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呱唧说事 2024-10-01 05:04:06

从“求便宜”到“防假货”:我们与假货的博弈

你可能没喝过雷碧,但你一定见过印着“六个核弹”的饮料罐头。网购时代,假货换了张皮,依旧在互联网的角落里横行霸道。

点开手机,从直播间里价格虚高的“香港品牌”月饼,到社交平台上以次充好的“海外代购”奢侈品,再到电商平台上层出不穷的“高仿”服饰,利润高达2400%假货如同幽灵般,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防不胜防。

我们享受着网购带来的便利,却也不得不面对假货带来的困扰。一搜索“网购假货”,跳出的数字和受害者们的抱怨真是让人头疼。

据统计,仅2020年,全国电商平台就处理了超过7700万件问题商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制假技术的不断升级,假货已经从过去粗制滥造的“山寨货”,演变为以假乱真的“高仿品”,甚至连专业人士都难以辨别。

面对日益猖獗的假货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不法商家甘愿铤而走险,将黑手伸向消费者?

又是什么,让假货问题如同顽疾般,屡禁不止?更重要的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该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避开假货的陷阱?

假货无处不在,从“雷碧”到“小人国”

“老板,来瓶雪碧!”你兴冲冲地接过饮料,却发现瓶身上赫然印着“雷碧”两个大字。

仔细一看,包装设计和正品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品牌名被巧妙地“改头换面”。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

网购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让假货有了更多机会出现。过去,我们只能在实体店购买商品,看得见,摸得着,假货相对容易辨别。

现在,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商品,但也给了一些不法商家钻空子的机会。除了“雷碧”这种一眼就能识破的低级仿冒品外,还有更多假货隐藏在暗处,稍有不慎就会中招。

比如,你在网上看到一款“白菜价”的奢侈品包包,心动不已,下单后却发现收到的货做工粗糙,材质低劣,与正品相去甚远。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你想要维权时,却发现商家早已“人间蒸发”。假货真是无处不在,从小吃到衣服,从电子产品到奢侈品,几乎每个行业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这些假货不仅坑了消费者,还搅乱了市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还记得那些年,我们被“小人国”商品支配的恐惧吗?

几厘米长的“迷你”卫生纸,还没巴掌大的“镇宅”石狮子,这些看似搞笑的商品背后,却隐藏着商家的不良居心。

他们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最终获利的是他们,而承担损失的却是那些被蒙在鼓里的消费者。

假货背后的“猫腻”:暴利诱惑与监管漏洞

是什么原因让假货问题如此猖獗?答案很简单,却也令人深思:暴利。

2020年,一场直播卖假货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主播在直播间里声称自己销售的是成本高昂的“谷饲牛肉”,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抢购。

然而,经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谷饲牛肉”实际上是成本低廉的合成肉,利润率高达240倍。高利润是商家冒险的动力。对于一些不法商家而言,制假售假的成本极低,而利润却高得惊人。

他们只需要购买一些简单的设备和原材料,就可以生产出大量以假乱真的假货,然后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出去,从中牟取暴利。

除了高额利润的诱惑,监管不严也是假货问题难以根治的原因。一方面,网购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对所有商家进行有效监管。

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超过1000万家网店,而监管部门的人手和资源有限,难以对如此庞大的数量进行全面监管。

另一方面,一些平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商家的监管也较为宽松。他们知道平台上有卖假货的,但装作没看见,甚至还提供帮助,从中牟利。

此外,制假窝点的隐蔽性和流动性,也给监管部门的打击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这些窝点通常隐藏在偏僻的城中村或农村地区,流动性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监管部门很难对其进行精准打击。

假货的“变形记”:从奢侈品到食品,无处不在

如果说,“雷碧”、“六个核弹”这类假货,还只是商家的小打小闹,那么高仿奢侈品和假冒伪劣食品,则是对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健康的严重威胁。

