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今日花葬!不留名姓,无需祭拜,淡泊身后

开轻舞云端 2025-01-18 23:14:08

琼瑶的花葬告别

按照她的遗愿,她选择了花葬的方式来告别这个世界。她不想立墓碑,也不希望别人记住她的名字,更不希望有人来祭拜或者烧香。她只想静静地长眠在山间的花海里,与清风明月为伴,与天地共存。

就在7天前,86岁的琼瑶以她独特的方式,与大家说了再见。她提前告诉了自己的孩子们,并且录下了告别视频给朋友们和读者们。她还特别叮嘱那些不认识的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生命,要坚强地活下去,到了七八十岁时,如果身体实在不行了,再考虑怎么面对死亡。

以前,年轻人总是在琼瑶的小说里寻找爱情。而当琼瑶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年轻人开始在她的文字里思考什么是死亡。

其实,不必对琼瑶的这个决定感到惊讶。她从6岁就开始接触死亡,这一生中已经见过、经历过、直面过无数次的生死离别。

遗憾的是,直到她的灵魂像雪花般飘然而去,很多人才在她的故事里读懂了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才开始注意到琼瑶作品中除了恋爱和八卦之外,那个始终以女性为中心的琼瑶,以及她那如同火花般燃烧过的人生。

战乱中的童年

死,对琼瑶来说,从小就不陌生。

四岁那年,日军在湖南乡间搜捕,对所有读书人赶尽杀绝。她的祖父、父母都是教书的,一家人六口被迫躲进深山的一个地方,那里泉水干涸,他们只能露天而坐,每天等着长工送白饭来充饥。

到了第三天,天都黑了,长工还没来。突然,传来一阵枪声,琼瑶透过松树的缝隙,看到一个受伤的农民一瘸一拐地跑过来,然后就倒在她面前。

六岁时,她跟着家人逃难,两个弟弟被放在箩筐里,还有家里的财物,都被挑夫带走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父母带着她想跳河自杀。

父亲把母亲的头按进水里,很快他自己也不动了。琼瑶走进河里,忍不住大哭起来,这惊动了水中的母亲,她们一起把全家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琼瑶生于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年,她出生后所见的世界,就是战火和难民。到处都是拿枪抢劫的日军、趁火打劫的汉奸,还有为了抢火车上的位置而挥刀相向的人。但也有宁死也不让汉奸搜身的祖父,以及一路英勇善良保护他们的中国军人。

她在战火的催促下,在逃难和赶路中,度过了人生的前十年。

他们一家人从成都逃难回湖南老家,又辗转去了广西、贵州、重庆、四川,再到上海,最后回到湖南,最终通过广东迁往台湾。

童年困苦与微小幸福

她的小脚满是伤痕,跟着爸妈走在湘桂铁路上,整个人都挤在火车顶上;有时候在盘山公路上拐弯,差点被车子甩飞出去。他们一家人卖过糍粑,卖过红薯,还挑过担子,捡过废柴。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月里至少有十天只能啃红薯。

那时候,能在祖父家后院捡松果,听妈妈念《唐诗三百首》哄自己睡觉,对她来说已经像天堂一样美好了。

琼瑶的童年与家庭故事

琼瑶一家的照片,记录了他们家庭的故事。

琼瑶小时候就很有才华,虽然她在《唐诗三百首》里做梦,在宋词里构思故事,但她9岁时写的第一个小说《可怜的小青》就被发表在《大公报》的儿童版上。那时候,她是家里唯一能赚到钱的孩子。

不过,上学第二年她就辍学了,但还是经常坐在教室门口,听妈妈给学生们上课。那些大孩子们不懂的古诗词,她却能解释得头头是道。

然而,琼瑶在家里是最自卑的那个孩子。尤其是因为长相问题,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漂亮,“眼睛不大,鼻子也不挺,五官里只有嘴巴还算可以。”成名之后,她和媒体合影时也总是用没疤痕的那一边脸对着镜头。

特别是11岁跟着父母搬到台湾后,随着生活安定下来,她的自卑感反而越来越强烈。

她的爸爸陈致平后来成了师范大学国文系的教授,还写了《秦汉史话》《中华通史》这样的著作。妈妈出身于北京书香世家,祖上出了宣统皇帝的老师和中国银行业之父的第一任交通银行行长。

她有一个调皮的弟弟,虽然不怎么用功学习,但成绩还不错;妹妹也很聪明,每次考试都是满分,拿了不少奖杯奖状。只有她,成绩一直很差,初中还留了级,上大学都成了问题。

琼瑶经常梦见自己被人嘲笑,大家都在说:“陈致平的女儿居然考不上大学!”

