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15日,淮海战役已爆发近10天,国民党军第7兵团黄百韬部也被包围了整整5天,所属的5个军,第63军已被全歼,第44军、第100军被基本打残了,战斗力最强的第25军和编制最完整的第64军也都伤亡不小。尽管徐州“剿总”派出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5个军东进增援,但进展十分缓慢,这让南京的蒋介石十分焦虑,甚至在日记中记载:“今日徐州东进邱兵团进展甚缓,而黄兵团在碾庄被围,势甚危急也。”
两军同时实施迂回侧击
为了打破僵局,负责军事指挥的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决定兵行险着,一方面集中7个师、20辆坦克,在飞机支援下,分三路继续从正面猛攻,另一方面抽调总预备队、邱清泉第2兵团第74军,绕道潘塘镇,经双沟迂回攻击华东野战军侧后,以迫使其后撤,从而解救黄百韬兵团。
无独有偶,华东野战军方面为了减轻阻击部队压力,于同一天命令第2、12、鲁中南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向北迂回威胁徐州,途中也要经过潘塘镇。16日凌晨,双方这两支带着同样作战意图的部队在潘塘东南遭遇,一开始双方都以为遇到的是对方的小股部队,不愿过多纠缠,虽然相对而行也未发生战斗,但走着走着就发现不对,双方竟然都是上万人的部队,最后干脆就地开战,打了整整一个晚上。
潘塘大捷的相关报道
徐州方面谎报“徐州大捷”
随着战斗的不断升级,杜聿明增派第12军、70军各一部和骑兵旅,赶到潘塘镇助战。眼看迂回袭击敌人的企图已无法实现,我军遂暂停攻击,让敌人占领了潘塘镇。同时,为了引诱邱、李两兵团继续深入,以便下步将其围歼,粟裕命令包围圈这边也暂停攻势,留下黄百韬残部作为诱饵。
两个方向攻势的停止,使刘峙、杜聿明做出错误判断,认为华东野战军已经难以支撑,有全面溃退的可能,决定命令邱、李兵团实施追击,迅速击破当面之敌;留守徐州的孙元良第16兵团也以有力一部向南进击,掩护邱、李兵团侧翼;黄百韬残部则以有力部队向外出击,夹击华东野战军,以竟全功。11月17日,邱、李两兵团进至大许家以西,四处吹嘘取得了“徐东大捷”,蒋介石也信以为真,闻讯传令嘉奖参战官兵,仅邱清泉兵团就奖励20万大洋。
《淮海大战》剧照
援军进兵始终谨慎
但实际上,邱清泉和李弥这两个家伙都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取得什么胜利,华东野战军也并非败退,而是有序撤退,因此他们很担心华东野战军会“围点打援”;更担心目前暂停围攻黄百韬只是一个诱饵,真正的目的是围歼援军,所以他们始终对自己的后路十分关注,一直以相当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和徐州的联系。前面的增援行动虽然飞机坦克重炮都上阵,看上去炮火连天场面火爆,但眼睛一直都向后撩。
18日,邱清泉、李弥并未继续向大许家以东继续推进,而是向防线南端的狼山、鼓山一带集中力量猛攻。这里是战场中部的制高点,除了地势有利以外,从这里向北突进,就可切断邱、李两兵团的退路,让他们成为黄百韬第二。但邱、李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不夺下狼山、鼓山这一带丘陵绝不向东前进一步,双方反复争夺,一直到20日凌晨。
《大决战》剧照
10天仅前进20公里
此时,从华中“剿总”来援的黄维第12兵团已经进至蒙城一带,南线蚌埠一带来援的刘汝明第8兵团也进至固镇以北,如果与邱、李两兵团合兵一处,就将增加6个军的兵力。根据这一变化,华东野战军决定放弃诱歼邱、李兵团的计划,先全力解决黄百韬,碾庄圩一带的枪炮声再度激烈起来,黄百韬预感到覆灭在即,更加拼命的向徐州和南京求援。
邱清泉、李弥也被迫加紧攻势,力图突破最后防线,起码也要把黄百韬这个中将司令救出来,但直到黄最后毙命当场,援军始终在20里外的大许家徘徊。从11月12日出兵开始,直到22日黄百韬覆灭,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在20多公里长,20多公里纵深的范围内,先后投人5个军12个师16万人连续猛攻11天,最后伤亡万余人,损失坦克34辆,消耗炮弹12万余发,总共才也就前进了约20公里,每天进展平均不到2公里。
蒋介石为此十分震怒,在电报中斥责邱、李“有失军人武德,乃军人之奇耻大辱”。
发了几遍了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