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盗墓贼在听泉鉴宝直播间落网

剩点游戏动力 2024-11-06 16:08:56

文 / 折舟

在10月15号之前,每天晚上九点半开始直播的“听泉鉴宝”是抖音最神奇的直播间。因为你很难找到第二个地方,把文物鉴定、神鬼传说、盗墓笔记和黑丝融为一炉。

有人以为听泉和常规的鉴宝节目没什么不同,直到他在直播间呆了一个礼拜,看完之后告诉我:

“不看听泉你都不知道国内现在有多少灰产。”

“感觉像是今日说法的民间版本。”

通常,聊到鉴宝节目,我们会出现的印象是发量不健康的中年的鉴宝师,拿着小手电,对着面前的物件娓娓道来,这个章不对,那个釉还行,鉴定之余科普一下器物的历史渊源,整个过程活泼不失严肃,对吧?

但听泉那不是这样。

听泉今年的直播最爆款,不来自他最擅长的古钱币鉴赏,也不来自满嘴“我看你像新的”的古董帮老登,而是一位热情淳朴的重庆大哥。

大家都知道,对有些人来说,财不外露约等于锦衣夜行,在别人不信任的审视里拿出重宝,就像当着四大家族的面被手下喊出“龙王”真身一样,属于装逼领域最高级别的享受。

大哥明显深谙此道,所以在一次意外酗酒之后,他选择拨通了命运,站在听泉对面,把春秋时期的文物掏了出来。

这些东西包括但不限于可能是白帝城出土的三峡水坑青铜剑(大哥号称来自博物馆),以及其他春秋时期的青铜和唐朝的瓷器。私人藏有博物馆级别的重宝,很大可能会成为警察叔叔的职位跃迁器。

而听泉显然也是懂的,在直播平台的鉴定生涯不一定锻炼了他的眼力,但一定锻炼了他对刑法的嗅觉。他的选择不是呵止,不是疑问,而是给大哥拉满情绪价值,在“大哥你这大公无私的精神,谁敢说你占用,来我们接着看”的崇拜声里,大哥飘的像扑火的蛾子,把家底全露了一遍。

直播最后在听泉的赞叹声里结束,大哥心里究竟有多满足作为观众的我们确实很难共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哥从那一天开始可能就戒酒了。

因为第二天,大哥就落网了。

是的,相比起常规的捡漏和鉴定,听泉的直播间更多充斥着的就是这种画面,是乐子,是翻转,是钓鱼。如果说二十年前火爆全国的《鉴宝》和《天下收藏》,放大了古董的金融属性和文化属性,把鉴宝变成一件全民津津乐道的娱乐,那么今天的听泉鉴宝无疑是用互联网给这种娱乐镀上金身,把鉴宝进一步变成了短视频领域的类型文学。

(当年引起风波的“王刚误砸两亿文物”)

刚刚提到的法制咖大哥其实不是孤例。在听泉的连线里,这样东西来路不明但来头很大的情况甚至还算常见,甚至直播间很大的一个看点,就是看听泉追问那些来历不太对劲的“开门”文物。

在另一次连线中,一位声线朴实的大姐就从麻袋里掏出了一块牢底坐穿兽的干制品。就当大家以为这一包干瘪的穿山甲已经足够有含金量的时候,镜头一转,一个仓库里大批大批的麻袋让人恍惚以为穿越到走私大片。

(根据大姐所说,这些东西都是在以前“合法所得”)

直播间有时候也会上演恐怖文学,比如中式民俗怪谈里那些只能说一半的,如同规则类怪谈的风水迷局。

现在在各个平台搜听泉,后面一定会出现的联想关键词是“三个大学生”。整个事件光是描述出来都有一股子灵异感:三个大学生发现自己租的房间里出现了不对劲的东西:打开木柜,柜子底上出现了春夏两个字,一位老哥在房梁上发现了鹿首造型的奇特木雕,偏南的房间里,天花板上挂着一串辣椒和倒写的符箓……

(看到这个直播切片的时候,脑子里真的很难不出现某乎经典的“我直播算命……”开头)

再比如,有时候,听泉鉴宝也可以无缝衔接盗墓文学。《鬼吹灯》或者《盗墓笔记》里面,经验丰富的盗墓贼,虽然干的是缺德行当,多少还有一套敬鬼神的避讳,像摸金校尉甚至还带着冒险家的风格,插科打诨,学问广博。

但听泉连线的大哥们让人见识到,盗墓没那么多讲究,胆大就行,有些人胆子甚至大到脑子缺根弦,直播现场表演墓穴验货,给人一种不是在干违法勾当,而是在集市进货的魔幻观感——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