琼瑶与金铭的合影回忆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琼瑶的一些生活片段,不过有些内容似乎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是比较戏剧化的描写。如果要以更口语化的方式改写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关于琼瑶和金铭的合影,可以这样说:

---

有一次,琼瑶和她的“御用童星”金铭一起拍了个合照。那时候,金铭还是个小姑娘,给琼瑶的作品添了不少色彩。看到这张照片,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年琼瑶作品里的经典场景。

---

至于后面关于琼瑶的个人经历的部分,似乎更像是一种情感丰富的叙述,而不是事实陈述。如果你希望这部分也以更口语化的方式表达,可以参考以下的改写:

---

琼瑶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有一次数学考了20分,被妹妹考了98分比下去了,心里挺不是滋味。后来她心情不好,还吞了安眠药想不开。幸好妈妈及时发现,把她送去医院救了过来。妈妈告诉她,不管怎样,家人会一直支持她,让她不要放弃自己。

---

这样的表达更加贴近日常对话,更容易引起共鸣。

高考阴影与家庭压力

书香门第里,两年前的不愉快都烟消云散了,琼瑶又一次因为高考成了家里的焦点。“万一考不上大学,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这是全家人的事!千万别让爸妈失望啊!”她抱着书本,日夜苦读。但她始终想不通,为什么那些数学和物理题目能决定她的爱情、未来和人生。

多年来积累的自卑感,在高考落榜后彻底爆发了。琼瑶又一次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

再次醒来时,妈妈发现了她的初恋——一个比她大25岁、离过婚且前妻已故的语文老师。

所有的怒火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妈妈以“引诱未成年少女”的罪名,把老师告到了警察局和教育局。老师被学校开除了,还被下放到农村。

而琼瑶在家里人的照顾下,只能在新一轮的复习中等待自己成年。

琼瑶的早年婚姻转折

年轻时候的琼瑶和林青霞,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

琼瑶第二次高考还是没考上。这时,一个叫庆筠的男人出现了。他其实是琼瑶爸爸的学生,但后来和琼瑶越走越近。俩人认识了七个月就决定结婚了。

这个庆筠挺有意思的,他啥都没有,除了身上穿的一件西装上衣,两条裤子屁股部分都磨破了,还有一件经常要拿去当铺换钱的毛衣。

琼瑶妈妈不理解,觉得女儿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继续读书,整天就想着结婚。在她看来,女孩子一结婚就完了。

琼瑶反驳道:“这是我自己的人生,让我自己做主吧。”

她没法跟妈妈说,她想逃离,逃离那些比她优秀的弟弟妹妹,逃离考大学的压力,还有那种自卑感。

庆筠是第一个真正“看见”她的人。琼瑶九岁就开始发表小说了,十四岁时,她把师大图书馆里的书几乎全翻了一遍,从简·奥斯汀到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那些书远远超过了她的年龄,但她都看完了。图书馆长最后无奈地说:“我已经没有书可以借给你了!”

所以你看,琼瑶从小就与众不同,而庆筠成了她生命中的转折点。

琼瑶的写作与婚姻挣扎

她尝试写作,但家里人都劝她别做白日梦,好好复习准备复读,不然这辈子就完了。只有庆筠鼓励她,与其浪费时间去考大学,还不如马上开始写作。

庆筠对她说:“我们结婚吧!与其两个人分两地孤独地写作,不如一起写,互相陪伴。”他这番话全是关于写作的。琼瑶却觉得这是条逃离困境的出路。

1959年,21岁的琼瑶抓住了这个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努力生活着。结婚两年后,母亲当初说的话都应验了。

她过上了小时候的生活,每天吃饭和花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多花一点,月底可能就得挨饿。夫妻俩甚至会因为要不要多花三块五角买个肉粽而吵架。

丈夫在孩子出生前一天就出国工作了。琼瑶在医院经历了36小时的生产,醒来时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

为了照顾孩子,她搬回了娘家。孩子日夜哭闹,父母也感到不满,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她很多个夜晚抱着儿子跑到院子里,看着星空一起流泪。

这时,远在国外的丈夫给她写信求助:“赶紧寄点美金给我,我快没钱了!”

无奈之下,琼瑶一边抱着孩子,一边飞快地在稿纸上写作。《情人谷》匆匆完成,在《皇冠》杂志上发表,她终于有了一笔可以寄给丈夫的钱。

琼瑶的婚姻与写作之路

一年后,丈夫回到了台湾。她主动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还负责照顾儿子。每当丈夫在书房写作时,她就会抱着儿子到屋外的草地上玩上几个小时,好让丈夫能安静地创作。但每次丈夫回家,头发总是乱糟糟的,书桌上那些稿纸要么空白一片,要么堆满了垃圾桶。

琼瑶的作品源源不断发表,并且非常受欢迎,她也得到了稳定的投稿平台和稿费。她把两岁的儿子送去了幼儿园,自己则在上午写作,下午陪儿子做家务,晚上再陪丈夫。

然而,丈夫回家的时间却越来越晚,常常酗酒、打牌、赌博,甚至输掉了家里所有的生活费和儿子的奶粉钱。他对琼瑶的写作嗤之以鼻,却又没什么成就,总是在争吵中指责琼瑶害了他,说孩子拖累了他,让他无法施展才华。

“如果不是为了上班养活你,如果我有你那么多时间写作,我现在肯定是个大作家!全都是因为你!你毁了我的写作生涯!我之所以夜不归宿,就是因为这个!因为我觉得苦闷,因为我不想回家面对你!”