奢侈品,一直是假货的“重灾区”。高昂的价格、精美的设计,让无数人为之心动,也让不法商家看到了“商机”。

他们利用消费者“追求品牌”的心理,生产出大量以假乱真的高仿奢侈品,并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出去。

这些高仿奢侈品,从外观到细节,都力求与正品保持高度一致,甚至连专柜的包装、证书都能一比一仿造。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还会使用真皮、真金白银等材料进行制作,使得高仿品的成本进一步提高,售价也水涨船高。

高仿奢侈品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正品品牌的声誉和利益,也让消费者真假难辨,防不胜防。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消费者明知是假货,却依然选择购买,甚至将其作为一种“炫耀资本”,这无疑助长了假货市场的嚣张气焰。

如果说,购买高仿奢侈品,只是满足了一些人的虚荣心,那么假冒伪劣食品,则是直接将消费者的健康置于危险之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每个人的利益。

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家罔顾道德和法律,将黑手伸向了食品领域,生产出各种假冒伪劣食品,从中牟取暴利。

“香精大米”、“假土鸡蛋”,这些年,我们吃过的假食品,恐怕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食品中添加各种非法添加剂,甚至使用过期、变质的原材料进行生产,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010年,那个“香精大米”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在普通大米中非法添加工业香精,将其包装成“泰国香米”高价出售。

这些香精大米闻着很香,但长期吃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

更令人气愤的是,尽管监管部门对“香精大米”等假冒伪劣食品进行了严厉打击,但这些问题依然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死灰复燃”的趋势。

这既有监管不严的问题,也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原因。

与假货的博弈:消费者如何“避坑”?

面对假货的“七十二变”,我们该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避开假货的陷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克服贪图便宜的心理,不要被“白菜价”的诱惑冲昏了头脑。常言道,“便宜无好货”,那些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东西,往往有问题。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在网上买到的“小人国”商品吗?

几厘米长的“迷你”卫生纸,还没巴掌大的“镇宅”石狮子,这些看似搞笑的商品,其实都是商家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最终获利的是他们,而承担损失的却是那些被蒙在鼓里的消费者。

其次,最好选择正规的购物渠道,比如品牌官方旗舰店或者信誉好的大型电商平台。这样更安心。

这些平台对商家的资质和商品质量把关很严,能大大减少买到假货的几率。当然,线下购物也有风险,有些不良商家会趁消费者不注意,用假货冒充真品。

买东西时,要注意检查包装、标签和标识是否完整,还要看看有没有质量合格证。最后,要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一旦发现购买到假货,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曝光商家的违法行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近几年,电商发展迅猛,出现了一种新职业——“打假人”。

他们专门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疑似假冒伪劣商品,然后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进行鉴定,一旦确认是假货,就向平台进行投诉,并要求商家进行赔偿。

“打假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不法商家,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打假”不能仅仅依靠“打假人”,更需要政府、平台、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一个健康、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

结语:合力打击假货,共建诚信市场

假货问题真的很复杂,不仅影响消费者的权益,还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打击假货需要政府、平台和消费者齐心协力,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赢得这场战役。

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法规,严打制假售假,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商家无处藏身。

还要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推动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严格的商品审核机制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电商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和商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违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

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贪图便宜,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并积极学习相关的消费知识,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

同时,要积极参与到打击假货的行动中来,一旦发现假货,要及时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打击假货,这是一场长期的斗争,任务艰巨。

要打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需要政府、平台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假货无处藏身,让诚信成为市场的基础。

信息来源:

环球网——3·15晚会丨再次曝光:又见“香精大米”!“泰国香米”竟是香精勾兑而来?!

光明网——奥利傲、六大核桃、康帅博…年货别买到"山寨货"

电商报——直播卖货骗局:利润率高达2400%,“我只是摸准了消费者的心理”

中国青年报:“三只羊”退一赔三背后:牛肉卷卖出超4万单,发货公司7月已被罚

1 阅读:530
呱唧说事

呱唧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