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河南郑州惊现“绿色天空”,就像突然有人在高空撑起了一块绿色大幕!
7月25日下午傍晚郑州遭遇一场强对流天气,先是浓厚的乌云聚集,白天瞬间变成了黑夜,接着大雨倾盆而下,雨滴砸到地面发出一个个啪啪声,部分区域降雨量很快超过了100毫米,直逼109毫米“大关”!期间还出现了引爆全网的“绿色天空”!
先搞清一个事实,“绿色太空”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与所谓的“不祥之兆”没半毛钱关系,与地球预言也没半毛钱关系。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2021年某社交媒体上突然冒出一个“神棍”,自诩为时空穿行者,他在发布的一段视频里“预言”:2022年8月25日这一天地球将会被绿色笼罩,整个过程持续5个小时,有的人将处于惊恐之中,而有的人将陷入无尽的兴奋!由于该“神棍”的其他几个预言貌似很“合理”,成功俘获了一批支持者。
事实上,类似绿色天空的这种“奇异景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现。5月7日晚上8点左右,浙江舟山普陀区一处海域被染成了血红色,连渔船和捕获的秋刀鱼也泛着红光。再比如7月5日美国达科他州出现的“墨绿色”天空,起初有人怀疑是一个坠落地球的陨石所致,后来证实就是一个正常的光照现象。
郑州的“绿色太空”究竟是什么?为解释郑州“绿色太空”这一现象,需要请出物理界的两个大神。首先出场的是牛顿,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做实验时,意外发现经过三棱镜折射的太阳光在墙面上出现了一个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七色菜地,像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这其实就是色散现象。
郑州“绿色天空”也是色散现象的一种,不过比三棱镜的色散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物理界的第二个大神瑞利出场了。199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当微粒的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散射光线的强度将与入射光线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简单地讲波长越短、反射能力越强,这一个规律被称为瑞利散射。
根据瑞利散射原理,研究人员找到天空是蓝色的原因!按照太阳光中各光线的波长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红光波长625~740nm、橙光波长590~610nm、黄光波长570~585nm、绿光波长492~577nm、青光波长420~440nm、蓝光波长440~475nm、紫光波长380~420 nm。
排在最末尾的是蓝光和紫光,这种光遇到微粒时最容易爆出强烈的色散能力。问题是负责感知光线颜色的是人眼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其中视锥细胞最突出。而视锥细胞对红、绿、蓝三种颜色感知最明显,而对紫色却不怎么“感冒”!这就造成紫光比蓝光色散能力更强,人却更容易接受蓝光!
再回到郑州“绿色天空”。大雨来袭之前,云层中聚集了尘埃颗粒、冰晶及厚厚的水汽化,当光线穿透时就会发生“瑞利散射”,这时的散发条件可能更利于绿光,同时人本身更容易接受绿光,就出现了绿色天空。
更重要的是散射光还会融合、叠加。众所周知黄色和蓝色可以调制绿色,而散射出的蓝光和黄光聚集在一起融合出绿色,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绿色天空的强度和面积!
从现场拍摄的视频和图片也证实了这一点。浓厚的乌云笼罩在了头顶的一大片区域,同时被绿色覆盖;在西侧的缝隙处一束阳光正照射进来,与正常光照并没有区别,这从侧面说明这只是一次光照现象。
写在后面:强对流天气是重点不难发现,不管是红色天空、灰色天空,还是绿色天空,主要发生在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是一种因为空气、云雾进行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其中多发生在夏季。这是因为夏季地面不断从太阳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后又向地面的空气输送热量,进而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导致大气的稳定性降低。
强对流可以在大到几十公里、上百公里,小到几公里的范围出现,具有下暴雨、刮大风等特征,具有相当的破坏力,应当提前预警。
原创:博文
可南郑洲
爱一道光,绿的天发光![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