1963年,25岁的琼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了她的第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窗外》,并寄给了杂志社《皇冠》。杂志社的社长拿到《窗外》后,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读完后激动得拍案叫绝。

《皇冠》全文发表了《窗外》,结果杂志被抢购一空。两个月后,《窗外》的单行本出版,首版1000本迅速售罄,紧接着很快就出了第二版、第三版……

琼瑶与平鑫涛的婚姻风波

平鑫涛后来回忆说:“如果说《窗外》是皇冠最畅销的丛书也不过分,40多年下来,销量加起来肯定超过了《哈利·波特》第一部的纪录。”

琼瑶一炮走红之后,《皇冠》杂志也终于在亏了9年后开始赚钱了。

没过多久,琼瑶在报纸副刊上看到了一篇贬低她的文章,里面编造了很多事情。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庆筠。

他还是怪妻子没有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于是两人决定暂时分开,琼瑶从高雄搬到台北继续写作,而他则去了清水或者任何适合他写作的安静的地方,比如深山里的寺庙,可以自由写作,随时回家。

但最后他哪儿也没去,也没动笔写作。他回到了高雄原来的铝业公司上班,做了一辈子的公务员,从此放弃了写作。

琼瑶承担起了抚养孩子和养家的责任,在很多年之后,她仍然感到内疚。她认为婚姻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先提出了离婚,而且最大的错误是没有体会到庆筠内心的失落感。

两个志趣相投的人,最终因为共同的理想而分道扬镳。

琼瑶的笔与人生

琼瑶一直挺自卑的。

18岁那会儿,同学们笑话她是“林黛玉”,她却暗恋上照顾她的老师。到了21岁,家里人逼她去参加几乎不可能成功的高考,她却爱上了鼓励她马上开始写作的庆筠。

她留不住爱人,唯一能握在手中的只有那支笔。婚姻看重门当户对,爱情要看等级秩序,但她偏偏要写那些纯洁又热情的女孩,自由追求自己的人生。

她曾经不敢自由行走的人世间,她笔下的人物一一走过,那些遗憾也被她一一填平。

《窗外》续写了师生未完的故事;《在水一方》中,那个选择了穷小子的女孩最终被辜负、离开;《几度夕阳红》里,不顾母亲反对热恋的李梦竹,从沙坪坝之花变成了节衣缩食的家庭妇女,蹉跎了半生。

家人瞧不起她的写作,爱人还编造丑闻来贬低她,她只能在《烟雨濛濛》里借依萍的日记写道:“我不能被打倒,我要活下去,我要想办法,我要生存。”

《皇冠》杂志的社长平鑫涛也需要生存。留住琼瑶,他的杂志社就有希望起死回生。

那时,《皇冠》杂志成立9年了,只有社长平鑫涛和一个打杂的。杂志第一期只在全台北卖出去57本,连续几期下来,亏损严重,退货量高达一万多本,合伙人纷纷退出。平鑫涛骑着自行车一家家书摊送书,最后骑得大腿两边淋巴腺都肿了,但还是咬牙坚持,赔钱也要撑下去。

琼瑶与皇冠的合作重启

第九年的时候,平鑫涛终于等到了琼瑶。《窗外》这部作品让杂志销量翻了十几倍,把快要倒闭的皇冠给救了回来,还赚了不少钱。之后,他再也没有让琼瑶停笔。

琼瑶的奋斗与独立

这段话如果用更口语化的中文来表达,可能会是这样的:

平鑫涛给琼瑶送来了唱机和唱片,还鼓励她从高雄搬到台北,租了个比她预算高的公寓,甚至还找了个女佣来帮忙做家务。他还劝她别把太多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后来更是鼓励她贷款买房。但所有这一切开销,最后都要靠琼瑶不停地写稿来赚回来。

有一次,平鑫涛突然决定让她在15天内再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这样就能同时连载两部作品。他对琼瑶说:“只要你不停止写作,你就能拥有一个你做梦也想不到的世界。你必须让你的才华发挥到极致,不能让它闲着。”

