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辽大战:军事上明明可以吊打契丹,后晋为何被契丹给灭了呢?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1-21 09:28:23

文|老达子

本文共2870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前言

“明宗爱婿反河东,契丹臣子成帝业。

虎口难投一纸书,雁门已送诸州牒。”

——摘自明末郭之奇《后晋二主》

说起五代十国的后晋,可能很多人的评价都不是很好,毕竟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是通过叫耶律德光爸爸、并且割地给契丹换来的皇位。经过他多年来的卑躬屈膝和精心治理,后晋王朝的国力也有所提高。

曾经2次击败强大的契丹,甚至让辽太宗耶律德光骑着骆驼狼狈逃窜才捡回一条命。那为何后晋最终还是被契丹所灭呢?今天老达子就来带大家一起回顾下后晋和契丹之间的多次较量,探讨一下后晋为什么会被契丹给灭了呢?

晋辽大战背景:石重贵不再对契丹称臣

清泰三年(936年),卖国求荣的石敬瑭借契丹之手建立了后晋王朝。作为回报,后晋对契丹称臣,并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石敬瑭的这把牌打得实在太烂了,因为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出的后果就是黄河东北部的北方土地无险可守,让后晋赤裸裸地暴露在外族(契丹、女真和蒙古族)面前,也为后面四百余年外族的频繁进犯埋下了隐患。

石敬瑭死后,二十九岁的石重贵继位,是为晋出帝。石重贵比石敬瑭更加昏庸,朝堂之上很多重要岗位都是尸位素餐,下面方镇的将军横征暴敛,再加上天灾频频,可以说此时的后晋简直一地鸡毛。

但是在对契丹的态度上,石重贵比石敬瑭强硬不少,他表示不再对契丹称臣了。石重贵的强硬是有底气的,自从后晋统一中原以后,疆域辽阔,人口翻倍,还有十万精兵,谈不上碾压契丹,但还是能和契丹掰掰手腕的。

耶律德光多次南侵后晋,但都铩羽而归

再看契丹这边,自从耶律德光得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契丹的国力也大为增强。后来他又改国号为辽,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改革,使大辽王朝一度成为中国东北部最强大的一个王朝。当然,这是后话了。

对于后晋不再称臣的态度,耶律德光表示很生气,而且生气的后果很严重。

“命赵延寿、赵延昭、安端、解里等由沧、恒、易、定分道而进,大军继之。” ——《辽史》卷4

晋开运元年(944年),耶律德光决定要用武力教训一下后晋,亲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很快便攻破贝州,随后抵达元城,开始对黎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而这时的石重贵却想重修旧好,耶律德光表示除非“割河北诸州,及遣桑维翰、景延广来议”(辽史卷4)。

后晋肯定不会同意的,只能拼死抵抗,可能连石重贵自己都没想到,后晋的顽强抵抗竟2次大败契丹,大大提升了后晋的士气。

后来在澶州城北双方再次交战,在晋军的万弩齐发下,辽兵的骑兵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战况非常惨烈,双方都死伤无数。最终,耶律德光不得不撤兵退回辽境。就这样,耶律德光的第一次南侵并没有吃到太多甜头。

不甘心的耶律德光很快发动了第二次南侵,这一次打得晋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直接进逼到邺城城下。张从恩和马全节见契丹势头正盛,决定避其锋芒连连后撤。直到石重贵决定御驾亲征以后,后晋大将才开始率军反击,先后攻破泰州、满城、遂城等地。

而一路势如破竹的契丹大军,没想到在白团卫村吃了败仗,耶律德光骑着骆驼落荒而逃。可后晋主帅杜重威因为怯战,并没有追击,错过了歼灭契丹的最好时机。于是,耶律德光的第二次南侵可以说以惨败告终。

接连2次打得契丹铩羽而归,晋出帝有点飘了。他开始扩建宫殿,大肆搜罗天下奇物,开始玩物丧志,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了。所谓“天欲令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晋出帝并不知道,他的后晋王朝马上就要走到尽头了。

中渡桥之战:后晋灭亡

越挫越勇的耶律德光并没有打消南下的念头,大辽王朝这边是磨刀霍霍,可后晋王朝却是歌舞升平。耶律德光即将发动他的第三次南侵,而这一次,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这次他不再强攻硬刚了,而是选择了智取。

