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著名的三位皇帝,将清朝的统治推向巅峰,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皇帝的统治期间,清朝的统治无比稳固,疆域极其辽阔,经济繁荣,人民安居。
但是这三个皇帝,在清朝统治中发挥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康熙是“千古一帝”,雍正是“勤勉之君”,那么乾隆只能算“被高估的皇帝”。
康熙和雍正在位期间,真正为清朝的鼎盛打下了基础,所以才能有持续到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而当乾隆统治晚期,一切都已经由盛转衰了,乾隆去世时,清朝国库的情况相当堪忧。
1,康熙“千古一帝”康熙作为清王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二个皇帝,可以说是个传奇帝王,虽然史上对他的评价功过参半,但是没有人会否认他出众的能力,以及他为清王朝乃至如今的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要知道,康熙帝继位时,时局还是相当动荡的,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地位并不稳固,内部有野心勃勃的权臣和密谋起义的三藩,外部有虎视眈眈的沙俄,还有各种各样繁琐的政局和经济问题。
而康熙继位时,年仅八岁,他没有机会接受父亲的教育,他必须迅速早熟,自己摸索如何成为一个皇帝,用现在的儿童成长轨迹来算,康熙在小学都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密谋如何扳倒专权的鳌拜了。
在十几岁时,康熙就懂什么叫隐忍不发,设计了精妙的计谋生擒了鳌拜,这样的气魄,放眼整个古代史,也没有几个皇帝能做到。
在接下来的几年,康熙作为少年皇帝,却老谋深算,运筹帷幄,平定了当时的一场巨大动乱,就是三藩之乱,彻底稳固了清朝内部的统治。
毛主席曾经评价康熙帝,说正是因为康熙帝,我们才能拥有如今的领土,正是康熙帝三征葛尔丹,将新疆西藏这些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牢牢握在手中,才有如今的统一。
更别说康熙帝还收复了台湾,赶走了对黑龙江虎视眈眈的沙俄,将整个中国版图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广大疆域,并且将这么大的疆域治理的井井有条,康熙帝的政治智慧不容小觑。
在康熙帝在位时,他的经济政策是让人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同时还修治漕运,鼓励手工业发展,康熙帝的经济政策让当时清朝的经济恢复速度非常快。
当康熙帝去世时,清朝的国库已经增加到2716两白银了,而紧接着,雍正帝继位,才算是没有白费康熙帝大半辈子的努力,雍正是康乾盛世能维持到乾隆时期的关键原因。
2,雍正“勤勉帝王”因为当康熙统治到了晚期,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吏治腐败就是康熙给雍正留下的一个巨大难题,雍正继位想要国家不出乱子,必须迅速让吏治恢复清明。
雍正从小在康熙的影响下长大,并且经过了激烈而残酷的“夺嫡之战”,在最后取得胜利,所以雍正从小就相当有危机意识。
在雍正的观念里,自己必须付出最大努力,才能将不辜负先祖打下的江山,将清朝统治长治久安的维持下去,
所以雍正这个皇帝,也一度被评为“历史上最努力的皇帝”,无论是继位前期整顿国家,还是后期稳固统治,整个皇帝生涯,他都勤奋的可怕。
雍正一生,写下了千万字的批语,批阅奏折100多万件,平均每天要完成4000字的工作量。雍正给自己的放假,一年当中却只有三天,分别是冬至、除夕与自己的生日。在平日,雍正往往要到深夜12点才休息,而凌晨5点便匆匆起床,仅仅只有5个小时的睡眠。
雍正靠着自己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一般的努力,将康熙帝留下的王朝打理的井井有条,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整顿吏治,将清朝的各种陋习都来了一个“大革除”,严禁党争。
可以说,没有雍正的话,清朝的统治可能不会有那么长,雍正在位时,虽然吏治清明,但是由于经济上重农抑商,所以当时国库的收入并没有翻倍,而是留在了三千多万两。
3,乾隆由盛转衰雍正去世后,乾隆接手的,是经过祖父和父亲一手整顿过的大清王朝,当时的清朝,百姓安居乐业,皇帝统治稳固,大臣忠心耿耿,一切似乎都不需要他做什么。
所以乾隆如果能学着父亲和祖父,安安稳稳的勤奋工作,做好皇帝的本职工作,守住江山,那么清王朝的盛世想必会延续的更长一些。
但可惜,乾隆内心有着雄心壮志,但是却认不清自己的能力,乾隆的能力是无法和他的野心相匹配的,所以清朝会在乾隆手中急转直下。
乾隆在初期还励精图治,重视社会稳定,在新疆和西藏地区继续守卫边疆,扩大版图,同时保护农业,在他统治中期,清朝国库达到了最高峰,甚至年收入将近八千万白银。
乾隆帝在中年以后,逐渐好大喜功,不但大兴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国家人力物力,贪污腐化又开始盛行,他多次巡幸各地,游山玩水,靡费特甚。他还宠信和珅,导致和珅专权,贪赃枉法,严重破坏了吏治。乾隆朝末期以后,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
在乾隆末期,也就是嘉庆皇帝初期,和坤权力最大的那几年,清朝的国库只有1919万两,乾隆算是将自己先辈辛辛苦苦攒下的一切都败了个干净。
而乾隆留下的一团糟的国家情况,嘉庆更是无力应对,所以清朝由盛转衰,正是从乾隆开始的,这就是为何在康乾盛世的三个皇帝中,乾隆是“被高估的”。
参考消息: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