“你得坐下来好好写!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哀悼你的婚姻或者过去!”每回琼瑶出去逛街或者跟朋友喝咖啡,平鑫涛都觉得她在浪费时间。因此,琼瑶大部分时间都在拼命写作,一天至少写12个小时以上。她的手指因为长时间写作而起了茧子,甚至变形,打字打得指纹都磨平了,即便手缠着纱布也继续坚持。

靠着一支笔,琼瑶在离婚后独自一人抚养儿子。儿子改姓陈,叫琼瑶的父母为爷爷奶奶。她省吃俭用,存够了买房的钱,还资助了两个弟弟出国留学,从未用过平鑫涛或出版社的一分钱。

到了80岁时,琼瑶对着镜头,眼睛依然闪闪发亮,有点得意地说:“我很自豪,他爱我,但我没用他的钱。我一直希望自己是个经济独立、精神也独立的女人。”

琼瑶与巨星公司的辉煌

她的小说一直在《皇冠》杂志上连载,更新速度非常快。有些学生等不及报纸送到家里,在上学的路上就排着队去报社门口买报纸追更。从台湾到大陆,琼瑶的小说和改编的电影虽然一度受到限制和封禁,但很快就流行起来了,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第一次被具体展现出来,打破了偏见和阶级差异,没有任何杂质。

后来,平鑫涛说服她去拍电影,还苦苦哀求她去拍电视剧。

1976年,琼瑶和平鑫涛成立了巨星公司,从此开始了她的造星之路。他们签下了林青霞、秦汉和秦祥林,并且发现了15岁的陈德荣。之后,他们陆续捧红了林凤娇、马景涛、刘雪华、陈红、蒋勤勤、林心如、苏有朋、刘涛等一大批观众熟悉的名字。

琼瑶与平鑫涛的爱恨情仇

她把高凌风的爱情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并指定让高凌风来唱主题曲,结果高凌风因此走红。《窗外》的主题歌和插曲由凤飞飞演唱,一下子火了,凤飞飞也成了唱片界的头牌。

到了80年代,电影公司关张后,平鑫涛决定和别人合伙拍电视剧。琼瑶不愿意加入,两个人为此大吵了一架,平鑫涛还发誓说再也不理她了。

“以前不行啊,都是拍你的戏,所以得听你的。现在我不用再听你的了。不拍你的小说行不行?”

几天后,电视剧播出了第一集,收视率垫底,合伙人也跑了。导演给琼瑶打电话,软磨硬泡地说:“你选我给你下跪呢,还是让平先生给你下跪?”

平鑫涛在一旁一声不吭地抱住了她。琼瑶无奈,只好拿出稿纸,边哭边写,连夜赶出了《牵情》的剧本。不到两周,这部剧的收视率就从倒数第一飙升到第一。

平鑫涛晚年时承认:“如果没有琼瑶,皇冠可能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但我相信,琼瑶依然是琼瑶。”

琼瑶楼上写剧本楼下忙庆祝

《牵情》这部剧播到一半了,电视台的人都在楼下庆祝,还叫上了琼瑶。不过琼瑶根本没空参加,因为她还得赶着写接下来的剧本呢。

楼下的人在欢呼,琼瑶却在楼上忙着,感觉自己像一个被束缚的苦力。但就是因为她在楼上拼命写剧本,楼下的人才能不停地庆祝。无论是书里的故事还是剧中的情节,那种自由的精神才不会消失。

琼瑶才是真正握有决定权的人。她不仅自己创作剧本,还自己出资拍摄,挑选合作伙伴。当台湾那边闹独立的时候,她就挺身而出,明确地向大家介绍中国的文化,并且积极和大陆方面合作,用内地的演员来拍戏。

这样一来,她的作品不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传递出了很多正能量。

琼瑶的高标准与执着

和琼瑶合作很简单,就是一切按她的意思来,不管对错和代价。林心如在《还珠格格》剧组时,琼瑶甚至会把剧本细化到每一句台词后面的表情该怎么做。有一次,林心如因为在一场戏中没入戏差点被琼瑶换掉。

琼瑶对演员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是眼泪这事儿。她不能接受假哭,尤其不能接受滴眼药水这种行为。她认为会哭的演员才是好演员,不需要太多的眼泪,但要能演到情绪爆发,青筋暴起的程度。她特别欣赏刘雪华,因为她的眼泪说来就来,一颗一颗地流,就像珍珠一样。

据说,黄奕最初试镜《还珠格格》时落选了十二次,就是因为哭戏不过关。

刘雪华的例子也很多。剧组花了20万定制的服装,因为琼瑶觉得不行就被全部废弃了。还有搭建好的缅甸皇宫布景,因为剧情需要重写,也被废弃了。琼瑶经常会在凌晨拍戏的时候,通过传真给剧组改戏,导致反复重拍。

