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澎湃新闻、东方美育联盟联合主办的首届“东方之光”国际青少年音乐剧大赛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圆满落幕,来自全国的近百位选手在4天时间里角逐个人组与团体组的决赛奖项,接受唱、跳、演全方位的大师指导,并集体共创音乐剧实验剧场。期间,大赛组委会与伦敦圣三一考试院联合举办青少年美育圆桌汇,邀请来自全国的剧院、机构、媒体及家长代表共聚一堂,就自身视角,分享社会大美育环境下音乐剧艺术教育的发展图景。
评委阵容强大,选手因热爱相聚
大赛期间,国际评委James Robert Moore、Elisa Montalvo,业内大咖周小倩、丁美婷、刘令飞、朱梓溶、严沁阳、杨佳认真观摩节目并进行了细致的打分。
本次大赛青少年组金奖获得者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音乐剧专业的王悠然,她已然展现出老道的比赛经验,现场演绎了《卓别林》选段《When It All Falls Down》,唱功稳健,表演张弛有度,给在场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母亲也是戏剧科班出身,如今全身心陪伴女儿学习音乐剧。作为家长代表,她在美育圆桌汇中分享道,在陪读过程中,发觉自己虽然戏剧背景深厚,但对音乐剧领域感到陌生,因而意识到学习戏剧需要从小培养,并希望社会能有更多的条件让音乐剧下沉至更多的基础教学中。
儿童组的竞争尤为激烈,选手们精心打扮,各展才华,最终,9岁的白宜灵凭借惊艳唱功和自信台风夺得金奖,同时还经由评委推举,获得本届大赛“东方之光”特别奖。
团体组的冠军获得者为东莞市清澜山学校清澜戏剧团,这支远道而来的团体早在比赛开始前就提前来沪准备。16名孩子以成熟的舞台调度、圆融的团队合作,唱跳演俱佳完成了英文剧目《苏斯狂想曲》的演绎。学校老师李梦轩在圆桌汇上分享了学校对戏剧教育的重视:构建“教-演-赛”一体的戏剧课程框架,培养校园戏剧文化,倡导家校共育。
来自深圳市的毛渣渣儿话剧团以微弱之差与团体金奖失之交臂,但其为演员度身改编的《粉丝来信》选段《无人知晓》获得了“最佳创意呈现奖”。创始人毛溱强调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剧团在开幕式中演出的剧目《晚熟的孩子》即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集体创作的原创剧目。在从零开始的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提升了自主性、表达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比赛举办期间,评委也为选手们开展了各项专题的大师指导课,提供唱、跳、演全方位指导,努力让选手们在参赛的同时提升专业素养与艺术水准。此外,大赛组委集合了全体参赛选手,集体共排了一场实验性剧场《Imaginary Land》。歌曲选自音乐剧《Imaginary 我和我》,描绘了缤纷绚丽的想象之地。在导师的引导下,选手们共同编排创作,儿童组以灵活的肢体构造想象之地的梦幻与冒险元素,青少年组及专业组合作和声演绎,配合精彩的爵士舞蹈,在大赛闭幕式上,近百名选手在演奏厅的舞台上演了一场快闪式的盛大呈现,掀起全场高潮。
国际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
东艺艺教部成立之初便肩负着将“剧院”升级为“平台”的责任。随着东艺少儿艺术团的成立,东艺艺教结合自身演艺资源,每年都在积极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引进英文原版音乐剧进行本土制作,形成了剧院特色的“会员-学员-演员”艺术产业链闭环。在日前举办的青少年美育圆桌汇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副总经理罗学勤提出,艺术教育对下一代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打造积极的环境,江苏大剧院艺术培训负责人骆思羽、长沙拾音工作室创始人谭思宇亦致力于将艺术教育与国际接轨。
青年指挥家、艺术指导申佳立与伦敦圣三一考试院代表冯若水都强调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相结合,并将情感培养视为美育的重点,通过戏剧教育,塑造人生教育和情感培育。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孙莉莎同时指出,引进国际资源时不可避免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呼吁相互学习合作。《文汇报》资深记者则分享了若干音乐剧剧校融合的经典案例,剧组进校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音乐剧的现场魅力,同时还予以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大赛联合承办方上海新擎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周斌也分享了一个在重庆推行音乐剧进高端社区推动普及的案例,提出艺术普及不止于青少年,家长同样可以是受惠群体。
音乐剧导演叶逊谦从事戏剧行业已有27年,他在现场用一个5秒钟内表演“一朵花”的理解,引导与会者思考:大部分孩子的生活状态都会依循“标准”,而美育的必要性就在于引导孩子去追求生活中不必有标准答案的那一面。
通过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东方美育联盟作为主办方也将进一步推动音乐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联结家、校、社区、剧院,在更多的人心中发芽,让更多的孩子可得益于音乐剧带给他们自身的改变、成长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