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投射效应,就能释怀: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父母

兰妈谈育儿 2024-08-23 20:37:17

文/兰妈谈育儿

幼儿园门口,一位妈妈来接女儿放学回家

可女儿见到妈妈并没有想象当中的开心,她转头就往教室里跑,也不愿意跟妈妈讲话

妈妈见状赶紧追上孩子,然后对她说:“妈妈来接你了,跟妈妈回家吧”

女孩没有听,直接告诉妈妈:“我不要你接,我要爸爸和爷爷奶奶接”

再看看周围家长都望向她们,妈妈瞬间也尴尬极了

她耐着性子解释说:“今天没有爷爷奶奶,也没有爸爸,只有妈妈,妈妈来接你回家好吗”

女孩依旧不同意,哭着闹着也不要跟妈妈走,嘴里还一直喊着“要爸爸接,我要爸爸接”

当时,老师在旁边不了解情况,便直接开口询问女孩:“为什么不愿意妈妈接你回家呢”

女孩回答说:“她每天都给我报很多课外班,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原来,作为女强人的妈妈,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每天也给孩子安排很多课外班,不是舞蹈、画画、就是英语和奥数班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都如妈妈本人一样,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会反过来讨厌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根本就不能理解

而这里呢,就让我想到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叫作:投射效应

所谓的投射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常发生于一个人把自己的相似特点、情感、和意识投射到另一个身上

由于一个人想法不代表他人,别人自然也无法轻松接受你所投射的信息

所以,投射效应的本身就是一种认知障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误解和冲突,也会影响人际关系里的平衡和稳定

成年人相处如此,和孩子之间也不例外,弄懂投射效应后就能释怀“孩子为什么讨厌你”了

特别是以下几种投射效应,很容易让本来和谐的关系变得针锋相对:

01

情感投射

奶娃怎么都是香的,长大就变得嫌弃

记得有天吃晚饭时,女儿面露难色说:“我太撑,吃不下了”

爸爸说:“吃不下,就算了,没事的”

女儿问:“那剩下的饭怎么办”

奶奶说:“给妈妈吃”

女儿递给我时,我摇摇头说:“你都吃成这样了,还怎么吃呀”

爸爸却在此时提醒说:“闺女小的时候,你吃她剩下的饭,不是挺香吗?还经常一边给孩子换尿布、一边吃饭,那时候你可是说了,闺女拉屎都是香的,现在怎么嫌弃了?”

而后来一段时间我猛然发现,每逢女儿给我什么、没有立马接过手时,她都一脸委屈地哭诉着“你嫌弃我,你讨厌我,你不喜欢我了…”

看着那一脸受伤的表情,我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回应

再后来,女儿大了,我发现和她之间也变得越来越疏远了

也许这就是长大了,但也能明显感受到横在我们之间的一根刺

还有一次,带着女儿去亲戚家做客

刚走进门就听到亲戚在对她儿子翻旧账,两个人吵着吵着,孩子就怒气冲冲地推门离开

看着孩子的背影消失在眼前,亲戚一瞬间失了神

她问我:“小时候明明不是这样的,为什么长大就变得如此讨厌了”

有了和女儿的经验之后,我问她:“是不是孩子小时候调皮了,你会觉得可爱,犯了错,也觉得他还小,也不会过度批评指责呢”

亲戚想了想,然后告诉我:“还别说,事情好像真是这样的,似乎孩子小时候怎么都是香的,长大后就变得讨厌、让人嫌弃了”

事实上,这哪里是什么小时候、和长大了,只不过是家长身上的情感投射罢了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的世界、孩子也把父母当成全部,那整天黏在身上的需求感,会填满一个人空缺的情感需求

再加上孩子小时候没有自理能力,是属于完完全全的弱者,我们在看待他们时也多少是存在一定的包容心理

而孩子长大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情感寄托会发生变化,除了一如既往地爱孩子之外,也会考虑得更长远一些

特别是学习方面,往往会更执着于成绩、名次,还会强迫孩子每天补课补习

如此一来,寄托改变所投射的情感,就会爱得越深、对孩子表现得越严厉,孩子在这种透不过气的爱里也会变得叛逆,甚至做出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反抗你

所以,任何平稳关系都需要保持前后一致的情感投射

小时候,你能以“孩子不懂、不会”去包容,那孩子长大后也要一样

任何时候,只要对孩子少一份批评指责,多一分倾听和理解,那亲子关系自然就能在亲切中保持平稳了

02

愿望投射

把没有实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们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可以过得更好

