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坛:为何中国没能力制造高精尖产品?网友:美国制造不如中国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2025-04-20 08:28:45

什么,谁说中国造不出高精尖产品?

一位美国网友在美国论坛Quora上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能力制造高精尖产品”?

众所周知,放在几十年前,中国确实比不上美国。

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的“中国制造”早就名扬海内外了,像支付宝、微信、高铁、新能源汽车,有几个是美国产品可以替代的呢?

从依赖到出口

70年以前,那时候新中国才刚刚成立,打了几年仗之后,国家早就成了一片“废墟”,哪还有精力发展科技呢?

所以从1950年开始,中国基本上就是依靠进口生存,比如原油、钢材、棉花、谷物等各种产品,一年的进口总额就有5.83亿美元。

以钢材为例,1950年就进口了41万吨,而这仅仅只是最普通的产品,更别提那些高精尖器械了,国内根本就生产不出来,只能从国外高价购买才可以缓解国内的需求。

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去“下海”经商,研发各式各样的新产品。

直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

且这份“世界第一”,一直延续到2025年,都没有被其他国家所超越。

中国制造的标志

其中就拿芯片技术来说,当年世界顶级的芯片技术在美国,可偏偏美国对我们实行了芯片制裁,仅仅就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

结果中国不愿意被美国“扼住”喉咙,愣是在美国重重包围下,研发出来属于自己的芯片技术。

这期间我们国家的研发人员有很多被美国泼脏水,甚至差点背上官司,就比如华为的“长公主”不就是因为华为被制裁,才被困国外几年,最后通过国家的运作,才安全返回国内的吗?

如果当初中国没有这么强硬,现在我们依然被“扼住”喉咙,根本没办法在贸易战中,既能重创美国,还可以丝毫不受影响。

而所谓的芯片技术,也让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

单是刚进入2025年的前两个月,中国智能手机就生产了1.72亿台,同比增长31.3%。

虽然全世界人口有70亿人,可中国的手机才仅仅只是生产了不到两亿台,怎么可能算的上是“王者”呢?

可别忘了,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也不是所有人在那一刻都需要手机,甚至短短两个月生产1亿多台,不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国制造”吗?

除此之外,就是我们中国既然敢放出狠话“不买波音公司的飞机”,不仅仅是因为反制美国,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国产大飞机C919。

虽然目前来说919并没有像波音飞机一样全面投入到市场上,但至今为止已经拿到了不低于1000架订单,并且国家已经计划年交付 50 架。

这也就是说,现在的C919只是成长阶段,超越波音飞机只是时间问题,更别提还尚未投入市场的C929了,据说这款飞机是远程宽体客机模式,适用于国际行程,相比于其他国际飞机来说,这款飞机采用更多先进材料与技术,旨在提升飞机的性能与舒适度。

另外就是在能源的储存、利用方面,也很少有国家能做到中国这样的。

单是一个世界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建成,就是中国的“脸面”。

要知道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有很大用处,建成之后不仅可以让中国在储能技术上有所突破,更能让中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的势能进行存储,在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出来发电,有效解决了能源供需时间错配的问题,为全球能源存储与利用提供了中国方案。

还有海洋油气智能工厂的建设,就是通过新型的信息化技术与自动化设备,让海洋油气可以在开采、运输、加工等环节,实现智能化。

这样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运营成本,还能减少中国在海洋能源领域的对手。

国产大型邮轮的成功建造,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在系统集成、精细化制造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以及填补了中国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的空白。

中国制造的国际地位

可以说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中国能够实现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到最终产品组装的全流程生产。

这种优势使得中国制造业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具有更强的韧性。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许多国家制造业因零部件供应中断而陷入停滞,但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迅速恢复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抗疫物资及各类工业产品。

同时,在 5G 通信、高铁、航天等领域,中国从技术引进逐步走向自主创新,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也正是因为这份“完整”,才会吸引众多国家的企业前来合作!

就比如苹果公司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充分利用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与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质优价廉的产品。

尽管中国制造业在规模和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国际知名品牌方面仍存在稀缺性。在世界前 10、20、50 品牌榜单中,中国品牌的数量相对较少。

以奢侈品品牌为例,国际上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大多来自欧洲,这些品牌经过长时间的文化沉淀与市场培育,在全球消费者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品牌形象。

结语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虽然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但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许多中国企业长期处于代工生产模式,注重产品制造而忽视品牌塑造,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信息来源:

光明网:中国制造“逐绿向新”收获实打实订单 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

0 阅读:0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