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制于人。”正确理解这句话,别用受害者心态看待这句话。
“治”可以理解为管理的思维,可能有人会说管理思维无法明晰,而管理制度却能让大家都看得到。制度是工具,管理者依靠工具管人,而不是工具可以管理人。正如人们常说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心机”可以理解为管理思维的外在体现,如果没有点心机实现管理意图的路上必定会走点弯路,职位越高,心机越深。
毕竟从凳子上摔下来,与从房顶上摔下来受到的伤害不同,职位越高摔的也就越疼,所以不得不多“心机”。
作为职场人看懂以下几点“心机”的外在体现,会让你脚下的路走得更稳。
01.明知故问的原因有时领导明明知道一件事情的答案,知道整件事情的过程,还要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征求下属的意见,看下属在自己面前的表现,以便做出下一步的安排。
领导为什么要明知故问?有以下两个原因值得思考,也是许多人容易犯错的地方。
①考验下属。
领导明知故问,下属如果自作聪明有所隐瞒,或者歪曲事实,如果你是领导会重用吗?下属真实的一面就会暴露无遗,领导所谓的知人善用,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什么人放在什么位置,如果诚实可信,那么可以重用,如果私心杂念太重,可以利用但不会重用。反正大家都在拼“演技”,领导自然也会“演”,就看谁的“演技”更逼真。
②调动下属。
领导明知故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领导问下属时,虽然心里有了答案,但却不说出来,引导下属主动说出来答案。
人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难,答案是你说出来的,那你就会想办法完成。还会感觉你看领导需要我,还会征求我的意见,被认可的需求得到满足。。
事实上,许多领导都在用这种方式来调动下属的积极,让下属有存在感,可以更好,更积极的做事。
02.抛砖引玉的套路领导要重用一个人肯定会在各方面考验,就像用攀岩绳索的时候,明知道这个绳子很结实,也会下意识的拽两下,图一个心安。
可惜许多人总是在这个时候经不起考验,尤其是在被冷落了许久,见多了人情冷暖,急于刷存在感的人,最容易犯这样的错。
比如,领导装作推心置腹的样子告诉你一些心里话,或者说一些秘密,先看你是否会主动跟别人提及,如果做不到“管住嘴”,那领导确实不敢重用。
当你不主动提及,但不代表领导不继续考验,没准安排别人去试探一下,如果不够严谨,被别人套话,或者不留神把领导的意图流露出来,接下来本来可以被重用,也会暂时搁置。
古人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领导也有竞争对手,如果很简单就套出了不该说的话,那么领导在使用时,势必会更加慎重,至少不能进入核心,哪怕你价值高,不可替代性强。
03.引蛇出洞意在考验曾经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由于没有把握好,结果被搁置了许多年。当时一次订货会上,领导安排客户给送了不少钱。结果自己不仅不收,最后还交给领导,并一五一十的告知领导。
结果领导觉得跟他不是一条船上的人,订货会不久之后就调离了原岗位。
有时领导是在考验你是否忠诚、廉洁,有时你考验是否跟他们一条船。曾经的经历告诉你,大家不是一路人,所以不往一起凑,领导都脏,就你干净,万一哪天你暴露了更多的东西,那领导就危险了。
可惜运气不好,如果当时领导是考验忠诚、廉洁的话,那无疑会进一步得到重用,这件事也是很久以后才明白,却不后悔当时的选择。
当然有时领导会做出一副自己失误的行为,进行简单的考验,比如,给你钱的时候多给了几张,然后不再追问,看你是否会主动退还,考验一个人的人品……类似的事情很多,关键看你怎么去选择。
在捷径和正确的路面前,每个人选择不同,所以路也不同。职场上有对错之争,但更多的时候是“对与对”的抗争。
看到前面的诱饵,上钩与不上钩,对于领导都没损失,只是他们考验下属的过程,只有通过考验才会被重用,否则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04.反复无常意在控制任何一级的领导都十分在意自己对权力的控制,如何防患于未然呢?不是非要等到局面失控再做出应对,而是对于一些人,一些事提早压制住其野心。
有些人能力强、业绩好,领导也很看重,但这类人也容易膨胀,如果不及时遏制这种事态,很容易造成失控的局面。
在提拔之前一定要对心性进行考验,比如,能力强、业绩好,领导会故意无视,也可能忽视其作用,甚至会让这类人感觉到自己被边缘化。
有些人沉不住气,不是牢骚就是抱怨,心性不过关直接Pass掉,越是重要的岗位,越要考验一个人的心性,如果不受控制,哪怕能力强也必须晾起来,否则出了问题领导还要收拾烂摊子。
虽说都希望事情一帆风顺,顺境时不骄,逆境时不气馁,有承压能力,才能被重用。更重要的是让下属知道,“哪怕你能再强,我也随时可以拿掉你。”这样下属才会敬畏,领导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出现失控的状态。
忽冷忽热,就是领导惯用的伎俩,有时感觉领导前面说了,后面就变卦了,有时是领导通过这些事情来观察一个人的心性,同时也是磨练一个人。
05.隔岸观火意在制衡上下级之间博弈是常态,可对于下属来讲,与上级博弈是挑战;对上级来讲,无疑是在消耗精力,通过下属之间的相互制衡,让自己跳出博弈的圈外,成为裁判员效果更佳。
尤其是能力强的下属之间,他们之间相互制衡总比联合起来与自己博弈更好,虽然会产生一些内耗,但领导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战略上的思考。
有人说:“能力强的人也不傻,联合起来不是更好?”可事实上,人性最经不起考验,当自己应得利益被其他人获取之后,下意识就认为是对方做了手脚,其实可能只是领导刻意忽略的制衡手段。
下属之间相互博弈,虽说领导需要平衡关系,但至少自己置身事外,裁判员哪管谁赢谁输,对自己没有损失,无非是进行调整,使大家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事即可。
写在最后行走职场,永远都别高估自己,千万也别低估别人,尤其是老板(领导),主导权在他们手中。与其说是管理人,不如说是激发人性。所谓上层的“心机”不过是管理思维的一种外在体现方式而已,至于处在被动接受,还是主动调整,每个成年人都会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