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天九思原创第699期
据2月27日《环球时报》报道,2017年11月,历经近4年研制,国产无人侦察机“天鹰”首飞成功。近日,首飞视频首度公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84c29a22fbfb4f72988ecbce6930f6.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66c17697956ef42d9c9bb6ac12004d.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8099036c44d57b0a493664218123a4.jpg)
“天鹰”无人侦察机2017年11月首飞,2018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对外展示,其外形与2019年国庆阅兵首度官宣的攻击11非常相似,似乎是小一号的攻击11。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c5b0235411eeda2397e8366479ffaa.jpg)
▲2018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对外展示的“天鹰”无人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6ab47b341f1d948b96f2404340a022.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5fad1eb14739db683967eed26076b66.jpg)
▲2019年国庆阅兵首度官宣的攻击11
为什么有了攻击11还要研发“天鹰”无人机?
根据环球网数据,攻击-11机长12.2米,翼展14.4米,机高2.7米,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吨,载弹量2吨,作战半径1500公里以上,最大航程可能为4000公里。根据2018年11月珠海航展展示,“天鹰”侦察无人机机身长约3.5米,翼展约10米,最大起飞重量仅3吨,载弹量仅500公斤左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2d9c7e3a37acb7b6d2dcbe64efec07.jpg)
那么,为什么有了攻击11还要研发“天鹰”无人机?或者说,两者有什么关系?“天鹰”无人机2017年11月首飞,研制了近4年,说明是2013年11月开始研制的,而2013年11月底正好是沈飞的利剑无人机1.0首飞,升级版利剑无人机2.0就是攻击11,说明“天鹰”无人侦察机就是利剑无人机1.0的衍生型号,或者说是攻击11的简配版或出口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e9a7cd67e84705af719241f73f164c.jpg)
利剑1.0和2.0的情况与鹘鹰1.0和2.0的情况相类似,1.0都是技术验证型号,2.0版才是实际装备版,也可能是1.0版是出口版,2.0版才是中国自用版。也就是说,好的隐身平台不能浪费了,可以“一机多用”,鹘鹰2.0版是歼-31,利剑2.0版是攻击11。
“天鹰”隐身无人机可能会用在哪里?
“天鹰”隐身无人侦察机作为攻击11的简配版,完全可以改装成像攻击11那样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样就既可以出口,也可以自用上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bb5de7419b309f5d9baff7103941bf.jpg)
笔者认为,从“天鹰”隐身无人机前起落架双轮设计看,也是上舰电磁弹射加固专用的,而普通的一般都是单轮。自用上舰既可以上福建舰,也可以上装备电磁弹射器的076两栖攻击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66c17697956ef42d9c9bb6ac12004d.jpg)
由于“天鹰”隐身无人机比攻击11更小,作为无人侦察机会更加隐蔽,成本也会更低,可以发展为侦察型、通信中继型、制导型、察打一体型、自杀攻击型等多种型号,更适合作为蜂群攻击的航母杀手,一锤定音,让对手防不胜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ae29b4b68f46e7fce98370190feb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