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马上就要上初中了,他的学习却完全不在状态,好的习惯也没培养起来。这几年,为了能提早做好小升初的衔接,我真是煞费苦心,很注重对他学习的监督。每天下班后,顾不上休息,第一件事就是陪伴辅导他的学习。可也不知道为什么,儿子一直都比较抗拒。一到写作业的时间,他就开始拖延磨蹭,费很大劲才能坐下来写。写的时候也不专注,不用心,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消极怠工。低年级时还好,他态度不端正,懒散拖延,我训斥一顿就会好很多。
他还是怕我的,我说的话在他那里还管用。但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儿子的厌学情绪越来越浓,反抗心理也日益增长。他觉得学习无聊又很难,提不起一点积极性。我不管,他就乐得在那玩,东摸摸西看看,干点啥都行,就是不好好学习。我管吧,他就跟我对着干,背后给我起外号,说我是家里的“母老虎”,当面阳奉阴违,糊弄了事。我生气时,也曾狠狠打过他。可没几天,他就又现了原形,对学习各种逃避抗拒。就这么反反复复下来,真的太搞心态了。
儿子被我骂哭了,但嘴上却不服:我就是不爱学习,就是爱玩游戏,我就不是学习那块料!
一副爱咋咋地的混蛋样儿,气的我把平板狠狠摔在了地上。看着四分五裂的屏幕,儿子嚎啕大哭,那个伤心劲儿,可能我这亲妈走了,他都不会那么难过!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抄写,背诵,做题,反反复复,每天循环。但他们在做一些同样“枯燥”的事情时,却能坚持下来,乐此不疲。比如玩手机游戏,消消乐,爱消除等等。因为这些看似简单枯燥的手机游戏,原理跟嗑瓜子类似——嗑一个瓜子,马上就能吃到一个瓜子。手机消除游戏,每隔几秒,也能得到一次反馈。如果在嗑瓜子的时候,要求必须嗑满2个小时后,才能把瓜子仁吃完,那这件事也会变得非常难熬。
既然在学习中充满了挫败感和无力感,还不如到游戏中享受快乐和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让孩子及时获得学习的结果,哪怕没有那么理想,也能增强孩子的进取心。当孩子获得了充足的即时反馈,就会逐渐进入一个“行动—收获—再行动”的良性循环,在学习上体验到渐入佳境的感受。所以,想要提升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就要在孩子的学习系统运转之初,促进他们循环起来。简单来说,就是缩短反馈的周期,让孩子体验到及时反馈的快乐,从而获得满足感,增强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激发学习动力。具体可以看看下面3个操作方法。
所以,当一个孩子总是被负面语言批评时,比如每次学习都挨骂,他的大脑就会产生认知——学习是痛苦的,变得更加拖延、抗拒,然后被更多批评指责。这样,也就进入了厌学的负面循环。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深深地明白以前对儿子的批评指责、总看他没做好的地方,总要求他这样那样,这是多么的愚蠢!现在,面对儿子,我不再带着负面情绪,不断批评责骂儿子。发现他写作业时走神,我就温和的提醒一句,拉回他的注意力。过去脱口而出的批评,就咽回肚子里。发现他写错了,我也不上纲上线,而是开个玩笑,“错误能加深印象,下次想错也不容易了。”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逐渐让儿子明白,原来我是可以犯错的,做不好也是必经之路。他的挫败感和恐惧心理也会慢慢减轻,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这件事上来,而不是陷在被指责的负面情绪里面内耗。
让他们明白,写作业看似工程量浩大,但拆分下来,一个个单元完成,也没那么费劲。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后面就会顺利很多。儿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总是抱怨不断,觉得那么多题,又得思考又得算,太难了。这次,我把一张卷子拆分成几个部分,告诉儿子做3道题,就可以对一次答案。儿子发现,他这样做一道题,用不上几分钟,对于高效完成作业就有了信心。等对完答案,看到了反馈的结果,他就有了动力去面对下一部分的挑战。这样的过程,既降低了儿子心理上应对作业的难度和畏惧感,又能即时反馈结果,修改错误。几天下来,反而让儿子完成的更快了,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牢固了。当一科作业,被拆分成这样5个或者10个的阶段性小任务时,对孩子来说,任务的难度就降低了。完成一段,就很快获得反馈。万事开头难,进入学习状态,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任务上,孩子的学习小系统也就运转起来了。
每天晚上我写出四个字,拿出考考儿子的架势时,都能成功激发他的好胜心,飞快的将诗背出来,再配上一个得意的神情“你考不倒我”!每天这样乐此不疲,背诵也不再枯燥了。这样好玩的小挑战,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让孩子在完成学习之余,也在收获当下的反馈。我也会跟孩子爸爸打配合,吃饭时故意说:儿子那记忆力真是绝了,他想背的就没有背不下来的,根本考不倒他。
老公故作不信:“不能吧,今晚我考考你。”儿子轻松一笑:“放马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