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马上就要上初中了,他的学习却完全不在状态,好的习惯也没培养起来。这几年,为了能提早做好小升初的衔接,我真是煞费苦心,很注重对他学习的监督。每天下班后,顾不上休息,第一件事就是陪伴辅导他的学习。可也不知道为什么,儿子一直都比较抗拒。一到写作业的时间,他就开始拖延磨蹭,费很大劲才能坐下来写。写的时候也不专注,不用心,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消极怠工。低年级时还好,他态度不端正,懒散拖延,我训斥一顿就会好很多。
他还是怕我的,我说的话在他那里还管用。但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儿子的厌学情绪越来越浓,反抗心理也日益增长。他觉得学习无聊又很难,提不起一点积极性。我不管,他就乐得在那玩,东摸摸西看看,干点啥都行,就是不好好学习。我管吧,他就跟我对着干,背后给我起外号,说我是家里的“母老虎”,当面阳奉阴违,糊弄了事。我生气时,也曾狠狠打过他。可没几天,他就又现了原形,对学习各种逃避抗拒。就这么反反复复下来,真的太搞心态了。
一次周六早上,我有事出门,叮嘱儿子好好写作业,中午带他出去吃好吃的。办好事,因为惦记着独自在家的儿子,我紧赶慢赶,提前一个小时回了家。也许是没预料到我能提前回家,儿子正投入的抱着平板打游戏,等我进门了才反应过来。作业一点没碰,早上我走时书包啥样,现在还啥样!我一查游戏记录,一个简单又无聊的消除游戏,他上午整整玩了50多局!我气的两眼发黑,狠狠的拍了儿子几巴掌:让你学习,不是累就是烦,这么个破游戏,你怎么就能聚精会神玩这么久?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玩意,一点不要强!儿子被我骂哭了,但嘴上却不服:我就是不爱学习,就是爱玩游戏,我就不是学习那块料!
一副爱咋咋地的混蛋样儿,气的我把平板狠狠摔在了地上。看着四分五裂的屏幕,儿子嚎啕大哭,那个伤心劲儿,可能我这亲妈走了,他都不会那么难过!
我想不通,现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要啥有啥,比我们当年要好太多了。他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可为什么这一点都做不到呢?我更担心,照儿子现在的学习状态,不用心,不积极,等上了初中,他得落后成什么样?现在都不爱听我的话,到了青春期,我更没法管了!为了能帮助儿子投入学习,我看了很多孩子厌学方面的心理学相关内容。我才慢慢清晰,原来,儿子厌学,可能是因为学习的反馈周期太长,缺乏“正向的反馈”。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正反馈效应”:当孩子做了一件让家长、老师感到高兴的事情,并受到认可、肯定、鼓励,那么孩子就会继续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且会越做越好。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抄写,背诵,做题,反反复复,每天循环。但他们在做一些同样“枯燥”的事情时,却能坚持下来,乐此不疲。比如玩手机游戏,消消乐,爱消除等等。因为这些看似简单枯燥的手机游戏,原理跟嗑瓜子类似——嗑一个瓜子,马上就能吃到一个瓜子。手机消除游戏,每隔几秒,也能得到一次反馈。如果在嗑瓜子的时候,要求必须嗑满2个小时后,才能把瓜子仁吃完,那这件事也会变得非常难熬。
孩子日常的学习,反馈的周期都很长。孩子需要付出不间断的努力,才能获得显著的进步,分数的提升。这就如同只允许嗑瓜子,不允许吃瓜子仁一样,一直在付出劳动,却没有反馈和收获。自然而然的,学习这件事对孩子就显得枯燥难以忍受了。对于儿子来说,玩手机游戏固然简单重复,但消除一行,就有一行的快乐。玩完一局,哪怕失败了,还可以马上重开一局,继续体验即时反馈的满足感。而学习和写作业,既需要动脑思考,还要经过漫长的努力,才可能提升一点分数。既然在学习中充满了挫败感和无力感,还不如到游戏中享受快乐和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让孩子及时获得学习的结果,哪怕没有那么理想,也能增强孩子的进取心。当孩子获得了充足的即时反馈,就会逐渐进入一个“行动—收获—再行动”的良性循环,在学习上体验到渐入佳境的感受。所以,想要提升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就要在孩子的学习系统运转之初,促进他们循环起来。简单来说,就是缩短反馈的周期,让孩子体验到及时反馈的快乐,从而获得满足感,增强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激发学习动力。具体可以看看下面3个操作方法。
