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名将善于驭人,李宗仁如何把国军杂牌拧成一股绳?

晴晴说武器 2025-02-25 06:23:44

作者:孤寂寒光

要说八年抗战正面战场含金量最高的战役,非台儿庄莫属。所谓的国军22场大会战大多以失败告终,万家岭大捷、昆仑关大捷、雪峰山会战等战役相比于台儿庄战役都稍逊一筹,其中最大的差距便是台儿庄战役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弱胜强。

在汤恩伯胡搅蛮缠扯后腿的情况下,李宗仁靠着一帮杂牌军硬是把日军矶谷师团打残,把板垣师团挡在百里之外,硬是把台儿庄打成了一场大胜。李宗仁在国军将领里堪称一流。真正的名将不只会战场指挥,而是能把部将拧成一股绳、运筹帷幄,明显李宗仁做到了。

李宗仁

说台儿庄战役,其实还得从老蒋说起。蒋介石虽然贵为国民政府的委员长,但其实际控制地盘仅为东南一隅,所以蒋介石的思维模式从来就没有跳出新军阀的局限。无论是东北、华北还是华东,对于蒋介石老说都属于“别人家”的财产。

所以,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蒋介石就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日军无论占领哪里,蒋介石都一味退让。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七七事变爆发时,29军在华北处境相当危险,日军不用翻山越岭直接可以绕过29军防守正面直接从南苑后方进行奇袭,这导致了华北迅速沦陷。

当日本海军从上海闹出八一三事变时,蒋介石又因为自己核心利益受到伤害反应过激。结果就是70万国军在日军强大的海空优势下挨炸。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有限的资源大部分都投入到海军和空军上,而上海的地形让日军舰炮和轰炸机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而国军的低组织度和落后的运输能力更是让淞沪会战从失败变成了溃败。

淞沪会战中的国军

在南京保卫战结束后,国军的情况可以说相当危险。国军各部队急需修整,否则武汉必失。如何能让国军获取时间重新组织防御进一步消耗日军后勤成了关键,这个重任此时就落到了李宗仁身上。

在拿下南京后,由于战线的拉长,日军并没有下决心追击国军而是企图打通南北把兵力集结到一起向武汉方向进攻。想要把南北打通就必须要拿下徐州,因为徐州是陇海线和津浦线的交汇处,拿下这里进可以西进郑州,退可以南下南京。

徐州会战也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了。由于南线的13师团连续作战且遇到桂军和东北军的拼死抵抗,所以攻占徐州的重任就交给了华北方面南下的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

李宗仁善于驭人的第一点就是大度和有格局,这一点在蒋介石的江浙小集团内部能做到的人极少。

日军从华北南下时首当其冲的就是山东的韩复渠。韩复渠本来是冯玉祥的部下,后来投靠了蒋介石成了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也不想当汉奸,所以一开始也跟日军真刀真枪的干了几仗。但韩复渠发现日军的战力跟自己这些年打的军阀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的,为了保存实力只能避战跑路。看过淮海战役就知道了,济南的丢失会导致徐州彻底暴露在兵锋之下。韩复渠的迅速崩溃让李宗仁已经失了先手。

好在李宗仁的格局帮了他的忙。抗战爆发后,川军到全国各地支援作战。但川军由于装备简陋、军纪混乱被各个战区嫌弃。比如邓锡侯的22集团军一开始被阎锡山赶了出来,后来又被程潜嫌弃,本来就要打道回府了却被李宗仁收留了。

不仅如此,李宗仁还把这支部队放到了藤县这个阻击日军的最外围,这本来就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藤县的作用就是为徐州各部队到达指定地点争取时间,但按照川军以往的行为如果一触即溃,徐州的战局就会急转直下。但李宗仁收留川军的举动感动了川军将领,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李宗仁的大度超出了时代局限性。

结果王铭章在藤县拼死抵抗,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守了5天。不仅如此,王铭章的壮烈殉国深,深激励了所有参与台儿庄会战的部队,也为后来池峰城的拼死抵抗埋下伏笔。

王铭章

李宗仁第二个善于驭人的事例,就是化解张自忠和庞炳勋的矛盾,让二人为己所用。李宗仁的第五战区由于地处北方,本来不是蒋介石的势力范围,所以给到李宗仁的部队大多都是杂牌。

