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二十成功发射,3人乘组:如去空间站时遇问题,航天员咋办?

环球科学猫 2025-04-24 19:05:05

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6名航天员同飞,当然,这一次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不过,在成功发射之下,很多人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如果在神舟飞船发射过程,也就是进入中国空间站的这个过程之中,3人乘组如遇问题,航天员咋办?

的确,大家这样想完全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在太空任务之中,任何一个细节的问题都是可能影响大局的,但作为载人航天任务,把这个点必须也要时刻“防御到”,的确也是我国任务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

这里先强调一下,很多人可能会说,你们都不能想好的,其实这也并不是说中国神舟飞船发射任务怎么样了。

的确在我国航天任务之中,有这样的策略,就算是执行任务过程之中,火箭发射的路上,遇到了问题,其实我国也可以进行处理,到底如何处理?下面就详细看看。

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6人同飞再现

对于神舟二十号任务来说,这是我国2025年的第一次发射,而在今年,还有一次发射任务,就是我们说的神舟二十一号任务,这是2025年的两次任务。

当然,对于神舟二十一号的航天员乘组我国也是确定了,只不过具体的名单没有说明,这个类似于神舟二十号任务一样,航天员的具体名单,需要等待我国在执行任务前数小时才会公布,所以,大家继续等待就行吧,确定了,选定了,也不是可以随便泄密的。

而在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之后,我国空间站迎来6人同飞的情况。航天员换陈冬、陈中瑞、王杰、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将一起飞行。

这又是一次6人同飞,此前我国已经经历过5次太空会师了,都是一样的,而这一次是第6次太空会师了。

所以,也是第六次6人同飞,而在同飞的时候,主要进行任务相关性的交接。比如:

进行在轨任务过程之中的实战性经验交接。一般在训练的时候与实际性的空间站之中执行任务有一些差异化,这个时候交接是为了新乘组更好执行。

6人之间进行物资管理的交接,比如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具体在哪儿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交接,交接之后可以快速进行入手,开展新一轮的任务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指令长“钥匙交接”,反正对于航天员乘组之间所需要交接的,都会进行交接,这就是基本的情况,在交接之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就返回东风着陆场,结束整个任务周期。

然后就是讨论大家的,如果在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的时候,要是出了问题,我国航天员怎么办,其实大家担心的,想的,我国早就有办法。

中国是多重保护,航天员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如何做?

这个过程之中,肯定不是大家想到的什么待命救援飞船,这个是用不上的,而确保航天员安全的各种系统,设备等,都全部在发射的火箭上,也就是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上,该火箭全长58.3米,捆绑了4个助推器,起飞重量约500吨。自1999年首飞至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100%。

而这一款火箭与我们常说的火箭有点差别,毕竟是载人飞船任务执行的,航天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之中,肯定是要最大化确保其安全,那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那就是它有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这就是其安全的关键,它主要的目的是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在遇到一些故障时,使航天员能够逃离故障的火箭。

而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国是按照区间划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也就是有有不同的逃逸模式,在低空的时候,执行的是有塔逃逸的模式,主要通过逃逸塔带着整个逃逸飞行器完成逃逸救生的功能。

当高度达到39千米以上的时候,逃逸塔就会抛掉,这时就由整流罩来完成逃逸救生的功能。整流罩外面的高空逃逸的发动机,能够将整个逃逸飞行器带离故障火箭。

所以,在各个区间可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并且我国的逃逸塔不止一层,有三型发动机保障安全,这就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逃逸塔,也是载人航天发射“有备无患”的一个关键装置。这下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在发射过程之中,如果遇到火箭问题,第一时间也会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这就是不一样的点。

然后在空间站的时候,就是我国地面待命救援飞船的待命,随时待命之中。所以,这也看得出来,从航天员执行任务起,到结束的过程,都是有安全保障的。

这就是中国航天——万无一失的准备工作

的确,我们虽然无法100%的给予说明,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遇到问题,但我们是尽量将任务过程之中所有的问题找到,并且做好准备,确保整个任务最大化的减少问题出现。

而我国一次又一次的发射升级,都是确保了稳定性,安全性,这也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我国始终都是将航天员安全放在首位,那很多人想到的问题,必然也就不是问题。

此前很多人应该也看到了,国际空间站宇航员从8天变成了9个多月,虽然这里面也存在任务的问题,但被困国际空间站也是事实,而我国也站出来明确说明了。

那就是只要我国遇到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航天员在太空之中等待,直接就会启动待命救援飞船,快速将航天员接回来,按照此前披露的情况来看,其应急救援发射火箭的最短流程仅仅只有8.5天。所以,可以做到快速应对,这就是差别。

是不是,中国的航天完全不一样?所以,虽然中国航天发展不容易,但中国已经实现了各个领域的突破,并且更先进的技术呈现也是出现了,这是值得大家骄傲的事情。

1 阅读:738
环球科学猫

环球科学猫

用眼睛看科学,用科学的思维看世界(原创内容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