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2600年,从安徽看中国乡村厕所进化史

厕所之声 2020-10-27 18:37:07

01

公元前581年的夏天,晋国的小麦熟了。

接到禀报后,晋景公大喜,赶紧让农夫献上新麦,同时杀掉了桑田巫——一位晋国有名的巫师。此前他断言景公大限将至,吃不上新麦了。而景公一心要让大巫师吃瘪——依寡人看,吃不上新麦的是你!

新麦煮好后还没来得及吃,景公忽然觉得腹胀,赶紧如厕,却脚下一滑,掉进茅坑,成为第一个死在厕所里的君主。《左传》用了八个字记录:

“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太惨了,不能细想。景公用生命告诉我们,厕所的极端重要性。但凡有个二手杂牌马桶,悲剧也不会发生。

人只要活着,就离不开吃喝拉撒。鲁迅说过,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不是文字,不是语言,而是厕所。

其实,这是约翰•伯尔克的观点。这位老兄供职于美国骑兵系统。

但在旅居美国土著生活区时,却致力于成为一名人类学家,业余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厕所里面的石头,著有《世界各国的粪石学习俗》,以揭示粪便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他表示“文明并非从文字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厕所建立开始的。”

如何优雅地处理排泄物?从古罗马的君主到魏晋的骚人雅士,再到2020年的安徽乡村基层干部,这个问题令人绞尽脑汁。

约翰•伯尔克就在他的书中写道:“公元前1200年,特洛伊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大便”。相比之下,中国人文雅的多。一些考古表明,远古时期厕所的原型是一个土坑。早在5000年前,西安半坡就出现了华夏最原始的厕所——房舍旁边挖个坑。

这个时候,安徽境内的凌家滩人,已经能够打磨精妙的玉器了,用上“坑厕”当然不是问题。

出土的凌家滩玉器

历史上,汉民族的“尚洁”之风是主流价值观,连战乱频频的春秋战国年代也是如此。“城上五十步一厕所,上厕所为城上之厕,溷则城下积不洁之处”,《墨子•备城门》里就记载,为方便士兵站岗放哨,五十步建有一厕所。

那么,在古代,安徽农村的主流厕所又是如何定型的呢?经过漫长的演进,在南方,厕所往往建在猪舍里面,一半养猪,一半厕所,下部挖一大池子,用木板当地板,木板有缝,以方便猪粪掉落。而另一半的厕所则是由两三根圆木头或者几块木板横放,也是中间有缝,人就战战兢兢地蹲在上面。

建国初期,庐江县移湖公社集体猪场。

在北方,厕所往往建在院墙一角,由房舍的外墙体围合而成。或者用土坯或碎石块堆一个厕所。有些厕所就是几捆玉米杆加茅草围起一个摇摇欲坠的棚子,此为“茅厕”由来。

随后千年,从现在的安徽皖南山区,到沿江沿淮,再到淮北平原,农村厕所的样式稳定,粗鄙肮脏,不忍细谈。鉴于温饱尚是头等大事,如厕还远排不上议事日程。

2

解放后,像全国一样,为了人民健康,厕所卫生开始被重视,安徽农村厕所也再次开始了它的进化。

1966年,安徽省卫生防疫站在南陵、界首、亳县试点人畜粪便处理。1974年卫生部在北方16省、市推动“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

这中间就包括安徽。到1980年,全省建沼气厕所40904个,三格池厕所419个,对42833个家庭厕所进行了改建和管理。

(资料图)

不过,这些轰轰烈烈的运动式进化,只能是局部,而且很多脱离实际,农民并不怎么欢迎,很快就停下了。

此外,集体公社时代,安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建了一些公厕,这些公厕除了占地面积比较大以外,也没什么优点和改进,基本还是旱厕,苍蝇飞舞,污秽遍地,夜间没有灯是不能进去的。

1995年的一份基于全省20个县市,31225户、136478人的调查表明:安徽农户有厕率为89.4%,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3.2%。

调查显示,皖中、皖南的有厕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户主的文化程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皆高于淮北地区。

从户厕类型分析,皖中皖南主要是深坑式、三格化粪池、沼气池和少部分水冲式厕所及皖南山区部分马桶。

皖北地区是部分双瓮厕所及多数为浅坑式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24.3%。粪便肥料利用为97.7%。粪便处理方法按不同地区有所差别,淮北地区主要采用高温堆肥,粪便处理效果好于皖中、皖南地区。显然

“厕所是普及的,卫生是很差的。”

总而言之,长久以来不管皖南还是淮北,不管外形如何,乡间厕所基本都是旱厕,便溺满地,如厕的体验其实还不如远古人类的“挖坑”。以至于熊孩子发明了炸厕所,当地有个歇后语,厕所里放炸弹 - 引起公愤(粪),没有炸过厕所的农村孩子,童年是不完整的。

