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墨家早早的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代萱聊历史 2023-04-08 13:54:00

在春秋战国的百家学派中,墨家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学派。

诸子百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如果只看各自思想的深度,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墨家并没有显得特别,可如果用“知行合一”来衡量,则墨家的力学笃行则与众不同;此外,墨家也是唯一一个不考虑私利的学派,为了实现理念,他们甘愿前赴后继的牺牲。

随着时代发展,总体来看,百家学派留存到现代的不多,导致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其他学派的消亡倒也罢了,但墨家的销声匿迹却尤其让人痛惜,也带有更多的悲剧色彩,而导致的原因,正是由于墨家思想的独特性。

有一句话可以用来极为恰当的形容墨家,也可以用来解释墨家为何会销声匿迹。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意思是:风雪天,为众人抱来柴火取暖的人,不能让这样的人因为寒冷而冻死。 引申来说,也就是不能让为大家做奉献的人而因为奉献而受到伤害。

如果对墨家的理念稍加了解,就会发现这句话几乎就是用来形容墨家学子的。墨家学派的众多弟子,就是一个个抱薪者,在艰难跋涉的途中消亡。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墨家思想,有很多深入阐述的专著,可以用心研读;不过,基于一些浅显的认识,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便可以看出墨家的难得。

《礼记·表记》中有关于墨子思想主张基本倾向的主张,"为天下兴利除害,重质弃文,立足下层,讲求实效,反对奢华。"墨家的思想包括“兼爱非攻”,浅显的解释就是相亲相爱,不互相伤害。

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不反侵略。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在战国时期墨子便提出了这种思想,但是,在那时就不为各国的掌权者喜好。原因也不难理解,想要征战四方的君主,理所当然的把墨子当作天然的敌人,即使他代表着正义,为弱小的抵抗者战斗。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初期,墨子在齐国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他立即派大弟子禽滑厘率领他的三百多名学生,携带守城器械到宋都商丘,做好防守的战斗准备,自己则日夜兼程连续十天十夜到楚都郡。

为楚国主持制造攻城器械的是匠人公输般,墨子用“义”的道理折服了他,公输般虽然产生动摇但他不能改变作战决定,因此墨子又去求见决策者楚王。

通过展示实力,也就是所谓的“亮肌肉”,让楚王看到了可能的结果,也就是在墨子学生的帮助下,宋国完全可以抵挡楚国的进攻,从而墨子暂时同样说服了楚王。

然而,公输般却提出了终极解决方案,对这个方案楚王也不反对,那就是从肉体上消灭墨子。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对于墨子的理念,公输般也认为很有道理,然而双方都接受的“义”却不能打动公输般的内心,明知道发动战争“不义”,但为了实现目的他仍然想继续。

墨子最终成功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攻击,并不是只靠讲道理,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有抵抗的实力,更有不怕牺牲的决心。

而这个故事的最后部分也别有意味,大功告成的墨子从楚国回鲁国,途中经过宋国,当时下着大雨,他想进城门洞躲雨,但是宋国知道了楚国的攻击计划,提高了戒备,守城士兵也不知道墨子对宋国有大恩,不让他进,墨子被淋得一身湿。

是宋国人恩将仇报吗?谈不上,他们也不清楚墨子的付出、辛苦和牺牲。

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很多,所有人认为公正的,对墨子是非做不可的义举,他也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其他人看来就觉得不必坚持,反而选择利益至上;而更多人可能都不了解墨子做过了怎样的牺牲。

看墨家,首先看创始人墨子。

从墨子救宋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子不为求名,得到帮助的宋国人都不知道谁是真正的恩人;墨子也不怕牺牲,作为学派领头人,他亲身赴险,而不是派几个手下去送死;墨子也不为私利,帮助宋国是无私的行为,无论是墨子本人,或者是他的学派,都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

如果后来者能够坚持先驱者的理念,那么学派能延续下去,直到灭亡的那一刻;假如后来者改弦易张,扭曲了先驱者的本意,那么即使学派还在延续,实则名存实亡。

墨家的发展轨迹属于前者,在与侵略者的对抗中,一代代墨家学子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坚持心中的信念,墨家学子不怕牺牲,但他们的无私,又很难得到众人的理解和支持。

抱薪者得不到救助,只会倒毙在途中,即使他一心想要救人;同样的道理,想要救世的墨家,却很难得到支持、理解和援助,只会日渐式微。

孙子兵法中有“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也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意思是善于打仗的人获胜,没有人夸他有先见之明,没有人夸他用兵神勇,因为他用不着出师就取得了胜利。用来形容墨子的付出也很正确,迫在眉睫的战争消弭于无形,又谁会知道墨子为此花费了多少心血。

就如同宋国百姓一样,被救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于想要四处讨伐的君主,积极反抗的墨家是要打击的对象,但对于追求自由的弱小国家,他们却是保护者。

哪一方属于正义方一目了然,一边是出于争权夺利的私欲,一边是大公无私的忘我,但正义的一方却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在墨家学子前赴后继的牺牲过程中,他们似乎并没有想着去唤醒众多的追随者,即使无人知道他们的付出,无人记录他们的心血,也不是那么看重与在乎。

这也是墨家在中国彻底消失的原因,这个结局,是由墨家的性格特点决定的,他们追求侠肝义胆的理想人格,敢于为共同的理想而甘愿献身。

但这种理念,很难得到广泛的支持与理解,哪怕是被他们救助的众人。

墨家思想对人们的感化,就像墨水浸透纸张,一层层穿过,墨迹很淡,到了最后,一点也没有沾染。亲身接触的人,会被墨子的理念打动,而距离越远,人民被触动的程度逐渐减弱。

墨家思想的推崇者多是社会底层,墨子的一生都是围绕着底层人士的现实生活展开的,因此他的一些思想主张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民众利益"的代表。但问题是底层人士根本没有接触到这些哲学思想的机会,如果真的有,那也是少数人,

再有就是决定社会主流思想的权力最终还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而墨子的思想大都是在劝阻统治者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墨家思想一方面迎合不了这些原本就不知人间疾苦的上层统治者的想法,另一方面只有少数社会底层人士的坚持,没有统治者或者说是社会势力的助力,其最终的隐匿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写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墨子虽已逝去,但他仍值得铭记,可惜,虽然有以墨子命名的卫星,但并不是为了纪念墨子的思想。

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墨子最早提出过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知道了墨子的无私与奉献,了解到他们的事迹,或钦佩、或崇尚,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或多或少也会学习一些他们的无私精神,那样才是有意义的文化传承。

墨家虽然已经消逝,但墨家思想的光辉永存。

0 阅读:26

代萱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