和兄弟们联手完成了几件作品。或者该说,他曾经替去世的一名兄弟完成遗作。他定居于布鲁日,担任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的宫廷画师。

根据宫廷文献显示,艾克收入不菲,还多次为菲利普出差办事。任务多半不明,唯有一次确切无疑。他在1428年去了趟葡萄牙,专门为国王的女儿绘制肖像。艾克画了两幅(如今都已佚失),一幅走陆线,一幅走海线,分头送到以求政治联姻却不知公主长相的公爵手里。

由此可以推断出三件事。

一、艾克有本事画出逼真的人像。在摄影术和便捷交通问世之前,王公贵族选妻配郎时往往得参考肖像。

二、艾克颇得公爵信赖,甚至恩宠。他令人羡慕的薪酬以及大量奖赏皆可佐证这一点。此外,“好人菲利普”是他一个孩子的教父。艾克过世后,菲利普还支付了另一个孩子进入女修道院所需的费用。

三、艾克应该精通拉丁文——当时欧洲的交际用语。如果他只会讲荷兰语,就不太可能代表雇主出差。这便意味着艾克受过高等教育,和当时的绝大多数画家有着云泥之别。

基于这三点,还能推导出一点:艾克十分清楚自己拥有出类拔萃的才识,以及由此而来的特权和地位。

这便能解释他的座右铭:“als ik kan”(如我所能)。这可以诠释为一种谦逊的表达(“我画得或许不够好,但我已经全力以赴了”),也可视作一则高傲的宣言(“没人能画得像我这么好”)。这种模棱两可、让人无所适从的谜语,似乎正是艾克的用意。就像他座右铭中隐藏的双关语——荷兰语中的“我”(ik)一词,读音和“艾克”(Eyck)有点接近——应该也不是出于巧合。

(作者:李炜 艺术评论家,著有《孤独之间》。)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