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透露:一旦解放军装备这款武器,那么美军就算部署再多航母战斗群也没用

鑫新新 2023-06-08 21:52:09

美专家透露:一旦解放军装备这款武器,那么美军就算部署再多航母战斗群也没用。乍一听这样的一句话,还以为美国人又在放烟雾迷惑我国了呢!毕竟所谓的美国专家,经常说话不靠谱。为了忽悠美国的国会议员老爷们多拨点经费,把我国的装备夸上天,渲染中国威胁论那是常有的事。反正,在这般美专家的口中,我们早就已经是拥有“全世界最强的军事科技!”

不过大家放心,这次美专家可没吹牛!我军确实正在研发一款能够轻易突破现有军舰雷达防御系统的武器装备,那便是“跨介质鱼雷”。“跨介质鱼雷”顾名思义,就是在其从发射之后到击中目标这一过程中间,至少经过两种的介质转换,可以飞行,可以潜水。可能不少军迷就会说,此前美国同样展现过类似的装备。鱼雷从发射管中弹出之后,掠海飞行,最后阶段再潜入海水中潜行,这并不稀奇呀!如果仅仅是这样,当然算不得什么新奇的黑科技。但如果这枚鱼雷在发射之后并不是直接在海面掠海飞行,而是先像传统的反舰导弹一样进行高空高速飞行,在进入敌人的雷达照射范围之后改为掠海飞行,到末端突防时又潜入水下化身为一类鱼雷,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突防呢?目前主流的反舰导弹主要有弹道导弹类型和巡航导弹类型。反舰弹道导弹虽然因其末端突防速度快而被称为“航母杀手”。

但因为其技术精准,制导技术难度高,大部分国家不具有研制的实力,而美俄又因中导条约的限制,所以目前仅有中国装备了反舰弹道导弹。相比较于反舰弹道导弹,反舰巡航导弹无论是在技术难度还是发展空间上都比反舰弹道导弹发展的空间更大。因此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其作为反舰导弹研究的主流方向。现在主流的反舰巡航导弹为了能够达到超音速的目的,在发射之初,通常都会利用敌方雷达照射的死角进行高空飞行,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发射之初进行高空飞行不仅不惧敌方雷达的照射,还能有效提高导弹的飞行速度。但是随着与敌方目标的距离缩小,在进入到敌方的雷达照射圈之后,导弹就必须改为掠海飞行,以利用地区曲率躲避敌方的反导雷达的照射。持续的掠海飞行,就必须精确地控制导弹在掠海时的飞行高度与飞行姿态,不然极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掉落到海里面。

正因如此,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始终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难以突破。并且即便是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最终能够抵近敌方舰船,但是面对目前各国海军所装备的近防系统的时候又将是一大挑战。以我国目前所装备的1130近防炮系统为例,其装有11个炮管,2个弹舱,一次能够锁定40多个目标。最大火力为每分钟10000发,即每秒约166发。一般的巡航导弹根本没有突破的可能。并且即便是偶尔有一两枚导弹突破防御圈击中舰艇,以目前反舰巡航导弹的载药量与攻击方式,大多数时候只能重创舰船吃水线以上的位置,想要一击击沉大型水面作战舰船还是很有难度的。而目前的舰载武器中,能够对大型水面舰艇进行重创的,目前还是只有鱼雷。只不过,由于现代海战讲究的都是超视距作战,极难有敌方舰船出现在鱼雷攻击范围之内的情况,因此鱼雷能派上用场的机会就很少。不过,我国目前所研制的“跨介质鱼雷”就能将巡航导弹与鱼雷的特点结合起来,让这一传统的舰载武器再现生机。“跨介质鱼雷”的攻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射初期,“跨介质鱼雷”能够像是目前主流的反舰巡航导弹一样高空高速飞行,以靠近敌方舰艇。第二阶段是在进入到敌方反导雷达的侦察范围之后改为掠海飞行,利用地球曲率进行规避前进。第三阶段则是这款武器的核心技术关键。“跨介质鱼雷”在利用火箭推进器获得较高的初速之后,在进入到敌人的近防系统覆盖范围后,便会主动潜入水中,以一种名为“超空泡”技术进行推进。而“超空泡”技术的实现得益于使用硼为固体燃料的“跨介质冲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燃料的化学能释放比传统的冲压发动机提高了20%以上。因此才能使得导弹在进入水中之后形成空泡,避免导弹发动机熄火。在空泡中前行的跨介质鱼雷其行进速度能够达到200节的速度,一旦被其锁定,现有的近防系统完全发挥不出实力,其水面舰艇只能成为活靶子。

2 阅读:473
鑫新新

鑫新新

多媒体经营会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