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黄山书画院院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西藏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
李小可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中国画,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协助父亲李可染创作、生活,并在父亲的指导之下系统研习中国山水画。80年代起先后三十余次深入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甘肃等西部藏族地区进行写生及摄影创作,体验生活。近年来多次赴黄山、太行山、燕山等地写生。艺术创作在继承中国画传统和李可染艺术精神的同时,以开放的态度,注重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深度地直面生活、时代,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在重体验的基础上重表现,形成了特殊的水墨表现风格。古都北京、西藏、黄山成为艺术创作《水墨家园》系列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鲜明的绘画语言、风格受到专业界的肯定和好评,同时得到海内外收藏界的关注和欢迎。2003年开始创作《藏迹》系列的版画作品,以对藏地特殊视角的人文关注和视觉表现的探索引起了美术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多年来积极参与公共美术事业的推广普及,坚持中国山水画的教育,培育出一批中青年山水画画家、学生。策划了很多重要学术性的美术展览,并且特别关注西藏美术事业的发展。2005年以来赞助、策划了《雪域彩练》《大美西藏》西藏当代绘画展,为推动西藏当代绘画发展做出努力。2015年8月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特为天安门城楼合作创作巨幅山水作品《众志成城》。水墨及版画作品被诸多美术馆、重要机构、海内外藏家等收藏。
李小可北京系列作品李小可 《神路街的雪》 2008年 69×68.5cm
李小可《大栅栏》 2009年 69x69cm
“写生”是艺术家将大自然赋予的感动与传统程式化表现形式及个人审美选择连接起来的重要环节,是对自然、传统的再发现、再认识,是山水画基本功练习的重要一环,最具活力与生机。写生是艺术家心灵直面瞬息万变的客观世界,能让传统与当代文化以及个人的表现经验发生碰撞,激发无限的创作灵感,推动审美领域的新发现。
——李小可
李小可《宫墙》 2004年 94.5×95.5cm
李小可《宫墙外》 2005年 69.5×137cm
李小可《宫雪》 2003年 68x68cm
写生,也是“李家山水”的精髓,所以一直以来,我非常注重写生,每年我的学生都要组织至少两次一个月以上的写生,这些年去过北京十渡、安徽黄山、宏村,河南郭亮、太行山,山西王莽岭,江西婺源,内蒙古乌海,贵州黔东南苗寨等,我也每次都到现场示范创作,为他们授课、改画。
—— 李小可
李小可《后海夏韵图》 2010年 68x68cm
李小可《清明时节》 2001年 68x68cm
李小可《晴雪》68x68cm 2012年
写生也是锻炼艺术家如何把你感受到的丰富客观世界归纳、简化,语言结构、笔墨化、程式化的笔墨表现的基本功练习。写生也是对你要表现的基本内容,山、石、树、屋、水环境造型写生,也是艺术与生活、传统三要素,碰撞最具生气、经验的创造过程,写生是锻炼艺术家对景选择、意匠、结构表现创作的联系。写生是艺术创作中的采,同时艺术家不仅写生是采,而人生的体验、选择与关注也是一种采,精神与感悟的采。
——李小可
李小可《水墨家园》 2009年 150x690cm
李小可《天坛》 2005年 90x96cm
李小可《午》 2008年 68×69.5cm
进行写生训练,通过毛笔把客观事物转换成具有绘画性的结构关系和笔墨语言的表现,而这个表现是经过我们每一个人的特殊性的视角转换。对景写生,实际上是艺术家与客观事物的碰撞与对话的过程,也是对人文历史的记录。
——摘自:《李小可艺术备忘录》
李小可《夏》 1998年 78×151cm
李小可《雪》 2010年 68×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