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
老梗来一遍
2019-04-26 09:26:13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西岱岛东南端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河对面莎士此亚书店,可以步行到圣日耳曼大街。教堂地处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古老巴黎的象征。雨果在书中把教堂比喻由一级巨大 石头组成的交响乐。教堂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近200年。另有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以此为名。教堂形体方正,仪态庄严。正面朝西分三层,高69米,底层并排三座桃形大门洞,左为圣母门,右为圣安娜门,中为最后的审判。门上布满了雕饰,描述圣经的故事。门卷上是长条壁龛,放置着古犹太和以色列28王的雕像。圣母院后殿始建137O年,整组建筑的终端,还创造了一种影响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体现了这种动感。教堂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原为纪念罗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为巴黎早期基督教的教堂。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宏伟、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在欧洲建筑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是,巴黎圣母院命运多桀舛,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期间,教堂里的财物和雕刻品被掠夺一空,圣母院千疮百孔,后来,被当成酒窖。雨果写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问世,人们想起来这座教堂,19世纪中期进行重修。可以说,没有雨果这部名著,也就没有我们今年的巴黎圣母院。我是2016年到巴黎。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不是人们心中的神堂,拯救人们灵魂的圣殿。它在小说家的笔下,一个小小天地之间,人们刻望心灵净化的地方,展现人世间的美与丑,纯洁与卑鄙的小舞台。如果说想在教堂寻找小说家刻画各类人物灵魂的征象,一切是徒劳,跟我们到过的其它教堂一模一样,基本上都是哥特式建筑,教堂内的布局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圣像、讲坛、教徒听课座位,高高穹顶,垂吊蜡柱盆,花窗,雕像,耶稣故事画……。一座教堂的重中之重,背景墙上,悬掛受难耶稣雕塑,痛苦垂下头颅,双手钉在十字架横杠上,消瘦裸露胸肋。维克多.雨果1882年8月15日札记中写道:“这个X有四只臂膀,拥抱着全世界,矗立着,衰亡或失望的眼睛都看得见它,它是地上的十字架,名字叫耶稣。”如果有人介绍,每个教堂建造不同处,在时间,经历的故事,特是充满神秘故事的曲折,才有吸引人的地方,这些在教堂里让你看到,形成文字,绘画图片。我外文水平太差,只能看图。雨果笔下的故事,登不上这宗教的大雅之堂,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表现宗教的虚伪,卑孽的禁欲主义,赞美下层人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小说贯穿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眼前庄重、肃穆的布教场相怼。不可想象在昏暗空间,一根根点亮的蜡烛中能感受到,人们真善美在这里呈现。我随着拥挤的人群,耳边是杂乱嘈杂声,周围是人们气息的臭酸味,绕一圈走出教堂。教堂前一块小广塲,站满了中国游客。眼前,外表灰黑的教堂,历经岁月风雨沧桑,只有陈旧轮廓呈现苍凉感。我抬头看教堂尖顶,蓝天白云下,显得比一般教堂壮观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