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大爷,今年 65 岁,是一名退休的铁路工人,每月退休金有 6000 多块,住在一套 120 平的两居室里。
曾经,我也有个美满的家庭。老伴温柔贤惠,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女儿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命运弄人,老伴在 58 岁那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时候,感觉生活一下子没了色彩,只剩下无尽的灰暗。
女儿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工作,为了自己的事业拼搏奋斗。刚开始,她还能经常打电话回来,跟我分享她在工作里遇到的趣事和难题。每年过年过节,她也会想尽办法赶回家陪我。可后来,她在上海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顾,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上班的时候,每天在铁路上忙碌,和同事们一起工作、聊天,时间过得还算快。可退休之后,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白天,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着电视,却不知道电视里演的是什么。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心里别提多孤独了。
刚退休那会,我还和几个老伙计一起去旅游,爬过泰山,看过大海。但年纪大了,身体渐渐吃不消了,就不再出去折腾了。平时,我就喜欢在小区里遛遛弯,和其他大爷下下棋。要是遇到下雨天,只能待在家里,一整天都不知道该干啥。
我手里除了退休金,还有一些积蓄,是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下来的。我也不缺钱花,可就是觉得生活里少了点什么。我平时喜欢运动,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打打太极拳,身体还算硬朗,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几岁。所以出去的时候,人家都叫我老李,很少有人喊我大爷。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身边没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女儿虽然孝顺,可离得远,很多事情她也没办法照顾到我。我有时候生病难受,身边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
去年,我去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参加了书法班,跟着老师学写毛笔字。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和我年纪相仿的人,大家一起交流书法心得,互相学习,生活变得充实了不少。
也就是在这个书法班,我认识了张大妈。她 62 岁,是退休的幼儿园老师。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她特别有气质,说话轻声细语的。张大妈写得一手好字,我经常向她请教问题,她也很耐心地教我。
慢慢地,我们就熟悉起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张大妈的老伴也走得早,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同病相怜,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每次书法班下课,我们都会一起在小区里散散步,聊聊天。
张大妈家离我家也不远,就隔了几栋楼。随着接触的增多,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和她在一起。我会在下雨天给她送伞,也会偶尔请她去小区附近的饭馆吃顿饭。张大妈也会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一支毛笔当作礼物。
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对张大妈说:“老张,咱们俩相处也有一段时间了,要不咱俩搭个伴,一起过日子吧。以后我照顾你,让你衣食无忧。”
张大妈想了想,说:“老李,我觉得咱们年纪都大了,领证结婚的话,牵扯到双方子女和财产问题,太麻烦了。而且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在一起可能会有矛盾。”
我有点着急地问:“那你说咋办?”
张大妈笑着说:“我觉得咱们可以这样,平时还各自住在自己家里,有空的时候就一起去参加活动,一起吃个饭、散散步。这样既能互相有个伴,又不会互相干扰。”
我仔细想了想,觉得张大妈说得有道理。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我们会一起去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周末的时候约好去公园逛逛,欣赏风景。晚上各自回家休息,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
几个月下来,我感觉生活又有了盼头。有人陪我聊天,有人和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种感觉真好。虽然我们没有像传统夫妻那样生活在一起,但这种相处模式却让我们都感到轻松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