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父母能记住你小时候的许多事,可你自己却完全想不起来?这不是因为你笨,而是一种叫“婴儿健忘症”的普遍现象。过去科学家认为,婴儿的大脑还没发育好,根本记不住具体的事。但2025年3月,《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等机构的团队发现:婴儿其实能记住事情,只是长大后“想不起来”了。为什么这些早期记忆会消失?答案可能比我们想的更复杂。
科学家找了26个4个月到2岁大的婴儿做实验。他们让婴儿看各种图片,比如人脸、玩具和风景,然后用脑部扫描仪记录婴儿大脑的活动。研究发现,当婴儿看到重复的图片时,他们盯着看的时间会变短——这说明他们认出了这些图片。同时,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区也会变得更活跃,尤其是1岁以上的婴儿,海马区的活动强度比1岁以下的高了63%。
实验过程并不容易。婴儿很难安静配合扫描仪,科学家们想了很多办法:用毛绒玩具安抚他们,用温热的毯子包裹,甚至设计了会散发奶香的安抚奶嘴。经过多年努力,他们终于发现:婴儿从4个月大就开始用海马区“存记忆”了,但1岁前的能力比较弱。
更有趣的是动物实验的启发。科学家训练小老鼠记住逃生路线,等它们长大后,似乎“忘记”了怎么逃生。但用光刺激它们大脑中存记忆的细胞后,这些老鼠又能准确找到出口。这说明记忆可能还在大脑里,只是平时“找不到”。婴儿的情况或许类似——他们的大脑存下了记忆,但长大后不知道怎么“打开”这些记忆。
最终,研究团队得出结论:婴儿记不住小时候的事,不是因为“没记住”,而是因为“找不到”。就像你把钥匙藏在家里某个角落,明明知道它在那儿,却怎么也翻不出来。这种“找不到”的原因可能是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连接的变化,也可能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关。
这项研究改变了我们对婴儿记忆的理解。那些看似消失的童年记忆,或许一直在悄悄影响我们——比如婴儿时期感受到的温暖和安全,即使想不起来,也可能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对于家长来说,不必担心孩子“记不住”,因为每一次互动都在塑造他们的大脑。
科学探索就像拼图,这项研究填补了重要的一块,但谜题还没完全解开。未来,科学家还想追踪这些记忆是否能随着成长被重新唤醒,或者是否会影响成年后的行为。婴儿健忘症的存在,也许正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如果记得所有细节,我们的思维可能会被太多信息淹没。遗忘和记忆的平衡,让人类既能学习新事物,又能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