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有些军队里的高级官员,不管是自愿的还是因为其他原因,都被调到了地方上去任职,因此错过了大规模的授衔仪式,比如黄罗斌就是这样。
说到黄罗斌,可能很多人都没咋听说过他。以他的经验和职位,要是留在部队,说不定能当个少将或者中将呢。他这一辈子,经历的事儿可不少,只是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在打仗那会儿,他当过旅长,但后来这职位被撤了;到了和平年代,他还做过副省长,结果这职位也给撤了。
【从野战军改调地方军区】
黄罗斌是从陕北红军走出来的老将,经验相当丰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下面的警备第三旅当上了旅长。
西府陇东那一战,成了他军事路上的大变样。不光职位没了,还让他离开了野战军的队伍。
西府战役是西北野战军主动出招,目标直指胡宗南的后勤老巢,想给他来个釜底抽薪。而且,这场仗还能帮咱们解决物资紧缺的问题。不过,说起来,4纵在那时候的表现可没跟上总部的步调。他们两回没打招呼就自己撤了,结果搞得其他部队挺被动,陷入了麻烦。
战后复盘,彭大将军主动找了自己的不足,4纵的头儿王士泰挨了批,还差点被军法处置。警3旅的领头黄罗斌,还有他手下的5团团长,因为“不听指挥”,直接就被摘了帽子。
后来,黄罗斌离开了野战军,转到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当上了参谋处长。到了1949年,他又被调去做了独立2师的政委,还兼任独立1师的师长和政委。那时候,他还参与了解放宁夏的战斗,并且担任了宁夏军区的副司令和副政委,同时还挂着省委副书记和军区政委的头衔。
1954年的时候,上头考虑给他换个工作岗位,让他在省委书记处书记和军区司令这两个职位里挑。但最后,决定让他去白银冶金厂当一把手,也就是经理。
关于他受到的那份惩罚,一直留在档案里头。到了1984年,拍了部电影叫《彭德怀在西线》,里面又提到了这事儿。他觉得自己被撤职跟当时的情况根本对不上,那两次撤退都是听纵队首长的命令,根本没有不听指挥的情况。后来经过仔细核查,几十年的惩罚就给取消了,档案也给销了,总算是给他平了反。
【副省长被撤职,无关紧要?】
1954年从部队退伍后,我就接手了在甘肃的一个国家大工程,这是五年计划里的头一个重点项目,我全身心投入,一口气干了整整四年。
1958年的时候,他被上头调去做了甘肃省的副省长,主要负责的是冶金、财务和经济贸易这些事儿。
1962年的时候,西北局给中央交了一份报告,是关于甘肃省委领导班子需要调整的提议。里面提到了七个人,头一个就是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还给出了对他们的处理看法。比如说黄罗斌,他犯的错误挺严重,所以常委和副省长的位子就被撤了,得去中央党校学习去。
黄罗斌被拿下职位那会儿,一头雾水,跑去问刚上任的第一书记汪锋是咋回事,汪锋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他多方探听,这才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一个在白银厂工作的干部写了封举报信,里面罗列了他在白银厂的一些所谓的“问题”,比如说他住的房子装修得太豪华,简直就是修正主义的典型。知道了这事儿,他反倒挺淡定,觉得这些信都是瞎扯的。
他觉得,只要把事儿讲明白,查清楚,真相总会大白。1964年的时候,省纪委有位工作人员找上了黄罗斌,跟他说他被认定成了修正主义者,要给开除党籍。这下黄罗斌可急眼了,既没有开会讨论,也没收到正式文件,咋就说开除党籍就开除党籍了呢。
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就来到了那个特别的十年,他又一次碰到了大麻烦。直到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他的事儿才被弄清楚,上面打算给他安排个工作,说是河南、安徽、福建这几个地方都能去。但他觉得还是在西北干着舒服,毕竟从出生到现在,他都没怎么离开过这儿。后来,在汪锋的提议下,他决定去新疆工作。
八十年代初,我回到了甘肃,开始担任政协的主席以及人大的主任。到了1987年,我有幸被选为中顾委的一员,这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荣耀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