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港乐季》一经播出,在话题度、热搜量、好评度等数据的支撑下,立即成为内娱音综领域的标杆。
究其原因,大致在于制作精良、风格大气、立意深远、怀旧特质。
所以,当第二季“在路上”的消息传开之后,立刻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但当知情人士传出《声生不息·宝岛季》的加盟嘉宾阵容后,质疑、吐槽的声音不绝如缕,这些声音基本上围绕着一个主题:这样的歌手阵容似乎与“宝岛季”的匹配度不高,换句话说,就是这一季的大咖缺位、代表性不够。
但当节目首播后,却不但“挽回”了口碑,还收获了绝大多数人的点赞。
芒果台制作综艺时的经验丰富、目的明确在《声生不息》这档节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显然,在节目播出时,它以“现场性”驱动节目的展开,在节目播出后,它又能以“话题性”驱动人们对节目的期待。
它在保持了“港乐季”的内核外,又在新一季有所创新和发展。
比如,第一期节目中就已经展现的“两个会场”的设置,两地实地小调研的增加。
第二期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即将开启崭新一轮的竞演。
竞演模式升级在第一季,节目以男、女歌手的性别作为区分,简单的划分为男、女两队进行竞演。
在中途,又以“男女”队员的“交换”作为“点缀”,带活了节目的气氛。
在“宝岛季”,节目依然分为两支队伍进行比赛。
只不过,两支队伍的队长被推选出后,队长张信哲和那英便开始了“选人大战”:他们将坐在歌手“群众”之中,对第二期节目中加盟的十四位歌手发出示好的信号。
这样的模式,灵活性更大,互动性更强,“游戏”性更好,因而也必然会带来更大的话题度。
张信哲开场“失利”两次“偶然”叠加,也许就成了“必然”。
在队长选人环节,出现了两次“偶然”事件:张信哲与那英两位队长第一次与第二次选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人选。
第一次被选歌手是魏如萱,第二次则是华晨宇。
结果,两位歌手都被那英战队收归麾下。
这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说明了魏如萱与华晨宇在队长那英与张信哲心中的“绝对地位”。
张信哲队长一开场便选人“失利”,一定会使他的压力倍增。
所以,《声生不息·宝岛季》在歌声之外,故事也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