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大S(徐熙媛)因突发疾病离世的消息引发全网关注。
在事件发酵26天后,S妈黄春梅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其关于子女抚养权、遗产问题的回应,以及汪小菲、张兰的后续行动,再次将这场家庭事件推向舆论焦点。
一、追思会现场与S妈的情感表达
2月15日,S妈在追思会现场拍摄的香槟杯照片引发讨论。画面中白色花海与香槟的搭配,被解读为践行大S生前「笑着送别」的遗愿。
然而,三日前网友发现其抖音账号删除了一段病危期间与小S跳舞的视频,这种反差引发公众对明星家庭隐私与公众形象之间矛盾的思考。
值得关注的三个细节:
1.时间线关联性:台媒报道显示,大S从流感恶化到离世仅72小时,期间S妈被拍到在日本箱根温泉酒店活动。
2.社交媒体管理:其Instagram账号更换为「躺平雕塑」头像表达哀思,同时在抖音发起「寻求公道」倡议,被部分网友认为存在情感表达的分裂性。
3.抚养权表态:表面称「汪小菲抢什么都行」,实则被曝暂扣子女户籍文件,律师分析或涉及每月百万抚养费的法律博弈。
二、汪小菲的公众形象管理
汪小菲在事件中的系列举动呈现策略性特征:
-情感维度:深夜发布与女儿旧照并配文「爸爸永远是你的靠山」,但未回应具俊晔护送骨灰的媒体报道。
-法律维度:据台媒报道,其律师团队已着手清算大S名下价值2.7亿台币的房产,或将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主张抚养权。
-舆论维度:冒雨在台北街头接受采访,强调「熙媛永远是我家人」,被法律专家解读为强化父亲角色的必要话术。
三、张兰的直播与舆情应对
张兰在事件中的三次公开动作引发不同反响:
1.情感表达阶段:停播三天后开启直播哽咽追忆,眼妆状态成为网友讨论焦点。
2.信息传播争议:点赞「包机接骨灰」传言导致账号封禁,其「被恶意举报」的声明引发平台责任讨论。
3.商业行为边界:直播间单日销售额突破680万,关于「借势营销」的伦理争议登上热搜。
四、对娱乐生态的启示
1.隐私保护机制:追思会影像被多家媒体商业使用,暴露明星身后事权益保护空白。
2.商业伦理建设:直播间销售额与舆情热度的正相关性,促使平台完善「特殊事件营销规范」。
3.法律衔接需求:两岸在遗产继承、医疗信息调取等领域的司法差异亟待解决。
这场持续月余的风波,最终在S妈「只想安静送别女儿」的声明中暂告段落。
当67岁老人面对镜头含泪请求「停止伤害」时,公众更应思考:在追逐热点之余,如何守护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编辑/番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