那时候的通讯技术还没现在这么发达,导演每拍完一集都要寄回台湾让琼瑶审核,如果她不满意就得重拍。后来导演发现,按琼瑶的要求改,效果确实不错。

1989年,51岁的琼瑶回到湖南祭祖,湖南省电视台为了留住她,把她和丈夫平鑫涛安排在总统套房。琼瑶写作时,副台长、秘书等人都陪着平鑫涛在客厅里聊天,就是为了不让琼瑶被打扰。

在大陆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婉君》播出前,突然被通知要删减一些内容才能播出,琼瑶直接拒绝:“一秒钟都不能删!”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琼瑶在作品上的高标准和执着。

成功播出的背后

电视剧没播,她就得卖房卖光家当了。于是她跟平鑫涛联手,直接开新闻发布会,用舆论给上面施压。结果,《婉君》顺利播出了,还创下了海峡两岸的播放记录。台湾那边本来还禁止播这部剧呢,因为他们怕大家看了会太向往大陆。

琼瑶与《还珠格格》的辉煌

10年后,琼瑶已经60岁了,她写了《还珠格格》系列,这部剧火得不得了,全国收视率高达50%,简直是个奇迹。有些地方台甚至能连播七八遍,收视率还是高得吓人。韩国那边也是,他们喜欢在深夜放,结果收视率照样蹭蹭往上涨。

《还珠格格》火到了东南亚和欧美,很多外国人因为看琼瑶的剧开始关注中国的电视剧。这些人还建了个论坛,自称“Chinenglish Bilingual”(简称Cfan),就是中文和英文双语的意思。

《还珠格格》这个IP给琼瑶带来的收益超过了5亿,整个影视版权更是轻松突破10亿人民币。琼瑶成了电视台的救星。

后来《烟雨濛濛》翻拍的时候,很多电视台都愿意出高价,最后连央视都亲自上阵,说是“硬抢去了”。

琼瑶的经济效应成了一种现象,大家都不想放过她。但琼瑶自己倒是几次主动想要放手。

琼瑶与平鑫涛的情感纠葛

跟皇冠出版社合作几年后,琼瑶发现已婚的平鑫涛对她有意思。琼瑶的母亲劝她说:“他只是看中你的才华,想让你帮他赚钱。他既想要家庭,又想要孩子,还想保持体面,同时还想跟你搞些暧昧关系,到最后受伤的还不是你!”

台湾直到1985年才废除纳妾制度。不过在60年代末,当平鑫涛开始表达爱意时,无论是琼瑶的母亲还是琼瑶本人都不太乐意看到这种暧昧关系。琼瑶意识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被动的,不管怎么样,都会伤害到其他的女人。所以她唯一能主动做的就是提出分手。

琼瑶要求平鑫涛不要再因为私事来家里。平鑫涛多次劝说无效后,便以带琼瑶散心为借口,开车冲向环山公路的悬崖,在最后一刻才刹住车。然后他又以孩子的年龄还小为理由,一拖再拖。

琼瑶尝试过接受别人的求婚,之后一个人去了欧洲旅行。这次,平鑫涛用了三天时间办好了离婚手续,然后赶往东京,在机场蹲守琼瑶。

琼瑶在书中塑造了许多摇摆不定的男性角色,比如何书桓、陆振华、楚濂等,他们总是三心二意。但她从不让笔下的女性无缘无故地争斗或互相竞争。

她写的都是那些不受重视的边缘女性,比如被父亲抛弃的依萍、被家人忽视的紫菱、非婚生女的紫薇、被迫和亲的公主、被继父强奸的豌豆花,以及代孕的年轻妈妈、师生恋中的学生。

她说她的女主角个个都有自己的性格,绝对不是那种柔柔弱弱的。她们真正的自由就是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为自己而活。

琼瑶笔下的女性觉醒

这句话如果用更口语化的中文来表达,可以是这样的:

在《烟锁重楼》里,她带着女主角跪着磕头,走过七道牌坊,打破了守寡的束缚;在《一帘幽梦》里,她帮绿萍挣脱了爱情的枷锁,重新获得了自由和新生,又继续她的学业;在《还珠格格》里,她让含香公主用生命反抗封建礼教,从那张吃人的供桌上跳下来,逃离了和亲的命运。

到了中年,误会解开之后的小白花,最终拒绝了高富帅初恋的追求,放弃了轰轰烈烈的爱情,选择留在丈夫身边。她认为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她通过角色对年轻女孩说:“我最担心的是你们这些女孩子,年纪轻轻就结婚,生了一大堆孩子,结果什么都没做成,最后落得个一事无成!”在琼瑶的故事里,没有真正的救世主,一切都得靠自己去觉醒,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然后为自己而活。

