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说,一生中听到父亲表扬儿子好,是在他临终走的时候,过去就没说过儿子的好话。
父亲说:你还行,你是好孩子,你好的邪乎啊。
赵本山说,自己跟父亲经常吵架、干仗,爸爸总是批评他。
父母通常都是嘴里骂着自己的孩子,心里欣赏着。
老人一辈子在农村,过着穷日子,省吃俭用惯了,赵本山开大公司,让老爸住到基地来了,老人家看到什么都心疼。
进到食堂,看到中午那么多人吃饭,父亲问:咋这么多吃饭的?吃饭交钱吗?儿子答:交什么钱呢?白天搁办公室,这些人都有用。
父亲:这吃饭也太费了,一个炖菜就行,咋整这些呢?他怕给儿子吃穷了。
老人家最怕的是亮灯,宾馆大堂,不亮灯了人怎么走呢,父亲坐在走廊里看着灯,他要管灯,哪个楼亮了,他就让人去关闭。
晚上了,园区里的路灯,他也管,一看到亮灯,他心里闹腾,怕费电。
老爷子在基地住了很长时间,因为这些生活琐碎的事情,伤了很多人,赵本山的工作都没法干了。
于是,他让公司的一个人劝老爷子,他说那人:你跟老头谈谈,争取把他谈回家,但是别伤他。
最后,老爷子答应回家了。
回家之后,老父亲一直生着儿子的气。
很久之后,赵本山再次见到父亲,发现他老了许多,在基地的时候,去这里看看,操心操心那里,他有事干,人看着精神点。
赵本山突然觉得自己太不孝顺了,怎么就容不下呢?
他说:爹,咱回基本去吧。
把老爹接回来之后,他让公司的人多多担待,老人说啥话,表面应对过去也就完了。
再次过来之后,老人家的身体就不太好了,大不如前。
后来,父亲离世,赵本山说他最遗憾的就是让父亲回去了,心里内疚。
他说:父母年岁高了,争取多看一眼是一眼,如果走开了,连看的机会都没了。
客观地说,老人从基地回去这件事,父和子都没有错。
老人家是穷日子苦过来的,穷怕了,点点滴滴都要节省。
作为儿子,也没错,自己干得家大业大,就想把最好的都孝敬了。
让老爹回去,他本意不愿意,硬给劝回去的,赵本山觉得是自己做错了。
他自责:如果爸爸一直在基地,身心的状态一定比回去好。他有事干,觉得自己有用。
父母在,怎么说儿女都是受用的,多少年后,再回头看跟父亲在一起的这段岁月,真的是无比珍贵。
老人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孩子渐行渐远了。
唠叨就让他唠叨吧,他们一定从为儿女好的想法出发,哪一天,他们不在了,连说你的人都永远没有了。
父母没了,儿女怎么做都有亏欠。
赵本山是父亲的骄傲,老人家为有这么一个儿子而感到自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