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清远一座古庙贴出告示:“来例假的女性别进大殿”,直接炸上热搜!庙里说是“怕冒犯神仙”,网友却吵翻天:这到底是传统规矩,还是性别歧视?
一条告示引发的“血案”三嘉北帝庙门口红底黄字的告示牌,成了全网热议的“导火索”。有游客拍照发抖音,配文“大清早亡了!”,24小时播放量破500万。评论区瞬间分成两派:
传统派:“老祖宗的规矩不能破”“你去别人家做客也得守规矩吧”
现代派:“按这逻辑,男生打喷嚏流鼻涕算不算污染圣地?”“建议测完核酸再拜神!”
连在庙里卖香烛的阿婆都懵了:“我卖了30年香火,头回见这么多人围着牌子吵架。”
“不干净”是科学还是玄学?庙方搬出道教典籍里的老规矩,说女性经期“不洁”。但医生们直接甩出科学证据:
三甲医院妇科主任拍短视频科普:“经血和鼻血成分相同,比口水还干净!”
世卫组织文件显示,80%以上宗教场所的“经期禁忌”没有医学依据。
网友神吐槽:“照这标准,男生刮胡子出血、老人咳嗽带痰是不是都得拦门外?”
更扎心的是,有女生晒出亲身经历:“去年痛经晕倒被保安抬出庙门,周围人看我的眼神像看瘟神。”这条微博转发过万,话题#月经羞耻何时休#冲上热搜前三。
全球寺庙battle:别人家咋做的?有人翻出国外宗教场所的对比图,评论区秒变“国际文化展”:
日本浅草寺:免费发放生理期安心包,内含卫生巾和暖宝宝
巴黎圣母院:门口贴着“所有虔诚的心都值得尊重”
梵蒂冈:专门设计“应急通道”供经期女性快速进入洗手间
最绝的是泰国网友留言:“我们庙里连孕妇都能拜佛,高僧还说经期女性功德加倍!”
反观国内,福建某百年妈祖庙的做法被点赞:用电子屏滚动提示“身体不适者可领取远程代拜服务”。网友感叹:“这才是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啊!”
年轻人为何集体破防?00后女生组团到庙门口举牌抗议,标语一个比一个狠:
“神仙要是嫌我脏,先管管香炉PM2.5超标!”
“建议开发月经打卡APP,自动屏蔽方圆500米寺庙”
男生们也加入战场:“我妈每月初一十五烧香,难道得先装个经期监测器?”
深究背后,是年轻人对“隐形歧视”的零容忍。95后社畜小林说:“公司不敢明着说,但总暗示女员工怀孕要汇报。现在连拜神都要查生理期,太窒息了!”
专家支招:传统VS现代怎么平衡?改提示语:
云南某古镇寺庙把“经期禁入”换成“特殊时期建议静坐休息”,投诉量降了70%。
搞点实际的:
马来西亚极乐寺设“女神驿站”,备有红糖姜茶、止痛药和免洗洗手液。
法律亮剑:
律师提醒:《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8条明确禁止基于生理差异的歧视,宗教自治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民俗学者王教授说得实在:“过去不让经期女性下田是怕受凉,现在有暖宝宝有空调,传统也得讲基本法啊!”
说到底:要尊重不要教条这场争议像一面照妖镜,照出社会进步中的纠结:
78岁守庙人坚持:“没了规矩,庙就不灵了”
00后女大学生反问:“歧视女性的神,还值得拜吗?”
或许解决问题的钥匙,就藏在广州光孝寺的对话里——当被问及同样问题时,住持双手合十:“佛渡众生,从不论男女老少。若说经血不净,那世间何来洁净之物?”
时代在变,尊重不变。 真正的传统不是刻在木牌上的禁令,而是流淌在香火里的包容。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