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是一种跟麻雀差不多的小鸟,不过,它却凶名在外,有着“鸟界屠夫”之称,而这个称呼就源于它喜欢把猎物的尸体挂在带刺的植物甚至是铁丝之上。但事实上,它的这种行为其实是有苦衷的。
那么,伯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鸟?它挂尸的苦衷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63f374602fa87935c0acc13bba90e0.png)
被伯劳挂尸的蝼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f709e639a7a0a874aa6bfc4dc6c059.jpg)
伯劳在我国古人眼中就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比如在三国时期曹植的《曹子建集》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大意是周宣王的一位大臣尹吉普听信后妻的谗言将孝子伯奇杀害。突然一天一只鸟在院子里鸣叫不止。大臣就问它是不是伯奇,如果是的话就跟他回家,结果这只鸟果真跟着大臣回了家,大臣特别感动,马上假装让后妻拿来弩箭,还说要射死这鸟,没想到一箭把后妻射死了,算是安慰儿子的在天之灵,“伯劳”(伯奇劳乎)就是这么来的。由此可见,在古人眼中伯劳是孝子的代名词。
而在“劳燕分飞”中劳其实就是指伯劳,这个成语的大意是指夫妻别离,可见伯劳也是爱情的象征,事实上,伯劳鸟在现实中也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abd44e1783729b113eae2b892fb5635.jpg)
不过,在《昭明文选》中人们却对伯劳的态度截然相反:“伯劳,顺阴阳气而生,贼害之鸟也”,这可能是人们发现了伯劳“挂尸”后才有的一个描述。
不管怎么样,任何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其实伯并非一种鸟的名字,而是雀形目伯劳科下32种鸟类的统称,它们广泛的分布于欧、亚、非以及北美大陆上,在我国也有多达15种伯劳。作为雀形目下的鸟类,伯劳的体型比麻雀大一些,平均23厘米的体长,不同于大多数雀形目成员杂食的食性,它们几乎是纯正的肉食性鸟类,主要猎物以昆虫、蛙类、蜥蜴、小鸟以及鼠类为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1b576472f572f2f9306fb37e47a162.jpg)
在我国分布的15种伯劳中,以棕背伯劳最为常见,它的体长大概在 24 到 28 厘米,脑袋、脖子还有上背是珠灰色的,往后到腰部就慢慢变成棕黄色啦。脑袋侧面有黑色的贯眼纹,翅膀和尾羽大部分都是黑色的。下巴和喉部是纯纯的乳白色,身体下面是灰白色。夏天的时候在山野里栖息,冬天就搬到平原去,喜欢在草坡上稀疏的树旁或者农田、村舍的附近。
当然,“挂尸”并不是棕背伯劳的专属,而是绝大多数伯劳都有的一个习性,不过,这个习性并不是因为它们凶残,而是被逼无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a61c19f65ccaf07ceb0ed7cd760e9cd.jpg)
伯劳之所以会“挂尸”无非就是四个原因,这四个原因不但与身体结构有关,还与繁育后代以及食物的季节变化有关,下面我们就分开来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身体结构。食肉的鸟类通常都是大型的猛禽,它们除了有一个尖锐的喙外,还有一对强壮有力的腿以及尖利的爪子,比如猫头鹰、老鹰,它们在进食时通常都是用爪子按住猎物,然后用喙去撕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f3185bb62509c9f2d0f0cf56b9c2896.jpg)
但是伯劳不同,作为一种小型的鸟类,它的腿很纤细,而且也没有所谓的尖锐的爪子,这种身体结构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吃小昆虫时还无所谓,一旦猎物的体型超过了它的嘴巴大小就没法生吞了,而且还没法用爪子按住去撕裂,这使得它们只能寻找一些带有棘刺的植物,将猎物挂上,然后再去将猎物撕成合适吞咽的大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870b9f55d1f71aacb926201eaf9cba2.jpg)
第二:繁育后代所需。大多数的动物都有它求偶的方式,对于鸟类来说,求偶更是一个技术活,根据种类和习性不同,有的鸟是通过婉转的叫声来吸引异性,比如百灵鸟,有的则是除了叫声还有有舞蹈,甚至还需要制造一个求偶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极乐鸟科下的鸟类了,它们求偶需要打扫出一个求偶场,还有复杂的舞蹈,最终才能找到对象繁育后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360ffffe532ac4b9053a929163a177c.jpg)
正在求偶的华美极乐鸟
而伯劳既没有婉转的叫声,也不会舞蹈,所以它只能在“彩礼”上下下功夫,而雄性伯劳在求偶前,需要大量的囤积彩礼,彩礼就是猎物。如果将捕猎到的猎物放在地面上,会迅速的被其他的食肉动物带走,它只能放到树上。
但是,像花豹这种大型的食肉动物因为捕猎的猎物大,所以挂在树杈上就可以了,而伯劳这种小型鸟类的猎物根本没法挂在树杈上,因此,它就只能另辟蹊径,将猎物挂在棘刺上,通过多挂猎物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实力,从而赢得对方的青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2e635977634ae01b6314741754db9d.jpg)
第三:应对变数。大多数的伯劳属于留鸟,它们不会迁徙,这就意味着它们要经历一年四季的变化,尤其是它们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温带地区,冬季是非常漫长且明显的。
到了冬季,它的主要猎物迅速的减少,首先就是各种昆虫都蛰伏了起来,蜥蜴和蛙类也纷纷进入了冬眠期,就连不冬眠的老鼠们也在秋季囤积了粮食减少冬季外出的次数,这使得伯劳到了秋末开始就要进入食物极度匮乏期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90a08f12fc56b40126dc5131fff74e.jpg)
除此之外,大多数的鸟类是有储存食物的器官的,就是嗉囊,有嗉囊的鸟类应对食物匮乏的能力要更强,比如南极的帝企鹅,它们在孵化期是夫妻轮班的,但是一次轮班就长达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它们还要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带来食物,此时一个大大的嗉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伯劳是没有嗉囊的,这使得它们对食物的储存、吸收能力变得比较差,这种习性逼迫它们的进食节奏要更快。为了应对食物匮乏和严寒,它们就会在秋季大量的捕猎,而风干显然是保存肉最好的方法,于是,“挂尸”就出现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1f387473a4460d7604c80338f51af2.jpg)
第四:领地的标志。独居的食肉动物通常都有很强的领地意识,这一点在哺乳动物中最为明显,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标记领地靠的是自己的尿液和粪便,这里面含有的信息素能够对同类起到警示作用,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打斗。
而伯劳“挂尸”其实也是标记领地的方式,简单的说就是当同类看到已经挂有猎物的树木时,就会主动的远离。早在2000年,鸟类学家Antczak et al.就对伯劳的“挂尸”行为进行了为期3年的研究,研究发现伯劳挂尸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隐蔽在茂密的树叶下的,这是伯劳的食物,而一小部分则是挂在非常显眼的位置的,这些猎物通常不是用来食用的,因此,这就是它宣誓自己领地的一种方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ee16aab67401ebf4f41a9812d6c191.jpg)
虽然在我们看来一些动物的习性有些残忍,但其实这都是它们不断的适应变化的环境的结果,而不是它们的本性,换句话说,它们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伯劳的“挂尸”也是如此,它们这个行为多数的原因都是被逼无奈,如果没有这种习性,它们就会被大自然优胜劣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