1962年,青阳九华公社兰溪大队,社员在往田里送农家肥。

除满足出恭外,这样的厕所最重要的功能是收集肥料。旱厕用段时间,就要人工清理,堆成粪堆发酵成农家肥。然后送到地里,产出绿色无公害的瓜瓜蔬菜、粮油米面。

这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循环生态农业链。

3

时代的发展打破了这个循环。

化肥的广泛使用、农村青壮劳力的转移,让厕所的“产出”显得多余。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有了更高要求。

2004开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开始支持我省在农村建卫生厕所。到2013年共建设96.6万座。2014年起,我省各级利用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开展农村改厕。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建设项目一定改善了当地厕所卫生环境,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但厕所设计不合理,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导致不少厕所建成后就荒废了。尤其是缺乏长效科学的管理机制,没有建立粪污后续处理体系,农村厕所脏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厕所的进化进程加快,“小厕所、大民生”,农民“如厕”问题空前被重视。

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

民生小事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情怀。

铜陵市龙潭村,工作人员查看即将安装的水冲式化粪槽

2017年,省两办出台《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决定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当年在全省试点推进30万户自然村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

2018年,省两办印发《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立每年完成70万户自然村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2019年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接手牵头推进全省农村改厕工作,将全省105个县(市、区)划分为三类地区,确立各类地区需要完成的硬任务,重点在一类县推开整村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工作。

农村人也能用上卫生厕所,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

4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个厕所嘛,多大点的事,值得政府轰轰烈烈干?

在这里,我想说“非常值得”。如果你有过农村生活经验,你一定会同意我的观点。否则你就是个“坐马桶出恭不嫌腿麻”的人。

那个时候广袤的江淮乡村,夏天无数的厕所里一派“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情形犹在眼前,到了傍晚蚊子出动,甚至还有老鼠。半夜上厕所本就麻烦,如果是严冬夜晚,那更是对意志的考验。穿上厚厚的棉衣,走一段路,然后把屁股展示在西伯利亚寒流里……

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农村旱厕都是露天的,冒着大雨上厕所,这场景太辣眼睛,不敢想象。许多老家在农村的小伙子,一直不敢过年带城里女朋友回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厕所不方便。

不方便、不舒适还在其次,关键是不卫生。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厕所革命推进报告》中就提到,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多种,最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肝炎、感染性腹泻等。

厕所不仅是日常生活必备的设施,还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以及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村土厕并未完全消失,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群众的身体健康。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来个“厕所革命”,解决好厕所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厕所革命”看似小事,却是农民生活中的大事。

黄山市蜀源村,一处徽派建筑风格的乡村厕所。

截至9月底,今年全省自然村新改造厕所46.1万户,自2017年启动农村“厕所革命”以来,安徽省已经累计完成自然村改厕291.136万户。

这次的厕所进化,与历史上完全不同。过去都是孤立地就厕所谈厕所,围绕厕所做文章,改来改去只盯着厕所,这也是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而厕所革命,从定位看是乡村振兴的有机组成内容,本质上是解决城乡生活方式的差异,它与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一体推进。

厕所革命,是对数千年来乡村生活方式的深度革命,是乡村对现代文明生活的拥抱,它标志着城乡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5

改厕是好事,但好事不代表就能一帆风顺。毋庸讳言,在改厕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偏差。

问题的暴露未必是坏事。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都明白,保持不犯错的最好办法是不干事。只要干事,尤其是干开创性、涉及面广的事,就容易出问题。有问题不怕,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地改就可以。

农村改厕就是这样的事。需要看到,农村改厕体小量多分散,标准化操作水平低,监管难度大。基层人员少、改厕涉及千家万户,人文地理条件和群众需求差异化大,推动难度较大。此外,后续管护机制建立是个长期投入过程,地方财政普遍反映资金缺口较大。

现在,各地搞农村改厕时,基本不存在坐办公室拍脑袋的事了,出方案前,先到农户家征求意见,先勘测现场。所以如果你去村里,经常会看到市、县、乡镇和村里一群干部围着村民家厕所转悠,有的时候还会有省里专家。

经过几年的运作,大家逐步摸索了更为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方式,为农户造一座实用、卫生、方便的厕所,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甚至最难办的后续管理,各地也创造了很多好办法。事实表明,只要机制合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循序推进,基层的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释放,再难的事也能办好。

六安市,一场正在举行的改厕技术及管护机制培训现场会。

“民生小事”的解决,绝非“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搞运动、一刀切。否则为难的不仅仅是用厕所的农民,还有费劲心思为他们造厕所的人。

在广袤农村,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不仅是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

我们期待着,农村厕所像城市一样不断进化,让乡亲们都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

来源 | 安徽日报

文/史力

图/部分图片来自视觉安徽

编辑:马成涛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我们致力保护原作者版权,如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联系我通知删稿事宜。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也欢迎投稿,邮箱xwty66@vip.163.com
0 阅读:40

厕所之声

简介:聚焦厕所行业,传播厕所健康、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