这样表达会更加贴近日常对话的方式,也更容易理解。

琼瑶与她的女性视角故事

有读者后来才反应过来,琼瑶写的那些爱情故事不管多甜,多浪漫,归根结底都是女性视角为主导的。看完之后,你自然而然会把注意力放在女性角色身上,而男性的形象则显得模糊。

“琼瑶把女性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她们的权利。”

平鑫涛和琼瑶离婚三年后,琼瑶才松口同意结婚。婚后,他们搬进了台北东区的一座小洋房,后来被称为“可园”。平鑫涛去世后,他的儿子说这是父亲留给琼瑶阿姨的遗产。但其实,这座房子最初是琼瑶卖掉了公寓贷款买下来的。

她在那栋房子里招待了很多朋友。对她的丈夫来说,那房子可能还象征着不少财富。

刘雪华和林青霞不拍戏的时候,都喜欢待在琼瑶家里。追求林青霞的人很多,有时甚至直接上门来找。每次琼瑶都会帮忙转达:这个人见还是不见?

周杰失恋了,琼瑶就在书房陪他聊天到凌晨两三点。周杰坐在地毯上抽烟,琼瑶就点头让平鑫涛下去买烟。

琼瑶与她的演员们

林心如出道后,在琼瑶的公司待了整整十年,每次提到琼瑶都特别感激,说她是自己的第一位贵人。女儿出生后,她还特意带着老公霍建华和女儿去看望琼瑶。

王艳为了报答琼瑶的知遇之恩,接下了《还珠格格3》,放弃了出演《倚天屠龙记》的机会。刘涛和秦岚拍完琼瑶的戏之后,也都选择和公司签约。那时候的演员来去都是自由的。

琼瑶去世后,那些曾经在琼瑶剧中出现的角色,比如“小燕子”、“金锁”这些角色的扮演者,虽然很久没在互联网上露面了,但还是纷纷出来送琼瑶最后一程。

三毛与琼瑶的生死约定

张爱玲也留下来了。她决定和皇冠出版社长期合作,因为琼瑶和平鑫涛这两位圈内人都很有民国时期的那种老派风格,而且特别靠谱,出手阔绰,“每半年给三千美元,只多不少”。

1979年,三毛的丈夫荷西在潜水时意外去世,三毛穿着一身黑色丧服,出现在琼瑶面前。琼瑶闻到了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童年的死亡气息。

那一晚,琼瑶缠着三毛整整七个小时,逼着她亲口许下诺言:“琼瑶,我答应你,我不自杀。”三毛回家后,琼瑶还立刻打电话确认,三毛是否已经把同样的承诺告诉了她的妈妈。当时,三毛很生气,也很不解,为什么琼瑶要逼一个对生活毫无希望的人,还要她许下这样的承诺?

但是,经过七个小时的软磨硬泡,三毛说出的承诺,却让皇冠出版社和人间多留住了一个三毛十二年。她重新穿上了彩色的衣服,还劝琼瑶:不要嫁给一盏无人的灯。我们要嫁给生命,而生命有很多面,生活也有很多选择。

琼瑶的梦幻爱情生活

琼瑶嫁给了一个人,她的生活似乎只有一条路、一个选择。

有些评论家写了好几万字来批评她,琼瑶看了之后,发现其中两万多字都是她的小说原文。她根本不在乎这些批评,“反正我的时间是用来工作的,不是用来浪费的。”

《窗外》这本书出版后,李敖曾劝她:“这个世界不只是有花草月亮和懦弱的爱情,还有煤矿里的工人在受苦,冤狱中的囚犯在等待,三轮车夫一年到头没床睡,还有那些小雏妓要动手术才能接客。”但琼瑶依然埋头于她的梦境中。

她是个专写爱情的人。“有人觉得我的小说和故事都是假的,但我的感情是真的。就像圣诞树,明明知道是假的,但叮叮咚咚,闪闪发光,每个人还是爱看……”她的爱情也是如此。

她的爱人为了让琼瑶晚上能看到星星,特地盖了一栋有玻璃屋顶的房子。琼瑶在酒店里玩电子游戏,爱人第二天就买了四台一人高的街机回家;琼瑶喜欢打保龄球,丈夫干脆在家里建了一个保龄球场。

在家里,爱人每天晚上都会检查窗帘是否拉好,空调温度是否合适,把拖鞋整齐地放在床前,以免她半夜起床找不到。他还了解到睡眠需要完全黑暗的环境,于是用不透明胶带剪成小方块,贴在房间里的每一个提示灯上。