家长要改善沟通模式,多用正向、激励的语言,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外界反馈很多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往往否定大于肯定,批评多于激励。虽然发心是好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加努力,进取。但这样的沟通模式,反而会降低孩子的积极性,形成消极的心态。相反,如果家长能多看到孩子闪光的地方,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就等于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反馈环境,让他们备受鼓励。这也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理论”。人的大脑,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一个观念认知,这个观念认知又会去引导人的行为,人做出的行为最终会产生一个现实结果,这个结果又会再回过头,去改变人的大脑。所以,当一个孩子总是被负面语言批评时,比如每次学习都挨骂,他的大脑就会产生认知——学习是痛苦的,变得更加拖延、抗拒,然后被更多批评指责。这样,也就进入了厌学的负面循环。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深深地明白以前对儿子的批评指责、总看他没做好的地方,总要求他这样那样,这是多么的愚蠢!现在,面对儿子,我不再带着负面情绪,不断批评责骂儿子。发现他写作业时走神,我就温和的提醒一句,拉回他的注意力。过去脱口而出的批评,就咽回肚子里。发现他写错了,我也不上纲上线,而是开个玩笑,“错误能加深印象,下次想错也不容易了。”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逐渐让儿子明白,原来我是可以犯错的,做不好也是必经之路。他的挫败感和恐惧心理也会慢慢减轻,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这件事上来,而不是陷在被指责的负面情绪里面内耗。
帮孩子建立拆解任务的能力,把大量任务有序拆分,让孩子更容易启动,更容易获得及时反馈孩子能接收到的反馈,除了来自家长、学校的评价之外,还有自我评价。就是一件事做完之后,自己感受到的结果。比如,孩子学习拖延磨蹭,即使家长已经明确告知了,写完可以玩,孩子还是迟迟不肯行动。这是因为,孩子觉得写作业很难,也要花很长时间,这个过程是枯燥而漫长的。这时,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去拆解任务,把启动的门槛降低,让学习任务变得更容易开始启动。让他们明白,写作业看似工程量浩大,但拆分下来,一个个单元完成,也没那么费劲。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后面就会顺利很多。儿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总是抱怨不断,觉得那么多题,又得思考又得算,太难了。这次,我把一张卷子拆分成几个部分,告诉儿子做3道题,就可以对一次答案。儿子发现,他这样做一道题,用不上几分钟,对于高效完成作业就有了信心。等对完答案,看到了反馈的结果,他就有了动力去面对下一部分的挑战。这样的过程,既降低了儿子心理上应对作业的难度和畏惧感,又能即时反馈结果,修改错误。几天下来,反而让儿子完成的更快了,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牢固了。当一科作业,被拆分成这样5个或者10个的阶段性小任务时,对孩子来说,任务的难度就降低了。完成一段,就很快获得反馈。万事开头难,进入学习状态,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任务上,孩子的学习小系统也就运转起来了。
给当下的学习过程,设置小目标和小挑战,让每一阶段充满趣味和成就感很多时候,孩子觉得学习枯燥,是因为背诵、抄写等任务太多,让孩子找不到乐趣和意义。比如背一首诗,如果孩子对诗意是无感的,也触碰不到古人的生活,那就只好去机械的完成。我建议儿子,每次背诗时,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小目标。比如,将这首诗每一句的第一个字,都写下来,看看能不能只看一眼开头四个字,就能对应上是哪一首诗,然后顺利背出来。孩子都有好胜心,学习的快乐其实也来自于学习本身。每天晚上我写出四个字,拿出考考儿子的架势时,都能成功激发他的好胜心,飞快的将诗背出来,再配上一个得意的神情“你考不倒我”!每天这样乐此不疲,背诵也不再枯燥了。这样好玩的小挑战,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让孩子在完成学习之余,也在收获当下的反馈。我也会跟孩子爸爸打配合,吃饭时故意说:儿子那记忆力真是绝了,他想背的就没有背不下来的,根本考不倒他。
老公故作不信:“不能吧,今晚我考考你。”儿子轻松一笑:“放马来吧!”
将外界的“正面反馈”和孩子完成小目标的阶段反馈,结合在一起,更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通过获取及时反馈,积累胜任感、成就感,儿子的思维方式有了天差地别的变化。从过去的逼他学,催他吼他,到现在的我要学,愿意学,主动付出,简直判若两娃。不得不说,即时反馈造就的良好心态和积极思维,对取得进步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