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奇怪的“一妻多夫”制,为了生存,亲兄弟共享一个老婆

孤菱说国际 2024-12-04 04:09:12

谈到婚姻,画面总是一男一女,或者是中东地区的一个男人娶多个老婆,然而世界上有的地区刚好相反,一个女人可以同时嫁给多个丈夫,甚至丈夫们是亲兄弟。

在我国西藏、尼泊尔、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就存在着这种婚姻形式,被称为一妻多夫制。

这一地区之为什么会存在一妻多夫这种奇怪的家庭结构呢?

喜马拉雅高原山区土地贫瘠,既没有大块耕地也没有可以大片饲养牲畜的草地,唯一获得食物的途径就是在相对缓坡上开垦,世代延续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

在这些耕地极其有限的环境中,人口维持是重中之重,和其他农耕民族一样,资源有限,根本养不活太多孩子。

但是在没有合适的避孕药具的情况下,过去怎么可能进行节育呢?

答案是限制女人生孩子的数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兄弟娶同一个女人。

大多数情况下,女人会先嫁给家里的老大,当其他兄弟成年时,接着也嫁给他,一大家子人一起住在同一所房子里。有些妇女甚至帮助抚养年幼的小叔子,直到小叔子成熟到可以结婚同房为止。

一般来说,妻子选择跟哪个丈夫行房由年龄决定,只有大哥不在时,弟弟们才有机会。

如果所有的兄弟都在家,为避免尴尬,弟弟们得找借口去外面避让,正常情况下,兄弟们身兼牧民、商人、农民等各种工作,一起在家的机会比较少。要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安宁,妻子的角色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生存,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兄弟之间不能有嫉妒心,因为家庭拥有的土地很少,他们更愿意将财产留在家里,如果所有兄弟都娶了不同的女人,那将导致家庭分离、土地分割,这意味着更少的粮食生产,大家都吃不饱。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婚姻关系里,女人更有安全感,因为当一个丈夫去世时,还有丈夫的兄弟,她们不会守寡,孩子们也有更好的生存机会和更光明的未来,这里人的平均寿命仅为男性48岁,女性46岁。

一妻多夫制帮助他们很好地适应恶劣的生存条件,也是将家庭、财产完整地维系在一起。

尼泊尔上多尔帕泗门村是个十分偏僻的山村, 即使去最近的城镇也需要步行五天。

十四年前,17岁的扎西桑姆嫁给了来自这个偏远村庄的14岁男孩明玛喇嘛。从那时起,桑姆就知道,喇嘛当时11岁的弟弟巴桑也将成为她未来的丈夫。

桑姆现在和她的两个丈夫一起抚养三个儿子。

说着藏语的桑姆说:“这样生活比较容易,因为所有东西都在一个家里,不用把东西分出去,钱都归我管,我的两个弟弟是我帮忙带大的。

弟弟帕桑点了点头“我想与我的兄弟分享这种关系,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都更轻松。”

泗门村地处高海拔,耕作稀缺,畜牧业规模非常小,村民们的生计主要是用牦牛篷车运送大米和盐。如今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卡车已经取代了牦牛,人们渐渐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活路。

在这种环境下,一妻多夫制是几代家庭逃避财产分割、靠勉强维生的一种方式。

兄弟之间“没有嫉妒”

尼泊尔占多数的印度教男性普遍比较保守,相比之下,一妻多夫制的丈夫忙于做饭和抚养孩子等家务,妇女是经营家庭的人。

孩子们通常不知道也不关心生父是谁,统一叫父亲和叔叔为“爸爸”。

30岁的西塔多吉 ,10年前嫁给了她的丈夫卡玛 。几年后,噶玛的弟弟佩玛也“加入”了这段感情。佩玛说:“就我而言,我不会嫉妒,即使我的妻子花更多时间在陪我哥,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如果我嫉妒,我会离开这个家,嫁给别人”

一妻多夫制也促进了三兄弟之间的劳动分工。一位丈夫放牧牲畜,另一位在田里帮助妻子忙农活,还有一位开着大篷车拉活。

喜马拉雅未开发地区的现代社会浪潮

直到最近,泗门村仍与外界隔绝,保留了一种在许多地方已经灭绝的生活方式。但旅游业的增长开始引起人们对这个曾经被忽视的地区的关注。曾经飘扬着经幡的石屋现在有了卫星天线,村里的人们现在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与他们自己截然不同的世界里的男女关系。

一妻多夫制在一代人以前占村民家庭的 80%,现在已降至五分之一,并在接下来的两代人中可能消失。

一妻多夫不再是一种时尚,尤其是在那个地区之外,邻近尼泊尔村庄的居民经常嘲笑一妻多夫的丈夫。

0 阅读:0
孤菱说国际

孤菱说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