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抗日战争中的黔军之第140师(四

黔程历史 2024-04-11 23:16:07

【导语】

上周末,笔者写了《民国往事:抗日战争中的黔军之新编第8师》随笔,介绍了由黔军第25军第3师改编而来的新编第8师抗日作战的故事。

本周末,笔者写写由第25军教导师及川南边防军改编而来的第140师的故事。

抗战全面爆发后,第140师先在黄河布防,随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等,每一场仗都是硬仗……

■ 第140师前身

1931年,侯之担(贵州桐梓人)任第25军教导师师长兼川南边防军总司令;1935年,与中央红军作战失利(先失乌江茶山关,再丢遵义娄山关,两次对手均是咱红三军团彭德怀元帅,输得不冤),逃往重庆,随即被蒋介石撤职。

侯之担弃守茶山关

1935年,蒋介石命令薛岳改编教导师,番号为新编第25师,全师6000多人。

薛岳(广东韶关人)安排第11军第59师副师长沈久成(贵州遵义县人,薛岳亲信)任师长,沈久成带来了许多广东人,因此新编第25师内部组成比较复杂。

1936年,新编第25师在四川广元改为第140师,进入陕西“围剿”红军。

因作战不利等原因,师长沈久成被调离,何应钦乘机安排妻弟王文彦接任师长职务。王文彦到任后,则把师内原第25军高级军官“清理”出局。

第25军教导师及川南边防军就是第140师的前身。

王文彦: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北伐时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警卫团少将团长;1936年,任第37军140师师长。

王文彦与兴义系军阀关系

■ 第140师抗战

黄河布防

1938年2月,第140师在黄河南岸布防,防止日军渡黄河入河南。

为减缓日军进犯的速度,王文彦改变单纯防御态势,安排第835团副团长王俊臣带领两个营加两个连北渡黄河,深入敌后牵制日军,从而为完善防守工事赢得了时间,但北渡部队也遭到日军围剿,伤亡达100多人。

台儿庄之战

徐州会战爆发后,第140师奉命与第60军一起,在孙连仲的命令下死守台儿庄的屏障——禹王山和王母山阵地(看过电影《血战台儿庄》的朋友对此应该有印象),日军猛烈进攻,第140师寸土不让,苦战20多天,双方均伤亡惨重!

台儿庄一战,第140师伤亡达3000多人,副团长王俊臣壮烈殉国!

王俊臣:贵州遵义人。台儿庄战役时,为减缓正面阵地压力,王俊臣率领4个营的兵力迂回攻击日军,血战10多天,击毙日军500多人,自身也伤亡800多人,王俊臣在与日军近身肉搏中壮烈牺牲!

完成阻击任务后,第140师奉命撤退至徐州集结,抵达徐州才发现,国军已撤离,只有自行想办法撤退,结果被日军追上,混战之中被日军分割,一部分在王文彦带领下向安徽北部方向突围,一部分向河南方向突围。

王文彦突围之后收拢部队约2000多人,随即编成游击总队,划归第124师指挥,在敌后坚持打游击,专门攻击日军落单部队和辎重部队,而王文彦等人则转道香港回武汉。

王文彦回到武汉后,河南方向突围部队也归了队,安徽游击的部队也回归建制,恢复了第140师,同时补充兵员3000多人。

1938年8月,宋思一(贵州贵定人,何应钦亲信)接任第140师师长。

武汉会战

1938年9月,第140师奉命在武汉外围参战。

武汉失守后,第140师向湖北南部转移时,团长张涛(曾为何应钦侍从副官,后升任副师长)发现日军一个联队,立即抓住战机,偷袭日军,日军伤亡300多人后狼狈撤退,第140师受到第2军军长李延年嘉奖。

1939年7月,因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宋思一调离第140师,师长由原副师长李棠(安徽人,薛岳、陈诚派系)接任。

第一次长沙会战

作为长沙战役的前沿阵地,岳阳新墙河始终是第一战场!

