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仁厚首辅:科举考神,为官数十载没害过人,得西楚霸王护佑

笑蓝阅览过去 2025-01-03 01:58:07

明朝成化年间,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商辂。他是明朝历史上真正的"三元及第"第一人,更是一位为官数十载却从未害人的清官。从正统朝到成化朝,他历经朝廷更迭,先是因护于谦而削职为民,后又因抗衡权贵而致仕还乡。然而,这位内阁首辅却在浙江淳安为百姓修桥铺路、兴办教育,深受民众爱戴。更为神奇的是,他在参加科举时曾得西楚霸王护佑,渡过险境,后在家乡修建霸王庙以示感恩。这位集"科举状元"、"清官典范"于一身的商辂,究竟经历了怎样传奇的人生?

科举路上显神通 一举三元创辉煌

明代科举制度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秀才的举子,已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每个省的乡试都云集了无数饱学之士,能考中解元的无不是当世俊彦。在南直隶、浙江这样的文教重镇,竞争更是激烈。

正统年间,一位年轻的举子商辂在浙江乡试中脱颖而出,考取解元。这在当时已是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仅仅是他科举之路的开始。

会试是更为艰难的考验,各省解元齐聚京城,才华横溢之士云集于此。商辂不负众望,在激烈的角逐中再次摘得桂冠,获得会元的殊荣。

殿试中,商辂以其出众的才学再次惊艳四座,夺得状元,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三元及第"壮举。这一成就在整个明朝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虽然在商辂之前,也有黄观和李骐两位学者被称为"三元及第"。但据史料考证,他们的成就都还有待商榷。

在《明史》的记载中,整个大明王朝真正完整获得"三元及第"的只有商辂一人。这一殊荣不仅证明了他的学识渊博,更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辂的才华得到了朱祁镇的特别赏识。因其丰神俊朗,仪表不凡,被选为展书官,得以在经筵场合近距离接触朝廷重臣。

在明朝,经筵被视为"国家第一事"。能在经筵中担任职务的官员,无一不是极具潜力的人才。商辂通过展书官的身份,为自己的仕途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从此,这位科举考场上的传奇人物,开始了他在朝堂上的耀眼之路。他的才学、品格和勇气,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出来。

风云庙堂显身手 为民请命勇担当

商辂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后,很快就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正统年间,他被任命为参预机要事务的职位,开始参与朝廷重要决策。

在北方战事吃紧之际,朝廷内外人心惶惶,许多大臣都主张迁都南京以避战祸。商辂与兵部尚书于谦站在了同一立场,坚决反对南迁的懦弱之举。

在京城保卫战期间,商辂积极参与军事防御工作,为保卫北京城立下赞画之功。他与于谦的这段并肩作战的经历,也成为了他们日后深厚友谊的开端。

随着景泰帝登基,商辂被擢升为兵部左侍郎。在这个位置上,他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为官风格。

面对普通军户的冤屈,商辂从不推诿,总是竭尽全力为他们主持公道。在遇到灾民请愿时,他也会及时向朝廷反映情况,请求赈灾。

当钟同、章纶等官员因立储之事得罪景泰皇帝时,商辂挺身而出,多方周旋,使这些官员免于一死。这种仁厚之风在当时的朝堂上实属罕见。

在轰动朝野的"金刀案"中,商辂发挥其调解才能,成功化解了一场血雨腥风。他的处事方式显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然而,最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当朱祁镇重登大统后,决定清算于谦等人。在这个危急关头,商辂没有选择明哲保身。

尽管朱祁镇对他青睐有加,甚至指定他起草复位诏书,但商辂依然选择站在了于谦一边。这个决定几乎断送了他的政治前程。

最终,商辂虽然躲过了杀身之祸,但还是被削职为民。他就这样告别了京城,回到了浙江淳安老家。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商辂能够在为官数十载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公道,从未陷害过一人,这份气节令后人敬佩。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还是可以做一个正直的人。

这一削职长达十一年之久,但商辂并未因此消沉。他选择在家乡开办学堂,教书育人,为百姓修路引水,建立乡约。

即便不在朝堂,商辂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为官之道——以民为本,行善济世。这种品格,也为他日后重返朝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谏皇权显胆识 保太子定江山

