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就会开始分蘖,形成分蘖,就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上籽粒数量最重要的过程。
这段时期水稻对温度、湿度、养分等环境要素非常敏感,也是影响产量最为关键的时期。
因此,在这个时期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帮助水稻快速提高分蘖量,是提高产量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其中,芸苔素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激素,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那么,如何在水稻的分蘖期正确使用芸苔素,才能有效促进水稻的分蘖,提高产量,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呢?

芸苔素,又名青苔素、芸油醇,学名为4-青苔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激素。
它能够刺激植物细胞的分裂与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的整体生长与发育。
同时,芸苔素也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光能转化为养分的效率,还能增强植物抵御逆境的能力。
综上所述,芸苔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节因子。
芸苔素对于水稻等秧苗来说,能够显著提高分蘖率,使得水稻分蘖过程中分蘖更加均匀、齐整。
通过合理施用芸苔素,可以使得水稻幼苗在生长期内具有更强的抗逆性,比如抗旱、抗病虫害等,从而在逆境条件下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一般来说,芸苔素用于促进水稻分蘖应当在移栽后7-10天开始使用,这是因为这段时期水稻已经适应了新的生长环境,此时使用芸苔素能够起到最佳效果。
而最佳使用时期则是在水稻分蘖初期,此时水稻根系还未完全扎深到土壤中,因此在这段时间施用芸苔素能够较好地被水稻吸收。

此外,当移栽后的气候条件适宜时,如土壤湿润度较为适中的状态,这样也能够使得芸苔素在土壤中更加容易地被水稻吸收,从而起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移栽后7-10天,特别是分蘖初期,是施用芸苔素的最佳时机。
水稻分蘖期如何正确使用芸苔素?一般而言,在水稻的分蘖期正确使用芸苔素,常见的方法有叶面喷施和浸种处理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不同环境下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
1.叶面喷施。
首先,在叶面喷施过程中,需要将芸苔素稀释至0.01%的浓度,然后对水稻进行喷施叶面处理,一般每亩需要 10-15毫升原液,然后兑水 15公斤进行喷施,也就是每亩地用60-90毫升兑成0.01%的浓度来喷施。
在喷施过程中,每亩地以每株3-5cm的间隔,对全株进行均匀喷雾覆盖喷洒,这是为了确保药液能够均匀覆盖在叶面上,从而提升吸收效率。
同时,需要避免在高温、雨天等恶劣天气下进行喷施,否则容易导致药效降低。
此外,在果实上喷施后,会使稻穗和穗粒变得更加饱满。
一方面,这是因为喷施后,会促进水稻加速营养物质运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喷施后会刺激植物杨支撑点的形成,使其变得更加粗壮和挺拔,从而促进粮食灌浆,提高产量。
2.浸种处理。
浸种处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将未发芽的种子浸泡在芸苔素溶液中,使种子体内的生物膜发生非常微小的变化,从而减小对外界环境影响的抵抗力,提高吸收能力,使种子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

具体来说,浸种处理的方法是,将30ml的20%浓度原液加入到5L水中进行溶解,将未发芽的种子放入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取出,晾干后进行播种处理。
这个过程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通过浸种处理,种子能够更快地萌发出根系和芽,让幼苗生长更加健康。
研究数据证明:合理使用芸苔素能显著提高水稻分蘖数!某地区相关专家曾针对水稻分蘖期喷施芸苔素一事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选取了同一品种2012年二优625作为实验对象,对比了两个田间小区内分蘖数、莆论穗数、结实率等数据。
其中一个田间小区在灌浆期对移栽后的水稻叶面进行两次喷洒,每亩用量为: 60-90mL原液;另一个田间小区则没有进行喷洒,并作对照组。
在完成实验之后,专家们对比了两组数据,结果显示:喷洒组平均每亩产量约为8755kg,比对照组平均每亩产量约为7632kg高出13%以上。
另外,田间观测也证明:喷洒组的株距更为均匀且齐整,材杠呈现出更粗、更直、更壮实的特点,相比于对照组,其每穗结实粒数也明显较多。
后经专家组分析,当叶面喷施两次后,本品可使每株大米单位面积上籽粒数量最多可比无酯组增加15%以上,为实验结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