如果平鑫涛要出差,他会提前几天预订鲜花。鲜花总是趁琼瑶不在的时候更换,以免她看到花儿凋谢的样子。

琼瑶与平鑫涛的晚年护理故事

琼瑶怎么可能不知道花会凋谢呢?她把那些花束上附赠的小卡片小心翼翼地收在塑料袋里。她说,花儿会凋谢,但他写给我的那些字却不会。

千禧年之后,她十多年都没再坐飞机离开过台湾。因为她的丈夫被查出心脏有问题,医生说最好别坐飞机。所以她就一直待在家里和可园照顾他。

每当丈夫住院,琼瑶就暂停写作。等丈夫身体好转,她就开始忙活起来,拍摄《又见一帘幽梦》,写《新还珠格格》和《花非花,雾非雾》。所有的创作都是在照顾丈夫的空隙中完成的。

2015年,琼瑶77岁,他们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丈夫突然停下来问她:“前面演了什么?”那一年,平鑫涛被诊断出患上了血管型失智症。

他们的角色彻底反转了。琼瑶让家里的电暖器和空气净化器全年运转,保持室内温度在25度左右,确保没有细菌。她自学医学知识,设计各种小游戏来训练丈夫的反应能力,还买来儿童画板让他画画,全家人都参与进来哄他开心。

每天,琼瑶都会问丈夫三个问题:你好吗?你哪里不舒服?还有“你还爱我吗?”

丈夫的话越来越少,身体也不受控制,免疫力下降,不愿意去做康复。他不再吃固体食物,吃药还要加蜂蜜。他甚至忘了自己住的卧室,也不再叫她“亲亲老婆”。

有时候,他甚至忘记了琼瑶这个名字。就连《皇冠》杂志60周年特刊这样的事情,他也完全记不得了。

尊严死亡与家庭纷争

2014年10月,那时候平鑫涛还没完全失智,他让琼瑶帮他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如果将来他昏迷不醒了,就不要把他送到重症监护室了,气切、电击、插管、鼻胃管、导尿管这些都别用,让他能体面地离开。

琼瑶心里不是滋味,就请求丈夫把“昏迷不醒”改成了“病危”。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按照平鑫涛的意思来处理了。

后来,90岁的平鑫涛慢慢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住进了医院,最后昏迷不醒。琼瑶有一次梦见台北最繁华的忠孝东路上,到处都是踉跄奔跑的老人,每个人鼻子上都插着鼻胃管。这个梦让她很害怕,于是她想尽量不让平鑫涛插鼻胃管。

但继子女不同意,他们说:“我爸只是失智,还没到病危的程度,只要插了鼻胃管就能好起来,你怎么就不往前看呢?”琼瑶无奈,只好妥协了。

2017年,琼瑶给儿子儿媳留了一封公开信,预约了自己的“美好告别”:“这封信只谈我自己。现在我把我的‘权利’告诉你们,所有看到这封信的人都可以作证。无论你们多么不舍,无论面对什么压力,都不能勉强让我继续活着,让我变成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那样的话,你们就是‘大不孝’!”

结果,以前还笑眯眯地带孩子为琼瑶的新书站台的继子女,看到这封信后非常生气,他们觉得琼瑶嫌弃自己的父亲是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然后就说:“从今以后,你们自己照顾我爸吧,我要去过我自己的生活了。”

这场家庭风波闹得挺大的。

琼瑶风波与家人纷争

这段话可以用更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如下:

没有证据的指责根本分不清真假。尽管琼瑶一再否认,但因为这事儿符合大家对她的想象,她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媒体还用《琼瑶阿姨不该永远活在“琼瑶剧”里》这种标题来讽刺她入戏太深,结果骂声一片,什么都被淹没了。

那些坚定站在自己立场上接回父亲的继子女,最终还是让父亲在医院里插着鼻胃管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而那些指责琼瑶只靠保姆照顾、自己不怎么操心的人,其实她事无巨细地交代了所有护理细节,从床垫尿垫到人工泪液、洁牙次数,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但这些消息似乎石沉大海。她还是每周几次去医院,握着爱人的手。

没人注意到,为了发出这封告别信,她特意学会了使用社交网络,并且还引用了一句“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这样表达会更贴近日常口语,让人读起来感觉更自然流畅。

琼瑶的晚年风波

过去大家常说,琼瑶是被平鑫涛呵护得很好的小白花。但从早年战乱到晚年纠纷,她其实一直生活在风波之中。

平鑫涛也是她生命中的一个大风浪。

平鑫涛去世三天后,他的孩子们把父亲的手写遗嘱送到了琼瑶那里。根据遗嘱,他所有的财产都给了前妻的孩子们,并且已经陆续转交完毕,完全没有给琼瑶留下任何房子、钱或公司。

这份手写遗嘱是在平鑫涛失智之前写的,所以取代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琼瑶唯一受法律保护的部分就是皇冠大楼前面空地的八分之一,但这块地她根本不能使用。

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两个银行的秘密保险箱,而这些箱子的钥匙一直掌握在继子女手中,琼瑶对此一无所知。