成化皇帝即位后,商辂被重新起用,进入内阁。到了成化十一年,他更是被擢升为内阁首辅,位居朝廷之首。

面对新的权力地位,商辂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作风。在朝廷大事上,他从不徇私,只为国事着想。

当时朝中出现一桩棘手的事:钱太后病逝,而周太后想独占陵寝,不许钱太后与先帝朱祁镇合葬。按理说,钱太后是成化皇帝的嫡母,理应与先帝合葬。

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朝中大臣都选择了沉默。毕竟得罪一个手握实权的太后,后果难料。

但商辂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他向成化皇帝陈述利害,最终说服皇帝将钱太后安葬在朱祁镇左侧,右侧则留给周太后。

解决了陵寝问题后,商辂又遇到了更棘手的事。周太后的娘家人仗势欺人,在民间横行霸道。

面对这种情况,商辂再次站了出来。他不顾得罪权贵的风险,为百姓主持公道,整治太后娘家的不法行为。

更大的挑战来自万贵妃一事。万贵妃虽生过一子但夭折,此后便不允许其他妃嫔生育。然而,宫女纪氏还是偷偷为成化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弘治皇帝朱佑樘。

万贵妃得知此事后震怒,意图除掉这个潜在的皇位继承人。在这个危急关头,商辂挺身保护年幼的朱佑樘。

他多次向成化皇帝进言,力主立朱佑樘为太子。在他的坚持下,朱佑樘最终被立为皇太子,为大明王朝的未来留下了一线希望。

商辂不仅保护了朱佑樘的性命,还亲自担任其师傅。他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为官之道传授给这位未来的皇帝。

成化十三年,太监汪直开设西厂,权势熏天。许多大臣都对汪直的所作所为敢怒不敢言。

商辂再次挺身而出,向成化皇帝上疏,列举汪直十一条罪状。然而这一次,成化皇帝却坚决袒护汪直。

看到自己的进谏无用,商辂选择致仕还乡。他六十四岁时离开了朝廷,回到了家乡淳安。

在他离开后,朝中再无人敢与万贵妃、汪直等人抗衡。但他的正直和勇气,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清官的标杆。

一庙流芳千古恩 百年仁灯永不灭

正统元年的一场暴风雨,在商辂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一年,他乘船渡过乌江参加会试,遭遇狂风暴雨,船只险些倾覆。

在生死攸关之际,传说西楚霸王项羽显灵相助,使商辂转危为安。这场际遇让商辂铭记于心,决定日后要在家乡修建霸王庙以示感恩。

商辂回到淳安里商村后,立即着手建造霸王庙。这座庙宇虽然与当地文化看似格格不入,却成为了商辂家族世代供奉的重要场所。

霸王庙的香火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商辂传奇人生的重要见证。当地百姓也将这座庙宇视为神圣之地,代代相传。

商辂致仕后的生活并不清闲。他在家乡开办学舍,培养本地人才,将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他还主动修建了一条长达百里的文源山路,为当地百姓出行提供便利。这条山路不仅连接了各个村落,也成为了商辂为民服务的实际见证。

在乡里,商辂积极推动乡约建设,制定村规民约。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帮助乡民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秩序。

成化皇帝并未忘记这位功勋之臣。在商辂七十大寿之时,皇帝特意赏赐了一百盏宫灯,并为其命名"仁灯"。

这些宫灯不仅是皇帝对商辂的褒奖,更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时至今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里商仁灯",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商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科举考场到朝堂之上,再到晚年归隐,处处彰显出他的才华与品格。

他在科举路上得到霸王护佑,在仕途中秉持正直,在致仕后仍心系百姓。这样的为官品格,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的朝臣评价说:"我朝贤佐,商公第一。"这既是对他才能的认可,更是对他品格的赞誉。

商辂终其一生,始终保持着仁厚宽容的处世之道。在那个权力更迭频繁的年代,他做到了"不害人"这个看似简单却极难做到的事。

0 阅读:38
笑蓝阅览过去

笑蓝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