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2018年5月22日报道称,上海市交通委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屠海鸣的一份提案时披露,在严格准入条件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属地限制。“下一步,该部门将与相关管理部门探讨,对持有居住证和缴纳一定年限社保的外地驾驶员,扩充作为出租车驾驶员的来源。”
2019年6月,我看到交通委“正研究放宽政策”的回复,内心很是激动。因为我也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建议,网约车“沪人沪牌”规定修改为 上海居住证和上海户籍、沪牌,更为合理,毕竟居住证也是官方认可这个人可以在上海生活、工作。
当时这条微头条有近千条评论,其中有的支持这个建议,有的则diss我是硬盘,损害上海本地人的利益,只替外地人说话。
这里我特别声明下,我是工作在上海,来自河南的硬盘(有个知名硬盘叫西部数据,英文名Western Digital,首字母WD=外地人),我对上海人和外地人没有任何成见,上海话的语气、腔调、手势,也是我很喜欢的方言(虽然听不懂)。在我眼里,上海是一个包容的、有人情味的城市,从它的道路名称就可以得知:南京路、河南路、山东路等,同时还有祖冲之路、张衡路、蔡伦路、华佗路、李时珍路、毕升路等等。我相信上海的先辈们在制定这些道路名称的时候,就是为了希望上海能包容全国,支持全国,做中国最大城市的标榜。
那么回到这个话题,关于上海出租车和网约车为什么还没有放开外地户籍的呢?我相信这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要能理解,多数的政策制定和完善 都是有滞后性的,都是在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才会去研究如何改善政策。
早在最初制定出租车司机“必须本地户籍”的时候,当时上海人口没有这么多,许多本地人还没有工作呢,而且开车在当时也算是一个高技术门槛的工种。所以,制定那样的政策。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上海户口的人,逐渐不再热衷于做出租车司机了。比如6月24日中新网上海记者通过马路扬招和手机约车,随机乘坐了20辆出租车,遇到了13位上海户籍驾驶员、7位外省市户籍驾驶员,非沪籍司机比例达到35%;
记者还上了尾号8681的出租车,来自河南的驾驶员李师傅说,公司里外省市户籍的同事已多于上海户籍同事。
这,就是实际情况。而我也相信,相关部门在制定该政策的时候,也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澎湃新闻2018年5月22日报道称,近期交通委正组织对前期试点录用非沪籍出租汽车驾驶员情况进行评估调研,为下一步行业扩大使用非沪籍出租汽车驾驶员制定政策。”
与此同时,我还有意见,对出租车网约车,相关部门可以把监管力度的着力点,放在乘客、司机人身安、道路安全形势等安全的角度,而对于其他内容的监管力度,则可以逐步放开,让市场自主选择。
比如车辆的硬件指标,和安全不完全相关,毕竟这个车能生产出来,能上路行驶,说明它就已经通过各种审核了,安全因素关键在于驾驶员的驾驶技巧和素质。
再比如对关于司机户籍限制,这个安全并不完全相关,比如看看上海前50位富豪的籍贯。
文/赵宏民
知道为啥上海出租车只招上海户籍的司机么?因为最一开始招过一批外地的,结果出了各种事,比如:杀乘客,把出租车(公有)变卖潜逃……
都是本地人就没有悲剧了吗?
其实放开口子也只是一时之策,我们各级部门包括出租车公司 要问一下自己 为什么本地人都不愿意开出租车了?为什么以前是我们上海市的一张名片变成了一张小广告?!
开车很累的,上海人很多都不愿意做,外地人又不想招收,招收的外地年轻人居多,年轻人又容易上脑,所以就出现了个别的败类人渣。
谢谢你为网约车发声[点赞]
拿50位富豪比司机,有可比性吗?
前五十才8个上海,足以证明,上海是个包容的城市,应该更合理,赚点前也是为了糊口,别太为难就好
浙江老板最多,对江苏和浙江户籍全面放开
都不认路了,很多还乱开
先按照政策遵守法律法规,人民群众确实需求大,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也轮不到某些平台出了这么多事情,公然抗法,在哪那里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