为实现这个愿望,也化身全能管家,上至学习、下至生活,基本上都为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只要孩子按照规划执行就可以

但身为家长的我们,就一定是对的,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才吗

很明显,答案是不确定的

如果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那结果无非是在各自的执念下,出现各种背道相驰的争吵和矛盾罢了

有个网友分享一段经历

高二那年,她寄宿在学校

有一次,因为不习惯学校的氛围给父母打电话抱怨

结果,却遭到了妈妈的一顿严骂:

“别人都能住,你为什么不能住,小小年纪就挑三拣四,你去学校是读书学习的,不是让你住酒店享受的”

“如果现在连这点苦都吃不了,那以后还能有什么出息,我看你就这样了”

接下来,已经没有勇气再听下去了,深深的无力和孤独感,也致使她不得不赶紧挂掉电话

还有一位朋友也是一样,小时候她只需要按照父母说的话做,一旦没有照做,或者没有达到期望,那接下来就会听到让人窒息的各种大道理

不是说:“我们现在那么努力都是为了你”

就是说:“看看我们现在的辛苦就知道了,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过着最底层的人下人生活”

于是,在哭穷、抱怨、还有牺牲式教育影响下,朋友从小就自卑敏感、不愿意亲近人,长大后更很少往家里打电话

有次说起这件事,她就反问我:如果换作你,还愿意跟他们沟通吗

是呀,没有孩子生来就讨厌父母,那些后来的疏远、距离、还有无法理解的,只不过是夹杂着一次又一次的无助、还有失望罢了

而归其原因,还是在于家长的愿望投射心理罢了:

总觉得自己走过的路、比孩子吃过的饭都多,也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过来人”、不会错,就决定孩子的人生,更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

如此,孩子只会被越推越远,内心自然也就越来越叛逆、讨厌父母的操控和干涉了

03

相同投射

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你喜欢就要一样

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厌,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任何关系都是相协相守才能发展得长远

遇到过一对夫妻,他们是我见过最让人羡慕的一对

他们维系关系的理念也是:“我爱你是真的,但你也是自由的”

两个人打从确定恋爱关系开始,就从来没有过猜忌指责,也从来不会偷偷翻对方的手机查看聊天记录

有一次,我问妻子:“你怎么能做到对丈夫如此放心呢”

她回答说:

“不然呢,天天查手机,然后揪着一件事不放地大吵大闹吗”

“之所以不查手机,也是因为基于人与人最基本的尊重,不管和谁,大家在一起不就是为了图个简单舒服吗?如果窥探对方的秘密是让你不开心的,那又何必去飞蛾扑火呢”

是呀,这才是一个人最理智的活法,把这个例子运用在教育中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和孩子相处沟通时总喜欢钻牛角尖,总试图掌控干涉、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一段一见面就意见不断、争吵不休的关系,又怎能和谐长久呢

曾经,还碰到过一个每逢过年过节都不愿意回家的女孩

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回家”

她的回答是:

我往家里打电话,得到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事,说”

我千里迢迢赶回家,得到的也是无尽的攀比、数落

试问这样的家,我还回去干嘛?难道专门赶回去被骂吗

原来,这个女孩有个特别强势的母亲

从小到大,只要是母亲看上的东西,不管喜不喜欢,只要接受就行了

母亲决定了的事情也是一样,不管能不能做得到,都必须要按照她的说法来

否则,就会大哭大闹,直到逼着你妥协为止…

这是什么?从投射效应角度来看,这就是所谓的相同投射

所谓的相同投射,指的是一个人若是喜欢什么东西,就觉得别人也一定会同样喜欢

跟这样的人去逛街买衣服,如果她看上的款式你说“不好看”,那她就会觉得“你这人,太没品味了”

这种心理如果运用在教育中就更糟糕了,只要孩子没有如期成长,那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孩子身上

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只会指责、抱怨,给孩子带去的也只有无尽的痛苦和伤害

所以,投射效应是很可怕的存在,也是阻碍一段亲子关系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不想被投射效应所影响,那聪明的家长从现在开始就要懂得倾听、换位思考,然后再静待花开,慢慢等待

如此,迟早有一天,孩子就会成为你心目中的主角~

那么,关于投射效应这个新育儿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3 阅读:133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