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生来如阳春二月,有些人生来却如寒冬腊月,而韩付平的人生呢?
不寒冬,不腊月,一刀刀霜刃劈来的寒气直逼骨髓。
然而,他用自己的肩膀扛住了苦难,把一副烂牌打出了坚韧且感人的人性底色。
在云南昭通市彝良县那个偏远的小山村,韩付平的童年就像灰色底片,贫穷的家将他的日子压得喘不过气,他的家里除了年迈的爹娘,还有弟弟韩付安,从小俩兄弟就相依为命,亲如手足,还想着一同逃出大山、换个活法。
然而,一句“让弟弟上学,我去打工”道出了命运对他们的不公,也埋下了整篇故事的基调,韩付平没有选择知识改变命运,他转身扎进了社会底层的打工队列,十几岁的韩付平,背着简单的行囊,四处奔波。
在城市工地扛砖,那从肩膀上滑落的汗水足以把地面浸湿,在厂房流水线奋斗,劳累到腰杆发僵、眼皮下垂,即便如此,韩付平从没停下过奋斗的脚步,而他的每一分钱,都化成了回家的汇款单,支撑着那个山村小屋里的希望。
靠着韩付平的拼命,弟弟韩付安终于顺利完成了学业,有了自己的出路,弟弟成家后,韩付平觉得自己的牺牲有了意义,他继续给家里帮衬,又拿出了不少积蓄给弟弟操办婚事,1995年,韩付安和罗世会的婚礼并不豪华,却是圆满的家庭愿景的开始。
韩付平想,这下好了,家里有人了,有了完整的家庭,自己漂泊多年的努力终于值得了,他哥哥的身份成了家里的“稳压器”,这份默默的情义没有丝毫怨言,可惜,更大的逆境还在等着他们,2002年,韩付安的大儿子韩油宝在屋顶玩耍时意外摔下,伤情严重。
全家一边心急如焚,一边东拼西凑,想给孩子争取治疗机会,可现实太残酷,手术费用简直是天文数字,对这个贫瘠的家庭而言,根本负担不起,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简单治疗,把孩子接回了家,从此,韩油宝成为了沉默的病人,他的智力受损,生活无法自理。
这根沉重的柱子压垮了韩付安的一家,原本的小康家庭几乎崩塌,为了继续养家,韩付安选择去矿区打工,赌上自己的命换回家庭的喘息机会,但正在他们拼命抓住希望的时候,死神却来了,2003年的一天,矿井塌方事故夺走了韩付安的生命。
全家如遭霹雳,失去了顶梁柱,罗世会成了三个孩子的唯一依靠,面对病中的大儿子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儿女,她几度陷入绝望,这时候,韩付平再次挺身而出,把自己的所有积蓄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弟媳,还许下了誓言:“这个家,我来撑!”只要还有一丝力气,他就不会让这家人散了。
真正的故事从这里才开始,让人揪心的不是生活的贫瘠,而是人心的毒辣,韩付平的全力付出在村里人看来,却变成了风言风语的素材,流言蜚语满天飞,有人嘲讽他“对弟媳那么上心,这心思怕是歪了”。
这些话像一把把尖刀扎入韩付平的胸口,可是,他只能选择沉默,因为家庭比清白更重要,最终,在罗世会母亲的提议下,为了堵住嘴,韩付平决定娶弟媳为妻,既是为了稳定家庭,也是为了让孩子们不在流言里受苦。
2005年,他们的婚礼简单朴素,甚至生硬得像办一场仪式,韩付平没有满堂朋友的祝福,他一个人站在弟弟的坟前,流下一滴眼泪:“对不起弟弟,是生活逼得我不得已,”这是一场决心的婚礼,没有情感的宣誓,只有人性对家庭责任的妥协。
婚后,他加倍用心经营这个家,对三个孩子倾尽责任,不分亲疏,不谈偏袒,而渐渐地,乡邻们也从质疑转向了尊敬,韩付平的真心用时间换来了理解,他用肩膀撑起了家庭的风雨,然而,他的人生似乎就是一个苦难拾遗的过程,总是接二连三地迎来打击。
2007年,罗世会生下了他们的女儿韩油香,他终于有了自己的骨血,然而,医生的话像一把铁锤砸碎了希望,韩油香患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这个问题不只是健康,更是家庭的再次负担,韩付平没有逃避责任。
他为女儿东奔西跑寻医问诊,为了治疗女儿的腿脚,他几乎榨干了家庭的最后一点积蓄,好不容易手术后看到一丝效果,却因为没钱坚持治疗,只好眼睁睁看着进程被迫停下,这一次,社会的善意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
韩油香一家的故事被当地人传到了网络上,爱心汇聚成支援的浪潮,相关部门也伸出了援手,就在众人的帮助之下,韩油香顺利完成了后续手术,她的脚恢复了正常,她的生活有了转机,长大后的韩油香加入了残疾人皮划艇队,用拼搏的姿态,为自己和家庭书写了一段新的希望篇章。
韩付平的日子依旧平淡,却带着坚韧的生命力,他没有懦弱,也没有怨天,他用自己的肩膀和双手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他从失落与绝望里爬起来,用行动打破偏见,为生活的罅隙里注入爱与责任。
而社会的支持,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总有一种爱与同情能穿越苦难,让人重拾力量,所以,向韩付平致敬,向所有在绝望里仍然选择坚守的人致敬,生活从不公平,但人性的光辉永远值得我们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