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丧家三年不沾红,育儿五年莫养宠”,老祖宗的讲究有道理吗

琦琦聊文化 2023-03-11 01:23:06

人生在世,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青壮年时期,再到垂垂老矣,最终化作一捧黄土。这是不可回避的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都要面对。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孝在古人的认知世界当中,地位是相当高的。其实,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要崇尚孝道。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做子女的自然就要反哺父母。孝道有很多种,并不一定衣食无忧就是孝,令老人健康快乐也是一种孝。有一句关于孝道的俗语“丧家三年不沾红,育儿五年莫养宠”,是关于古人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对于这种现象,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一,丧家三年不沾红。

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家庭有人去世,三年内都不要与“红”沾边。是不是感觉有些迷惑?什么叫与红沾边?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家里办了丧事的人,就要遵守这样的规矩,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没有子嗣守孝。比如光棍,比如父母尚健在,儿子英年早逝,且没子女,这也不需要遵守这样的规矩。

在这句俗语当中的“不沾红”,需要从两方面去考虑。

①,贴红春联,红灯笼等。

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每年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红的春联,挂红灯笼。这样既能烘托气氛,红色显得喜庆,有红红火火的含义在里面。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古人为了驱灾辟邪才贴红春联,挂红灯笼。可如果出现“丧家”的情况,且有后人守孝,那么,过年时,是不能张贴红春联和红灯笼的。这和白事的孝道文化背道而驰。古代有“守孝三年”的说法,三年以内,是不能贴春联的。要遵循:一白,二黄,三绿,四红的原则。也就是,第一年贴白色春联,第二年贴黄色春联,第三年贴绿色春联,第四年才能贴红色春联。

②,不能办喜事。

这里的喜事,一般泛指结婚。也许有人会说,办满月酒不也是喜事吗?但是,办满月酒我们无法人为阻止,有新生命降临这个家庭,他本就是可喜可贺的大喜事,我们没有办法阻挡新生命降临。要顺应天意。可结婚就不同了,家里办了丧事,婚期可以延后,缓办。当然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期拖三年,对于年轻人来说,那也是相当煎熬的。所以,有些地方逐渐的演化成一年的期限,不再是三年。

二,育儿五年莫养宠。

如果单纯的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句俗语,意思就是:婴儿出生五年内不能养宠物。可是,如果结合古代的社会环境,显然这样的说法并不成立。在古代,普通百姓家都是相对贫穷的,能勉勉强强吃饱肚子就非常不错了,更不要说养宠物了。自己都吃了上顿没下顿,谁还有那闲情雅趣去养宠物呢。

所以,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是:婴儿出生五年以内,不要娇生惯养。为什么这样说呢?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刚出生时,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之所以有的人有恶习,究其原因是后天养成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很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到孩子。同样有一句古话这样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父母教会了孩子善良,他的品性就不会差,父母如果娇生惯养自己的孩子,就会导致孩子霸道不讲道理。就如小树的成长一般,如果当小树的枝条肆意生长,不剪掉横生枝条,小树就很难成才。做人同样是这样的道理。当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情况下,做父母的就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并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孩子走向正轨。

那又为什么说是要在孩子出生后五年以内呢?老话讲: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意思就是说:孩子在三岁时,可以看出今后小孩在青少年时期的品性,七岁时就能看出这个小孩老了是个什么品性。所以,五岁之前,是一个关键阶段,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尚小,各种听之任之,放纵孩子。如果孩子的品性已经养成,以后如果再想纠正就比较难了。

丧家三年不沾红,育儿五年莫养宠。讲述的就是做父母的要尽好自己的职责,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这样的孩子等长大以后,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孝敬父母长辈。

0 阅读:15

琦琦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