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以新质生产力来推动,其核心特征是全要素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在浦东,许多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随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生产效率。
在所有能够利用的屋顶铺设太阳能光伏板,实现100%绿色电力转换;采用绿色设计,引进包括制药工艺设施以及风机、锅炉等一系列低能耗、高效率的国际先进设备,助力节能增效。在电能使用方面,基地电力系统投入power scada硬件系统及管理分析软件,掌握电能使用的全部关键节点;此外,基地持续优化锅炉与蒸汽输配系统,减少蒸汽使用,从而降低天然气的消耗等……一系列针对“碳中和”目标推出的创新举措,在位于浦东张江的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基地内随处可见。
记者了解到,自落成以来,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基地持续加大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探索可行的脱碳途径。以“药盒减重”为例,每种药品都有药盒,而作为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勃林格殷格翰率先在生产过程中把纸张的克重降下来。
“比如,一款药的纸盒,我们原先用的是300克每平方米的纸张,现在已经降到了将近250克每平方米。按照用量,每年节约大概62吨的纸浆,相当于1100棵树。”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雪林介绍,“我们还把生物技术应用到化学原料药的制造过程中,其实这些新型的技术都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服务的。”
今年的浦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三大先导产业、六大硬核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着力打造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结构等。
以数字化、绿色化等改造为切入,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正在探索推进工业化的全面迭代升级。
浦东跨国企业Cytiva(思拓凡)经过多年的探索,今年1月在其位于浦东张江的中国总部内发布《2024全球生物制药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提到,调查发现,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在数据分析、自动化、云技术、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效率均领先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浦东,不少企业早已成为“先行者”。如Cytiva(思拓凡)公司已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公司的“全过程”中,并还在不断探索“节能减碳”的新模式、新办法。Cytiva中国总裁李蕾表示,“未来,我们将推出更多绿色、智慧、灵活的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携手合作伙伴加强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
在浦东,探索“全过程减碳”正加快步伐。如继一期、二期工程之后,施耐德电气打造的全新数字化和自动化的“零碳工厂”——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三期工程在浦东落成。随着6500平方米的全新厂房投产,一年多来该工厂产能已达成了最初设定的提升30%目标。在上海气候周2024浦东论坛上,上海浦东新区绿碳碳中和研究所(绿碳所)发布了《中小企业碳台账评价体系-碳流量表编制与应用》研制报告和一套信息系统,并启动了中小企业双碳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减少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加快形成产业“绿链”。
文字:杨珍莹
编辑:倪竹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