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了1枚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而上一次在太平洋发射导弹还是在1982年,时隔44年,解放军再亮剑!
近年来,美国频繁采取针对中国的行动,将中国定义为"最大挑战",试图通过多个领域的行动迫使中国让步,以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这种态度在2024年愈发明显。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公开发表谬论,他表示台湾地位没有明确定论,而美国国会则通过法案鼓励推动台湾加入国际组织。
在军事层面,美国的动作更是频繁。CVN71罗斯福号航母重返亚太,在南海巡航已有两个月之久。美国空军RC-135S导弹观测侦察机也部署在第一岛链附近,这种专门用于监视导弹试射的侦察机,美国仅有3架,其部署意图不言而喻。
同时,美国已在菲律宾部署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堤丰"系统是一种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其射程可覆盖南海大部分区域,甚至可以威胁到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美国声称这一部署是为了加强地区安全,但实际上它极大地改变了地区军事平衡,加剧了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
面对当前的复杂局面,中国明确给出了态度——试射洲际弹道导弹。这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决心。
这次试射展示了中国导弹技术的长足进步,自1982年"巨浪-1"洲际导弹试射以来,中国的导弹技术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2019年国庆阅兵上展示的东风31、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和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已经成为中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选择太平洋作为试射区域,也向美国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有能力应对来自第一岛链之外的潜在威胁。这不仅增强了中国的战略纵深,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此次试射并非为了挑起军备竞赛。相反,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战略举措,旨在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此次试射可以被理解为中国在保家卫国、捍卫地区稳定方面的一种必要手段。
美国对此次试射的反应也值得关注,尽管官方尚未发表正式声明,但可以预见,美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军事监视和遏制。美国三架RC-135S导弹观测侦察机的部署就是一个明显信号。这种高度警惕和监视态度,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的担忧。
中国发展核力量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而非谋求霸权。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持可靠的核威慑能力对于维护国家利益至关重要,这是合理合规的做法。毕竟,此前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就是例子,它表明美国正在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影响力。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可能导致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
中国此次试射也可以被视为对他国威胁的一种态度和回应。同时,中国的这次试射是在公海进行的,完全符合国际法。这表明中国在展示实力的同时,也在遵守国际规则,维护国际秩序,这种做法与美国在他国领土上部署导弹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
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格局,两国在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早已交织,不可能完全脱钩断链,希望美方早日放下成见,不要再继续试探中方的底线。
参考资料:
火箭军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1发洲际弹道导弹——红星新闻2024-09-25 10:06
火箭军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1发洲际弹道导弹,国防部: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鲁中晨报2024-09-25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