当然,互联网上的万事万物,最终的归宿总是离不开擦边。听泉也不例外,在直播间里常流传的一句话,是“十二点前鉴宝,十二点后鉴宝贝。”每个午夜穿着黑丝的姑娘手上未必是嘎嘎开门的真东西,但当镜头从无机物转到有温度的身体,每一个观众都会明白让姑娘双击翻转镜头的听泉是真正的好homie,而无价的可能不是历史,是青春。

众所周知,席卷短剧和男女频排行榜的,永远是千金或太子文,这一类文的爽点,本质上在于对于阶级的想象——财富在有钱人那里永远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身份、名望、特权等一整套符号设置。而在听泉的直播间,这一套符号有了文物来做新的肉身——你可能见过佳士得拍卖会上的天价文物,但你见过一个藏品媲美省博的私人博物馆吗?

当然,如果你是古典豪门文的爱好者,那么风传许久的荣氏家族和纯金版清明上河图等切片也能帮你回味一样中式old money都是什么风格。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喜欢抽象,那听泉鉴宝更是不能错过的乐子人集合地。这么说吧,至今为止,在听泉赏宝的B站首页,点击量最高的不是上述奇妙传说,而是简简单单一个抽象小硬币。

以及这个流传更广的,不知道猫和人谁碰瓷谁的表情包:

是的,听泉鉴宝爆火的本质,不是鉴宝,而是聚集在“鉴宝”名头下的各类互联网子文化生态。

他唤起的,也不是全民对文物的热情,而是附着在文物上的、曾经被类型文学培养起来的兴趣。而短视频最大的特点,是只要有潜在的趣味,就能将其源源不断的制造成内容产品,在这种意义上,追问真假是没有意义的。听泉对面,可以是MCN安排的套路和剧本,也可以是想要爆火一把的网红蹭热度,也可以是看了两本恐怖小说的素人整个活,这些无法追问的东西本身就是靠着不严谨的论述成为一种津津乐道。

其实从21年开始,“鉴宝”这个内容类别,在短视频平台已经火了不止一次,21年初,凭借“宝友这可不兴戴啊”和神似鲶鱼爆火的子轩老师,用“量刑法”给网友直播定罪的赛博判官牛道德,在三年前其实已经把文物鉴定的娱乐套路挖掘殆尽了。

而后22年“天天鉴宝”暴雷跑路,短视频鉴宝的热潮遇冷,直到今年年初。鉴宝的第二次短视频热潮是被专业鉴宝师范海洋、白海波等人对线对出来的。让人看一眼就血压飙升的“国宝帮”老登的视频,又一次把“鉴宝”这事的节目效果拉了起来。

(所谓“国宝帮”,是指幻想用千把块捡到上亿的大漏,并且孜孜不倦地说服别人相信“故宫那是假的,我这才是真的”的中老年民间收藏爱好者,他们最大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自信,二是东西比丁真还纯——图上这个大爷坚称自己拿的椅子是价值两亿的黄花梨)

而听泉的起飞,在根本上和专业的文物鉴定其实相关不大了,他本人最擅长古钱币鉴定,二其他文物的鉴定水准他也不可能高过浸淫多年的专业学院派老师。

这导致的就是,他的粉丝,更愿意相信他身上有点非常规的玄幻色彩。

比如前一阵听泉的短暂停播,都有各种基于神怪文化的猜测。虽然看起来是听泉自我吹嘘北大学历被打脸,从而紧急避险。

但是在其他人那里,这是用意凶险的做局——我已经看到不下三个平台的高赞评论,言之凿凿地确信听泉以身入局,因为搅合了三个大学生的房屋风水,被屋主人算计了一把,不得不退网避风头。

以及各种活像《古董局中局》里才会出现的段子,比如“鉴定了是实打实的假货,结果对面拿了鉴定书出来,这就是做局坑杀泉哥。”

但是一切猜测到10月15号都显得不那么有底气。

在经历“学历造假”“盗墓炒作”等很危险的舆论风波之后,再次上线的听泉把自己的直播间名称改成了“听泉赏宝”,并且上线后开始光速带货,打开直播带货版图的同时,听泉也加速了和其他网红的连线频率,同时也没有忘记上线自己的APP,把鉴宝变成一件实打实的IP运营。

时至今日,在平台那里,听泉鉴宝依旧是今年涨粉涨出奇迹的头部博主,在粉丝那里,他依旧是那个出身世家惨遭算计的古玩大手子。

但是从一个真正的看客视角,听泉的故事和别人似乎没有什么不同:猎奇、有趣、爆火、炒作、翻车……

最后变成一个无聊的带货主播。

*本文为投稿,不代表游戏动力观点与立场。

0 阅读:3

剩点游戏动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