第140师驻守新墙河,此时防守新墙河的还有另外一支黔军——第102师(师长柏辉章),都是从第25军改编而来,征战大半个中国的贵州子弟,在新墙河相逢!

日军欲攻占麦城,被第140师数次牵制于通城以东,双方攻防10余日,日军不得前行,于是转而重点攻打第140师阵地。第140师依靠高地,双方攻防数天互不能进退。

此时,黔军第82师突然出现在日军尾部,将日军分成数截,日军全线败退!

至此,三支黔军第140师、第102师、第82师终于并肩作战,为第一次长沙会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役,第140师师长李棠、团长牟龙光荣获宝鼎勋章。

不过,第140师也伤亡惨重,仅阵亡即达1000多人,日军也好不到哪儿去,也被干掉1000多人(此时日军战斗力已经下降,不像抗战初期,几乎要牺牲中国军人10多个才能换来干掉1个鬼子)。

第二次长沙会战

因新墙河战役伤亡惨重,第140师转驻新墙河后方第二道防线,新墙河前沿阵地由第4军防守。日军拼命攻击第4军防线,眼见整个防线失守,第140师在第二线顽强阻击,伤亡惨重,后得到友军支援,终于守住了阵地。

第二次长沙战役结束后,第140师至衡阳休整。

■ 第140师结局

1943年,李棠升任第37军副军长,第140师师长由副师长毛定松接任。

11月,常德战役爆发,第140师负责镇守益阳,但未有机会与日军交手,之后也再未至前线作战。1945年4月,第140师被撤销番号,毛定松至陆军大学学习,第140师官兵被分编于第60师、第90师。

第140师从改编之初,就为薛岳(背后的人物是陈诚)和何应钦所觊觎,双方均想将这支部队掌握在自己手里,师长一职在薛岳亲信、何应钦亲信之间来回切换,某种程度上也就注定了第140师最终被撤销番号的结局。

■ 第140师部分人物

牟龙光:出身于罗启疆组建的独立第34旅(即黔军第82师),其弟弟牟思光只身炸毁日军4辆坦克,壮烈殉国!牟龙光将军的主要抗战事迹是在第140师。

毛定松:出身于黔军第43军,先在谢彬组建的黔军第85师,后投奔罗启疆,善于在敌后与日军打游击,可惜解放战争时负隅顽抗被枪决!毛定松将军主要抗战事迹是在第82师。

牟、毛具体情况,可以进入“黔程无限”个人主页,参阅《民国往事:抗日战争中的黔军之第82师(二)》。

易少荃:川南边防军旅长,新编第25师(即第140师)第1旅旅长。遵义会议时,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就是住在易少荃的私人官邸,毛主席继在长征途中担架上说服王稼祥后,又在此说服了张闻天,为遵义会议的转折获得了关键的两票。

易少荃官邸:遵义会议时毛主席住址

■ 王文彦结局

王文彦离开第140师后,因为何应钦的关系,一路飞黄腾达,历任第76军副军长、第80军军长、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1949年,任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到台湾,后转往澳门,1956年病逝。

有关王家(王文华、王伯群)、刘家(刘显世、刘显潜)、何家(何应钦)三家的恩怨情仇,若感兴趣,可进入“黔程无限”个人主页,参阅《民国往事:贵州军阀之兴义系》系列随笔。

【结束语】

同其他黔军一样,第140师也被国民党各派势力所觊觎,一直处于国民党派系斗争的漩涡之中,即使抗战立下大量战功,最终也难逃被裁撤的命运。

谨以此文献给抗日战争中为国作战的第140师的全体官兵!并对王文彦、宋思一、毛定松、牟龙光等黔籍抗日将领,尤其是对壮烈牺牲的王俊臣,致以崇高的敬意!

《民国往事:抗日战争中的黔军》系列待续……

附:本文历史人文景点地址

茶山关战斗遗址: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茶山关,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胜利村关上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大院:黔西南州兴义市下五屯办景家屯村;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主席旧居: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华南路幸福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0

黔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