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汕地区非遗巡演,英歌舞表演,传统文化活化
我第一次知道潮汕地区的非遗巡演,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视频,视频里的英歌舞表演特别震撼。那时候我就特别想去潮汕地区亲自体验一番。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这几个城市,这里独特的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南方的大地上。
说到潮汕之旅,很多人都会想到潮汕美食,什么潮汕牛肉丸、卤鹅之类的。但是这次我重点关注的是这里的非遗文化。我去的那天,正好赶上当地的一个非遗巡演活动。巡演的街道热闹非凡,周围都是充满潮汕特色的建筑。潮汕的建筑和北方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这里的房子大多是潮汕民居,以“四点金”“驷马拖车”等为典型代表,建筑格局对称严谨,注重风水。这些民居白墙黛瓦,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巡演中的英歌舞表演最吸引眼球。英歌舞是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据说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表演的队员们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他们手持双棒,上下舞动,脸上画着独特的妆容,就像神话里的英雄一样威风凛凛。这舞蹈有很多独特的舞步和招式,据说每个动作都有含义,不像有些地方的表演,只是好看没内涵。我在旁边看了一个小时,都舍不得走。
在一个小景点里,我看到一位当地的老人给我讲了个故事。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就跟着长辈们一起跳英歌舞,以前这英歌舞可是每逢佳节或者重要活动才跳,现在不一样了,经常能看到这种表演。这让我想到了有些地方的非遗文化,像有些北方的民俗表演,在当地年轻人眼里都不稀罕了,传承都成问题。但在潮汕地区,这非遗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人们的生活中。
我还去了潮汕的一些小村落,那些地方相对冷门但很有韵味。在一个小村落里,我遇到了一家三口,是从北方来的游客。他们跟我说,来之前还担心潮汕太热不适应,毕竟这边夏季湿热,不像北方干冷。但真到了这儿,发现潮汕的美美食、美景和独特文化完全吸引住了他们。他们在村里住了一晚,体验了当地的民宿,那是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不像酒店那么生硬,倒像是住在老朋友家里一样。
除了英歌舞表演,潮汕地区还有潮剧。有次我在当地的一个广场上看到一帮年轻人正在唱潮剧。潮剧的唱腔独特,婉转悠扬,演员们的服饰精美华丽。可旁边有个年轻人小声跟我吐槽,说潮剧听起来好复杂,很多唱腔和发音都和他们本地的方言不太一样。我心想,这可能就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吧。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各地的戏曲风格都差别很大,就像江苏的昆曲和广东的粤剧,一个在吴侬软语的江南,一个在充满活力的岭南,各有各的特色。
在一个集市上,我还看到了很多手工艺品的售卖。那些手工制作的潮汕剪纸特别精美,图案都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故事或者生活场景。卖剪纸的阿姨跟我聊天说,这剪纸也是非遗,现在会剪纸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让我有点感慨,现在很多地方的非遗文化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传承困难。不像有些热门的非遗项目,被过度商业化,看似很红火,但实际上很多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韵味。
我在潮汕待了三天的时间,这三天的旅行让我对潮汕地区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一天我参加了一个非遗传承人的讲座,那位传承人说,现在潮汕的非遗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很多学校都会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好,就像在一些南方的城市,很多学校都会把本地的传统手工艺纳入到校本课程里面,像苏州的刺绣课,杭州的南宋官窑陶艺课等。
在南澳岛游玩的时候,我遇到了几个大学生。他们来南澳岛做关于潮汕非遗文化的调研。他们告诉我,在他们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潮汕非遗文化很有魅力,但是在向外推广方面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说在一些在线旅游平台上,关于潮汕非遗项目的介绍和线路规划还不够完善。这就像一些海边的小渔村,风景很美但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很多人并不知道。
在这次的潮汕之旅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潮州的古城里,有一位大叔,他会用潮汕方言给游客讲述这里的历史文化和非遗故事。这让我觉得,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人群特点进行创新。北方游客可能对豪爽、直白的讲解方式更感兴趣,而南方游客可能会喜欢细致、讲述历史文化底蕴的方式。这就像我们在旅行的时候,不同地区的美食口味不同,南北游客接受度也不一样。
这次潮汕之旅,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我在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汕的非遗文化会越传越远。但这其中会不会因为过于追求商业利益而丢失一些本来的东西呢?我也很好奇,在其他的非非遗文化旅游地,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呢?
在揭阳的黄岐山脚下,我有幸观看了另一场英歌舞表演。这里的表演场地比较小,但表演的热烈程度丝毫不减。舞者们如同被注入了无限活力的精灵,双棒挥舞得虎虎生风,那节奏分明的鼓点仿佛是古老岁月的回响,一下下敲打着我的心房。周围观众的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沉浸在这浓郁的潮汕文化氛围之中。
我在现场还看到一个小男孩,他和爷爷一起在观看表演。小男孩的眼睛紧紧盯着舞者们,充满了好奇与兴奋。爷爷则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给小男孩讲述英歌舞的由来和一些小细节。这个画面让我深深感受到,非遗文化就在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之中。这就像我在东北旅行时看到的那种家族传承的传统手艺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们始终坚守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
在潮汕地区旅行,交通还算比较方便。市内的公共交通可以到达很多著名的景点,就像在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一样方便。但我发现有些比较偏远的小村落,交通就不是很便利了。这可能会影响游客对这些地方非遗文化的探寻。这也让我联想到一些山区的古老文化村落,交通不便使得游客寥寥,文化传承也面临困境。
在潮汕地区的几天里,我不禁思考起传统文化的活化与传承。像潮汕非遗巡演和英歌舞表演,它们在当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文化传承的成功范例。但还有很多非遗项目,在传承的路上艰难前行。我想,每个地方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不能盲目跟风。这就好比南方的一些小众旅游景致,虽然景色迷人,但如果不根据自身特色去打造旅游项目,就很难吸引游客。
我还记得在潮汕的一个小茶馆里,听到两位老人聊天。他们说以前潮汕的非遗文化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像英歌舞是用来庆祝节日、庆祝丰收的,潮剧是大家闲暇时光的娱乐节目。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活动的场合适应性需要重新调整。这就像南方的古镇旅游,在保留古镇原有韵味的同时,也要适应现代游客的需求。
潮汕地区的美食也是非遗文化的一部分,像潮汕的粿品,制作工艺复杂且独特。我曾经试图自己在家做,但发现远远没有那么简单。这就像那些传承多年的传统手工艺,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技艺底蕴。这也说明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其背后文化内涵的传承。
这次潮汕之旅已经结束,但潮汕的非遗文化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想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潮汕的非遗文化又会以怎样新的形式继续活化传承呢?这对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传承又会带来哪些启发呢?
书眼
难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