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竞技综合实力,提高为国争光贡献度”。《江苏省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江苏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和改革方向。为更好地发挥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江苏在同步发布的《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做好奥运会、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等具体措施,用行动夯实江苏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
服务奥运争光计划,全力做好各项赛事备战计划
从东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竞技体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全力做好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争入选和服务保障工作,抓好橄榄球、田径、滑板、单板滑雪、速度滑冰等项目联办国家队建设,确保东京奥运会对国家贡献位居全国前列,力争北京冬奥会参赛项目、参赛人数、运动成绩全面超上届。根据全运会改革政策和项目设置,调整参赛队伍,加强科学训练,确保第十四届全运会参赛成绩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全力做好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力争参赛项目、参赛人数、参赛成绩全面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江苏竞技体育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坚持走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省优秀运动队联合办队渠道,竞技体育规模和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先后有24人获得35人次奥运会冠军,179人获得506人次世界冠军,近几届奥运会江苏贡献度保持在全国前列。目前,我省在体操、击剑、跆拳道、女子排球、女子橄榄球等项目上已有24名运动员获得东京奥运会入场券。
改善队伍训练条件,科技保障训练水平提升
竞技体育发展上,要以运动员为核心、以教练员为首要、以条件保障为基础 , 要用科技带动国家队运动训练和备战水平。《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深入推进训练、科研、医疗、教育、服务一体化,强化科技助力训练备战。 改善队伍训练条件,加大重点场地设施支持力度。一直以来,江苏体育部门致力于打造一流的训科医教一体化的综合性科学训练保障服务基地,完善训练基地的训练、科研、医疗、教育、生活设施,提升训练基地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益。从训练补给,到训练基地建设,再到备战所需的训练、器材、复合型团队建设,着力提升和改善科学训练条件,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江苏训练设施正在由单一训练场地供给向科研、训练、医疗、服务和教育一体化多元供给转变。
此外,队伍训练保障也在由服务保障型基地向科研先导型基地转变。《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大先进设施设备在训练中的应用,重点提升省体科所和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体能训练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各运动项目训练数据库,加大各类训练数据获取和应用力度。规范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测评工作,做好训练调整、机能调控、膳食营养、伤病预警等工作。加大与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实现信息技术、医疗数据、诊断治疗、康复训练的一体推进,打造运动队专业医疗保障平台。加强对竞赛规则变化、前沿技战术应用、主要对手实力等情报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增强情报信息的实效性,进一步为队伍备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贯彻落实冬奥战略,多措并举提升冰雪运动水平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江苏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持续加大冰雪项目跨界跨项跨季选材力度,确保冬运会自主培养运动员参赛人数和参赛成绩不断提高。 根据计划,到2022年,江苏将做好单板滑雪、单板滑雪U型场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速度滑冰等4支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共建工作,提升训练保障水平。 推动跨界跨项跨季选材,补齐冰雪项目人才短板,培养30名以上专业运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