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饭店的饭菜,为什么好吃又好卖

雨树披纷 2024-10-15 18:25:42

话难听、脸难看,门倒是很好进,因为门里面是集镇供销社的饭店。

饭店是公家办的,是“大集体”单位,属于体制内的。那时候,体制内企业的排序是:国营、大集体、小集体。

改革开放之后,集镇的个体饮食店如雨后春笋。

个体户的优势,就是服务态度好,菜肴做工精美,口味也五湖四海,很有特色;不足之处,就是偷工减料,短斤少两;炒一盘荔枝肉,土豆、花菜等配料,占了大半盘。

相比之下,供销社饭店服务态度,再差劲不过了。几个大妈级的服务员,整天拉着脸,懒洋洋的,好像全镇人民都欠她们的。

她们笑容可掬,发生在上级领导视察就餐的时候,那笑脸几近谄笑,动作也麻利得惊人。

当地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副会长,也是个体饮食业主,在协会的大小会上,反复强调服务态度的极端重要性。

对供销社饭店糟糕的服务态度,他旁敲侧击;言下之意就是借众多会员之口,广而告之。毕竟,大家都在竞争。

无奈人家是“大集体”,对个体户的正告,尿都不尿。

其实,用不着宣传,镇上的居民,村庄的村民,都知晓供销社饭店极差的服务。

奇怪的是,供销社饭店生意出奇的好。

尤其是赶墟的日子,老百姓把饭店挤得水泄不通,服务员骂骂咧咧,脸更臭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但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愿打愿挨。

话难听、脸难看,态度差,但供销社饭店价格便宜,分量很足,特别是油面,泼上油滋滋的现榨猪油,口水都看出来了。对肚子油水不多的村民来说,这是才是最美味的主食。

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老百姓来说,恶劣的服务,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价格和分量才是王道。

改开不到十年,老百姓温饱解决了,肚子有油了,嘴巴吃刁了,供销社饭店门庭冷落了,月月亏损。

步入小康,服务质量是基础,物美价廉味道好,才是王道。

于是,供销社饭店悄然改换门庭,由原来的员工承包经营。

服务态度立马改观,对待顾客,笑得满脸是牙齿,说话温软的可以捏出水。但要精打细算,讲求效益,很快染上了个体餐饮的“恶习”:偷工减料,短斤少两。

一年之后,个人承包的饭店便黯然关门。

很多热闹,都是时代给凑成的,跟人的动作并无多大关系。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