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复旦学霸往往与实验室、学术论坛或顶级企业的写字楼紧密地相连。但是25岁的费宇,却用一勺温热的土豆泥,在川大校园外轻轻地搅动了关于精英教育的传统认知。这位曾经的公共卫生领域明日之星,竟然正在市井烟火中缓缓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存哲学。
手握川大华西公卫学院那顶尖的成绩单,且连续四年都蝉联奖学金,在2022年更是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复旦,堪称励志典范——然而这些标签所构筑的精英叙事,在2024年2月被费宇亲手给打破。当他在退学申请书上签下名字之际,他的故事已然转向了完全不同的轨道。
退学后,他先是回到本科院校担任了几个月的科研助理。但他心中对未来的方向仍在不断探索,随后决定申请北美的PHD(博士学位),并全力备考雅思。
去年12月,他申请了三所学校,今年2月份,成功拿到了其中一所学校的offer。
可无奈的是,北美博士项目的全额奖学金,由于政策的变动而化为泡影,自费留学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宛如悬于头顶之上的利剑。最终,他选择了给人生按下“暂停键”。
做下摆摊决定的缘由:幼年时期跟随祖母摆摊卖菜时所浸润的市井智慧,初中之时通过叫卖氢气球而练就的吆喝本领;大学期间横扫校园电话卡销售市场所具备的敏锐嗅觉,此刻皆化作那氤氲热气中的生存筹码。
这个向来没进过厨房的学霸,通过网络自学了土豆泥的配方。3月10日首秀的当天,精心准备的80份土豆泥,在90分钟内就销售一空,那收款提示音此起彼伏地奏响了创业的前奏。
川大华西校门外,一辆画着分子式涂鸦的定制餐车,一份标有卡路里和蛋白质含量的健康菜单,一个扫码就能进入的“华西食研室”社群,这些组成了费宇的摊位。
日均800元的营业额背后,是精准的受众定位,更通过抖音、小红书双平台,搭建起1300余人的私域流量池。其实那个曾经在学术殿堂摘星夺魁的头脑,现在竟然正在市井间进行着更复杂的社会学实验。
当#复旦退学生摆摊日入千元#登上热搜时,有人赞叹这是“脱下长衫”的勇气,为这种“反内耗式生存”点赞;也有人痛心疾首,某教育博主算了一笔账:国家培养公共卫生硕士的平均成本约28万元,这笔教育投资似乎正在街角蒸发。
面对争议,他淡然道:“川大校训是‘海纳百川’,我相信多元选择的价值。”他表示自己对于当下的生活甚是满意,其实并不在意他人的评价,反而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费宇的故事撕开了当代教育的隐秘褶皱:当我们在实验室培养标准化的学术产品时,是否忽略了生命更多维度的可能性?他的导师,川大某教授在朋友圈写下意味深长的点评:“这个总考第一的孩子,终于解出了比教科书更复杂的人生方程。”
在成都的傍晚时分,餐车前等候的学生们大概不会意识到,递给他们的土豆泥的手,曾经牢牢攥住国家奖学金的证书,也精心调试过精密的实验装置。
费宇的故事或许启示我们:人生不是单行轨道,而是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真正的教育不该是模具,而是让每个灵魂,都能在人间烟火中,找到自洽的支点。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的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