单靠李宗仁的桂系不可能挡住日军,如何利用手里的杂牌成为重中之重。这些杂牌又由于种种原因保存实力、互相拆台,如果不能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再好的计划也执行不了。庞炳勋和张自忠就有这样的问题。

李宗仁发现庞炳勋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保存实力。庞炳勋的保存实力不是韩复渠的千里转进而是懂得如何与敌人打慢仗。李宗仁要想保住徐州一个重点就是把侧翼的板垣师团纠缠住,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就非庞炳勋莫属。为了能让庞炳勋决心抵抗,李宗仁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庞炳勋

庞炳勋虽然投靠了蒋介石但还是“二等公民”待遇。庞炳勋的三军团就只有一个40军,40军下面只有一个39师,庞炳勋笑称自己是三代单传。就是这个配置蒋介石还想把他的特务团给裁了。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不给庞炳勋发军饷惩罚他“擅自扩军”。

李宗仁对待部队都是一视同仁尤其是大敌当前。李宗仁亲自找蒋介石,说服老蒋同意留下庞炳勋的特务团。李宗仁回到战区后不但告诉了庞炳勋这个喜讯还把扣掉的军饷、弹药都给补发了。庞炳勋看到李宗仁的胸襟热泪盈眶,誓言要死守临沂城。

庞炳勋打了这么多年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西北军与国军其他部队的一大不同点是组织度高能搞迂回包抄。蒋介石心心念念要裁的特务团在临沂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庞炳勋把特务团藏到了板垣师团后方,等到板垣师团在白塔与39师两个团打得师老兵疲的时候,特务团从后面发动猛攻把日军赶了回去。板垣师团恼羞成怒倾巢出动,这下子庞炳勋吃不消了。毕竟自己手里只有10000多人,真要与日军1:1对战肯定不是对手。

李宗仁看到临沂告急就准备让就近的张自忠59军去救援,但这就遇到了前边的问题——二人有仇。庞张二将本来都是冯玉祥的部下,但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落魄了,庞炳勋就是这个时候被蒋介石买通叛变了。庞炳勋在叛变时还袭击了张自忠,张自忠是在警卫员的拼死抵抗下才逃了出来。从这个时候起庞张二将就结下梁子了。

张自忠

为了台儿庄会战的胜利,李宗仁亲自找到了张自忠。李宗仁知晓张自忠的历史,他在长城抗战中经历了《塘沽协定》的签订,在卢沟桥抗战中因去北平与日军斡旋被骂为“汉奸”。张自忠其实很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而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会战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李宗仁见到张自忠后告诉他:“庞军团长正在前线浴血奋战,杀敌雪耻。希望你能摒弃前嫌,受点委屈前去救援。”李宗仁的一番话里,杀敌雪耻四个字戳中了张自忠的痛点。如今自己的老冤家都能杀敌雪耻,自己难道还要继续背负“汉奸”的骂名吗?正是这一番话,张自忠带着部队前往救援。李宗仁也不是随便找一支部队上去的。

张自忠的59军除了距离近,另外一大特点是作为西北军旧部擅长奇袭。而张自忠救援临沂也并没有进城死守而是从侧面强渡沂水发动奇袭。经过三天三夜昏天暗地的拼杀,庞张二将把板垣师团打得打败损失9000多人,为台儿庄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自忠第三个善于驭人的事例竟然是汤恩伯。如果说庞炳勋把板垣师团缠在临沂是第一步棋,孙连仲把矶谷师团挡在台儿庄是第二步棋,那汤恩伯就是那个决胜一步棋。汤恩伯的中央军装备精良,手里面还有7万人之多。想要消灭矶谷师团必须要靠汤恩伯集团才能有胜算。

汤恩伯

但汤恩伯不可能听李宗仁的,所以李宗仁求到了蒋介石。此时的蒋介石急需徐州的胜利为自己争取时间,而在最后关头严令汤恩伯南下最终促成了台儿庄大捷。李宗仁能被称为国军名将是他有超越时代的格局,把这些杂牌变成了一支劲旅。

1 阅读:87

评论列表

从来没见过

从来没见过

3
2025-02-26 17:44

李烫二人有仇见面就骂对方混蛋

晴晴说武器

晴晴说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