他让赵延寿假装投降后晋,并且送假情报给后晋,想引蛇出洞。刘延祚谎称瀛洲城的契丹守兵不到1000人,请求后晋派兵出击,他作为内应一举拿下瀛洲城。得到这个“好”消息,晋出帝立马任命杜重威为帅势必要拿下瀛、莫二州。

因为瀛、莫二州的战略位置对于后晋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一旦控制了这两个州,后晋就能确保黄河南岸的安全了。

就这样,晋军并没有辨别情报的真伪,就仓促出击,导致中了辽军的埋伏,困守中渡。危急之下,大将王清向杜重威建议,不能死守这里,必须要想办法突围出去。

说完便率领前锋开始突围,就在王清在前面奋勇杀敌打得契丹退却的时候,杜重威并没有派兵增援,绝望无援的王清只能拼命厮杀,最终他和他的部下不敌契丹而全部壮烈牺牲。

“今大军去恒州五里,守此何为!营孤食尽,势将自溃。请以步卒二千为前锋,夺桥开道,公帅诸军继之。得入恒州,则无忧矣。”威许诺——《资治通鉴·后晋纪·后晋纪六》

之后,契丹骑兵连夜击降栾城,切断了晋军的粮道和退路。耶律德光以拥护杜重威称帝为由诱降他,喜不自禁的杜重威立马举了白旗投降,可他的士兵们却都哭得不成样子了。

重威告以粮尽出降,军士解甲大哭,声震原野。——《新五代史·杜重威传》

听说前线的杜重威已经投降,其他州的大将也纷纷向辽军投降了,辽军直扑汴梁,一路畅通无阻。可怜的石重贵一边骂着杜重威,一边含泪写着投降书,至此,后晋宣布灭亡。

耶律德光登崇元殿,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辽国。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灭了后晋,当上了中原的皇帝。

后晋明明实力很强,却被契丹攻破?1、晋出帝年轻气盛

面对耶律德光的假装投降,晋出帝太轻敌了,以至于上当受骗。他还声称要“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他是在是太年轻了,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兵者,诡道也。

2、石重贵不知道收买军心

当时的中原大地正遭受着天灾,底层百姓饱受蝗灾和旱灾之苦。在如此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石重贵还在搜刮百姓,掠夺百姓的财富。而且这些掠夺来的财富,还不是给军队备战用的,而是据为己有了,离不离谱?昏不昏君?

《资治通鉴》上有明确记载:四方贡献珍奇,皆归内府;多造器玩,广宫室,崇饰后庭,近朝莫之及;作织锦楼以织地衣,用织工数百,期年乃成;又赏赐优伶无度。”

后来晋军多次战胜契丹,士兵士气非常高涨,作为皇帝,石重贵理应来个犒赏三军。可是,他却宁愿把钱赏给戏子,都不去犒赏三军。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让底下的士兵们感到寒心,所以到了关键时刻,就没有将士为晋朝卖命了。

3、杜重威一直是心怀鬼胎

在白团卫村之战中,晋军明明已经击败了契丹,可杜重威竟然不去追击溃逃的敌军,这是带着明显的私心的。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真灭了契丹,自己的的帝王梦想就彻底没戏了。

只要契丹还在,他才有可能找机会灭石重贵称帝,所以中渡桥耶律德光的劝降刚好说到杜重威的心坎里去了。

老达子说

其实契丹灭后晋应该是可以预见到的:

看契丹这边,在在辽太宗耶律德光多年的发展下国力强盛,他依旧采取胡汉分治的统治理念,一手抓农业,一手抓畜牧业,契丹国的经济实力可以说是蒸蒸日上。

而后晋这边呢?晋出帝石重贵在位期间,基本没有什么惠民之举,天灾之年还派出恶吏,分道刮民。再加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手握重兵的各个节度使都藏有私心,即使契丹不南下,后晋也早晚得被石重贵折腾死。

最后已经成俘虏的石重贵还在大骂杜重威呢,难道他不知道自己也有问题吗?

0 阅读:3

老达子爱历史

简介: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