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电影院总飘着奶油瓜子的香味,那时候的年轻人约会可没现在这么讲究,买张《庐山恋》的电影票就能让姑娘脸红半天。就在唐国强和郭凯敏这对“南北双雄”火遍全国的时候,长春电影制片厂里藏着七位东北爷们,他们演过的角色可能比现在的网红更让人惦记。今儿个咱就唠唠这些差点被时光埋没的“长影七小生”,看看他们的人生比电影还精彩。要说现在电视剧里那些端着架子的“老爷专业户”,谁能想到寇振海年轻时候能在雪地里光膀子骑马呢?1980年他在《傲蕾·一兰》里演的那个达斡尔族汉子,那身腱子肉能把现在的健身博主比下去。后来在琼瑶剧里穿着长衫摔茶杯,倒把当年在东北零下二十度拍戏的狠劲儿藏得严严实实。这老爷子今年整七十了,前几天我还在横店瞅见他拍戏,跟年轻演员对戏时那眼神,还跟三十年前《月亮湾的笑声》里一模一样。
记得八十年代满大街的喇叭裤不?那都是跟梁同裕学的!他在《情天恨海》里演的那个台湾青年,花衬衫配大鬓角,活脱脱从香港画报里走出来的时髦青年。当年多少小伙子拿着他的剧照去理发店,结果被家里老爷子拿着扫帚追出二里地。要说这梁同裕也是有意思,后来跑去《雷雨》里演文绉绉的周家二少爷,愣是让观众认不出这就是当初那个“不良青年”。前两年我参加个老影迷聚会,还有大姐带着珍藏的《流泪的红蜡烛》海报找他签名呢。
郭碧川这名字您可能不熟,但要说起《红牡丹》里那个耍大刀的江湖侠客,保准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这哥们后来突然从银幕上消失了,您猜怎么着?人家跑去可可西里拍藏羚羊了!去年我在纪录片频道看见他导的《杰桑·索南达杰》,镜头里的高原汉子满脸风霜,哪还有半点当年武打明星的影子?要不说人生如戏,他这是把银幕上的侠肝义胆搬到现实里了。
说起东北爷们的气场,还得提李显刚。1米85的大高个往镜头前一站,活脱脱就是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掌门人。当年他和林芳兵在《玉碎宫倾》里谈恋爱,那画面就跟黑熊精配七仙女似的,愣是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后来人家不声不响拿了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奖,现在在话剧舞台上演莎士比亚,您说这跨度大不大?
要说最让人唏嘘的还得数林强。当年可是长影厂的心头肉,金鸡奖百花奖拿了个遍,结果拍主旋律拍上了瘾。去年我翻老照片,发现他在某部农村题材电影里演村支书,那黝黑的脸庞、粗糙的手掌,活脱脱就是个真农民。要不是眼角那颗痣,谁敢信这是当年那个穿西装打领带的“第三女神”搭档?
汪宝生这人挺有意思,明明是北京小伙,非要娶个东北媳妇。当年在《咱们的退伍兵》里演方二虎,那股子憨厚劲儿跟他老丈人看姑爷的眼神一模一样。现在偶尔能在央视农业频道看见他,给老乡们讲解养殖技术,不知道的还以为真是农科站的技术员呢。
杨晓丹的故事最有戏剧性,跟张艺谋同窗不说,硬是从演员转型成了导演。他拍《以血还血》那会儿,剧组在沙漠里断了三天水,愣是咬着牙拍完。后来这片子拿了华表奖,领奖时他说:“比起当演员,我更愿意躲在镜头后面看人生。”这话说得,跟他在《神奇的土地》里演的那个知青一样轴。
现在想想,这些老演员就像咱家里压箱底的搪瓷缸子,看着不起眼,拿热水一冲还能闻到当年的茉莉花茶香。他们没赶上流量为王的时代,可那些留在胶片里的笑容,比现在某些明星的整容脸真实多了。前两天我在旧货市场淘到本1983年的《大众电影》,翻开泛黄的纸页,梁同裕的喇叭裤、寇振海的马刀、郭碧川的红绸子,忽然就鲜活起来。
您还记得小时候偷摸学电影里男主角梳头的样子吗?还记得第一次牵对象手是在哪个电影院不?下回再去KTV,不妨点首《庐山恋》的主题曲,保准能让在座的中年人都跟着哼。要是哪天在公园碰见遛弯的老爷子,没准就是当年银幕上的某个“小生”呢!话说回来,这七位长影厂的老伙计,您当年最迷哪个?欢迎在评论区唠唠,指不定能遇见同龄人呢!
春华秋实
文不对图,写的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