大家都以为琼瑶被保护得很好,但当她知道这一切后,只是淡淡地说:“我心里一直很清楚。但因为爱,我选择了包容那些‘不同’。”

逆境中的坚韧

在风浪中奔跑的人,最大的靠山永远是自己。

琼瑶二十多岁时写小说自救,四十多岁时为了救场老公开始写电视剧本,五十岁时才学会用电脑打字。

七十多岁时,于正的《宫锁连城》抄了她的《梅花烙》,合作了二十多年的湖南卫视不顾她的诉求,照样播出了。年近八十,她起诉于正,同时把湖南卫视也告了,打响了国内文艺版权的第一枪。

这官司一打就是好几年,琼瑶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写书,最后终于赢了。于正拖了好几年才道歉,时隔六年,八十二岁的琼瑶联合行业抵制于正,终于等到了他的公开道歉。

八十多岁的琼瑶说:“我一辈子都在用生命学习。”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濒死后再重生,不断地倒下后再站起来,不断地在打击下活得更精彩,不断地在绝望后创造新局。

平鑫涛插胃管风波后的第二年,琼瑶发现皇冠出版社不再重印她的所有小说,几乎被冷落了,于是收回了全部六十五本书的版权。

第二年,平鑫涛前妻,八十多岁且已再婚的林婉珍出版了《往事浮光》,揭露了“十大调情内幕”,回忆了她与平鑫涛、琼瑶之间纠缠不清的过去。而写这本书的原因,是她和三个孩子不断鼓励的结果。

琼瑶:书写生死与尊严

琼瑶的笔一直没有停。除了爱情,她还写了衰老、死亡和老年人的尊严。她讲述了自己照顾重病丈夫平鑫涛的心路历程,想让大众了解什么是善终权。她一直认为,死亡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应该被人为修饰。

她说:“我不能因为别人的反对,就不写这本书。这本书是给整个社会看的,不是为了我们个人之间的恩怨。”

2019年5月23日,92岁的平鑫涛去世了。琼瑶把平鑫涛生前最爱的黄色小蝴蝶兰撒在了他的新坟上,向爱人保证,会让他在过去的三年里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她说,雪花还没落地的时候,我就是火花。

琼瑶的不凡晚年

爱人去世后,她竟然一口气出了七本书,到了81岁那年,她竟然写了第66本小说,足足有80万字。

琼瑶平时害怕高空,但居然鼓起勇气坐了过山车,还学会了在社交网络上发状态,用美图软件自拍卡通照片,甚至学会了网上抽奖。她还在镜头前化了全妆,吹出了蓬松的发型,和书迷们互动。

后来,她还成了高雄市“爱情产业链”的总顾问。85岁时,她请来了古巨基、李翊君、高胜美和动力火车,在台北的小巨蛋开了一场演唱会。

仅仅一年后,琼瑶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古巨基再次唱起《好想好想》时,忍不住泪流满面,连话都说不出来。

琼瑶从不否认自己笔下的爱情故事,但她却想否认一句话:“爱可以天长地久。”她说:“我现在明白了,爱其实是无法天长地久的,因为死亡最终会让两个人分开。当两个相爱的人都不在了,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地久天长。”

不过,《琼瑶全集》的最后一句话还是:“谨以此书献给世上相信爱情的人!”

2024年11月28日凌晨,琼瑶发表了一篇怀念亡夫的文章,视频里是过去几年平鑫涛卧病在床的照片。曾经英姿勃发的商人,如今躺在病床上,面容憔悴,手臂上满是针孔。琼瑶的声音充满了哀伤,说:“不如归去吧。”

六天后,琼瑶平静地和所有人告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不忘叮嘱那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

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

这段话如果用更口语化的中文来表达,可以改成这样:

“我选择在生命的终点面对死亡,年轻朋友们啊,千万别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有时候挫折和困难就像是生命中的一块磨刀石,能让你变得更坚强。希望你们能经受住这些考验,像我一样活到八十六七岁,直到身体实在不行了,再去考虑怎么面对死亡。但愿到那时候,人类已经找到了一种更仁慈的方式来帮助老人们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至于那段关于琼瑶的内容,如果要口语化的话,可以简化如下:

“雪花飘落,希望琼瑶阿姨能如愿,像仙女一样飞向星空。

1. TVBS电视台首次采访琼瑶阿姨。

2. 《我的故事——雪与火交织的一生》——琼瑶自传。

3. 《时代周刊》专访:琼瑶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4. 独家专访爱情小说女王琼瑶:谈了半个世纪的爱情,才发现它不会永远持续。

5. 《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琼瑶的商业帝国。

6. GQ杂志报道:琼瑶如何看待死亡。

7. 羊城晚报揭秘琼瑶的感情经历:初恋失败曾想自杀,后来被迫结婚。”

这样的表达更加贴近日常对话,更容易让人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