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夜华神格的分裂 2025-03-23 10:23:25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一、概念定义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主要浸润骨髓和软组织,引起骨骼破坏,能产生单株(M)球蛋白,引起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骨髓瘤肾病 myeloma nephropathy)是MM 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轻链蛋白管型阻塞远端肾小管引起的肾损害,故又称为管型肾病(cast nephropathy, CN)。

二、临床表现

1. 肾外改变

(1) 浸润性表现: ① 造血系统:常见中重度贫血,多属正常细胞、正常色素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一般正常; ② 骨痛:早期即可出现,以腰骶部痛,胸痛多见,好发于颅骨、肋骨、腰椎骨、骨盆、股骨,腰骶部,骨质破坏处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番医 ③ 髓外浸润:以肝、脾、淋巴结肿大、肾脏损害常见; ④ 神经系统病变:肿瘤或椎体滑脱而脊髓压迫引起截瘫,如侵入脑膜及脑,可引起精神症状、颅内压增高、局限性神经体征,周围性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 (2) 异常M 蛋白相关表现: 番医 ① 感染:正常免疫球蛋白形成减少,发生感染机率较正常人高15 倍; ② 出血倾向:M 蛋白使血小板功能障碍或抑制VIII 因子活性,或原发性淀粉样变性(AL)时Ⅹ因子缺乏,常见皮肤紫癜,脏器和颅内出血见于晚期病人; ③ 高粘滞综合征:发生率4%~9%,IgA、IgG3 型MM 多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视物模糊、手足麻木、心绞痛、皮肤紫癜等,严重者呼吸困难、充血性心衰、偏瘫、昏迷,也可见视网膜病变。少数患者M 蛋白有冷球蛋白成分,可出现雷诺现象。 ④ 淀粉样变:10%MM 发生肾脏淀粉样变(AL),IgD 型伴发AL 最多,其次为轻链型、IgA、IgG 型,可发生巨舌、腮腺及肝脾肿大、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衰。

2. MM 肾脏损害

(1) 蛋白尿:是骨髓瘤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肾脏表现,60%-90%不等,很少伴有血尿、浮肿、高血压,偶见管型尿,部分病人仅表现为蛋白尿,数年后才出现骨髓瘤的其他症状或肾功能不全,临床常误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2) 肾病综合征(NS):MM 中NS 并不常见,但轻链型和IgD 型MM 肾脏损害临床常表现为NS,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淀粉样变(AL)或轻链沉淀病(轻链DD)。 (3) 慢性肾小管功能受损:MM 肾损害以肾小管损害最早和最常见。常见远端或/和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表现为口渴、多饮、夜尿增多、尿液浓缩和尿液酸化功能障碍。尿钾、钠、氯排泄增多或范可尼综合征。

(4)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发生率40%~70%,半数以上患者就诊时已存在肾功能不全。骨髓瘤细胞直接浸润肾实质、轻链蛋白导致的肾小管及肾小球损害、肾淀样变性、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及高粘滞血症等长期对肾组织的损害,导致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衰竭。MM 并发CRF 特点为:①贫血出现早,与肾功能受损程度不成正比;②肾损害以肾小管间质为主,临床多无高血压,有时甚至血压偏低;③双肾体积多无缩小。

(5)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MM 病程中约有半数病人突然发生ARF,死亡率高,发生在肾功能正常或CRF 的基础上。主要的诱发因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及血容量不足,如呕吐、腹泻或利尿等;原有高尿酸血症,化疗后血尿酸急剧增高,导致急性尿酸肾病;严重感染;使用肾毒性药物。 (6) 代谢紊乱: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7) 尿路感染:约1/3 病例反复发生膀胱炎、肾盂肾炎,后者易引起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使肾功能恶化。

3. 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学检查:贫血程度轻重不一,晚期常较重。血片中红细胞呈鍲钱状,出现于血浆球蛋白很高的患者,约20%患者可出现少数骨髓瘤细胞。血红细胞沉降率高。 (2) 异常球蛋白:高球蛋白血症和血清M 蛋白、本周氏(凝溶)蛋白,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骨髓检查:具有特异诊断的意义。骨髓有核细胞多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当浆细胞在10%以上,伴有形态异常,应考虑骨髓瘤的可能。 (4) 放射学检查:确诊时多数患者X 线平片可发现广泛骨质疏松和/或溶骨损害,病理性骨折。

4. 肾脏病理

(1) 管型肾病:MM 肾损害主要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光镜下骨髓瘤管型伴周围多核合胞体巨细胞反应为MM 肾病特征性改变,其多见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番医

(2) 肾小球病变 ① AL 型淀粉样变:大量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肾脏各部分,以肾小球病变为主。晚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大量嗜伊红均质状无结构的淀粉样物质沉积。肾小管基底膜、肾间质、肾小血管均可受累。刚果红染色阳性,偏光显微镜下淀粉样物质呈苹果绿色双折光现象。免疫荧光与特异性抗AL 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② 轻链沉积病(轻链DD):约1/2 患者合并MM,光镜下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宽、硬化以及系膜结节。系膜结节性改变系轻链DD 重要特征。 番医

三、治疗方案

1、原发病治疗

主要依据血液(肿瘤)专科的意见

2. 肾脏损害的治疗

(1) 去除加重肾功能损害的因素: 纠正脱水,尽早发现和控制高血钙,避免使用造影剂、利尿剂、NSAIDs 和肾毒性药物,积极控制感染。 (2) 水化疗法: 除心衰和少尿或大量蛋白尿患者外,分次摄入足够液量,保证尿量>2~3L/天,以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内管型形成。 番医 (3) 碱化尿液: 减少尿酸和轻链在肾内沉积,预防肾衰。可口服和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维持尿pH>7。 (4) 防治高血钙: 轻度高钙血症:①进食钙含量低而富含草酸盐和磷酸盐的食物,减少肠道吸收钙,保证钠摄入量和水摄入;②利尿剂:口服呋塞米;③磷酸盐:每日口服磷酸钠1~2g,或口服磷酸盐合剂(配置法:磷酸氢二钠3.66g,磷酸二氢钠1g,加水到60ml),肾功能不全患者口服量应低于每日60 ml,长期服用可致异位钙化;④激素:泼尼松每日30 mg~60mg;⑤ 二膦酸盐:方法见上;⑥降钙素:5~10u/kg,经皮下或肌肉1-2 次注射,也可鼻喷雾剂200 u -400u,分次给予,主要不良反应时恶心、面部潮红。

高钙危象:①补液:危象者常有脱水,一般每日补液3000ml~5000ml 左右,但需根据心功能和尿量调整,首先补生理盐水,不但纠正脱水,且使肾脏排钠、钙增加;②利尿剂:容量补足后,静脉推注呋塞米40mg -80mg,必要时2-6 小时后重复;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40 mg -80mg;④降钙素:5~10u/kg,缓慢静滴6 小时以上;⑤严重高血钙可应用低钙透析。 (5) 降低高尿酸血症: 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0.1 g 0.2g,一日3 次口服,肾功能减退时需减量,与化疗同时合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白细胞分类。 (6) 抑制THP 分泌:秋水仙碱阻止THP 与尿本周蛋白结合,可能是通过减少THP 分泌及使THP 去糖基。秋水仙碱1-2mg/d,可减少尿中轻链的排泄。

v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