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馆子我爱吃,但我未必告诉你——soundcoreLiberty4声阔降噪舱2代

耳机林sir 2022-12-09 17:50:32

问大家个问题,你吃馆子爱吃哪种?

是喜欢说去最有热度最排队的,还是爱找个没那么多人知道,但是很有特色很好吃的地儿?

我肯定是喜欢后者的,一来我的性子就不喜欢凑热闹不喜欢排队,二来疫情当下出差什么的都变少了,最大的乐趣也就是约上三五好友,天南海北的胡乱聊一聊,觥筹交错的醉一醉,这种情况下选个有意思但人不多的地方,才不耽误交流,才不耽误状态。

说起来,声阔如今在TWS这个领域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这样的一家店,说火吧,火不到苹果那般睥睨天下,论起销量恐怕比OV华米这些手机品牌也会差着一些。可是也没谁敢小瞧声阔,因为他为数不多的几款真无线产品,却款款都依靠自己“精品”级的品质,和独有的卖点,实打实了收获了不少拥趸。这些人大多不言不语不吵闹,而你会惊奇的发现当声阔又出了一款新品之后,他们又都买了,这种口碑和信任的互相叠加,实属可贵。

本文主角soundcore Liberty 4,说起这个编号可能有些朋友会闹不明白,其实它的前作应该是声阔去年推出的旗下第一款主动降噪产品Liberty Air 2 Pro,Liberty Air 2 Pro中文名是降噪舱,而手上这款soundcore Liberty 4中文名是“声阔降噪舱2代”,它们兄弟俩是柄状设计,跟豆状设计的“小金腔”系列算是两条并行的产品线。

哎呀……这么说来,降噪舱一代推出至今也快两年了,这两年我压根没听过谁跟我抱怨声阔的品控问题返修问题,买着去用大都用得很顺手很舒服很满意,不过既然降噪舱2代已经就位,就像是你喜欢的馆子说重新装修了下,那想必大家都会很好奇它的改进都有哪些,要不要再去尝尝?

声阔降噪舱2代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创新入耳式健康监测、多场景空间音频、新一代专利ACAA 3.0同轴双单元声学架构、以及降噪优化,这四个方面。

先说功能,声阔降噪舱2代作为声阔旗下最主打系列的最主打旗舰型号,功能性方面还是比较到位的,什么一键闪连、多设备连接、单边三麦克风通话降噪、低延迟、最长28小时的长续航、快充功能这些东西,你都不用担心。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操作方式也做了变更,改成了捏击耳塞柄来操作,捏击一次是播放暂停/接电话,捏击两次是切换降噪模式——这种操作方式,实测下来它的误操作率和麻烦程度,都是优于敲击触控区的,毕竟两个手指“拿捏”这种动作更易于行进中的相对定位,这是一个让耳机“更好用”的改进。

然后呢,这款耳机引入了创新入耳式健康监测,说人话就是,它把心率、压力、运动记录和颈椎提醒的功能,藉由耳塞前腔内置的健康监测传感器来达成,四舍五入这是准备要抢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业务了。这个功能对于注重运动和健康的人群来说,它是好玩的和有意义的,而对于所有人来说这无疑是具备新鲜感的。

多场景空间音频这件事,就很有趣了——最近一段时间,我接触了不少以空间音频为卖点的TWS,它们一般走的是三种思路,一种是苹果为代表:我有自己的音源平台,在音源端我就把空间音频的因素给融入了进去,然后再通过自家手机和自家耳机的链路,做算法回放。这个别的品牌让你复现你都没法复现,的确占尽先机。

可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安卓用户没可能说因为这件事就立马转投苹果阵营,而空间音频这个东西呢,如果做不到它只是个噱头是,做得好则确实有不小的意义,在主观听感上能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那么就随之生出了另外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纯算法弥补流,就是我甭管你这个歌录的时候是啥样,我自己有一套音频算法,生生把你的空间音频算出来,给消费者营造一种更大更活泛(也可能是更空灵)的场感,这种事情在模拟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在数字时代则成其为可能,当然它由于与音源之间没有必然的配合,所以存在一些概率缺失,可能变得很好听,也可能变得很别扭。

这个算法,声阔降噪舱2代给到了你,而且据我主观听感来说,它给得十分成熟,其自然程度甚至可以用“惊艳”二字来形容——这不再是那种你听个新鲜赶紧关掉的程度了,它的多场景空间音频,可以让我一直开着听而不觉得违和,也就是说它对声场活性和真实性的算法塑造,已经可以大致抵消其带来的乐器失真和空间失真度,这实际上很了不起了,目前真无线里没几个能做到。

另一种是陀螺仪玩法,这个跟上面那条并不冲突,但是要花成本在耳机里内置陀螺仪芯片,所搞出的效果就是乐队/歌手就在你正对面,你往左扭头他们就转到右边,往右扭头他们就转到左边。这个玩法会带给消费者挺大的新奇感,很直观的增加卖点。而它的及格线则在于敏锐程度,不能说我脑袋都完全转过去了,过一秒你的声音才调整过去,那我要是自己跟这儿拨浪鼓你跟不上,不就没意思了?

声阔降噪舱2代也把陀螺仪加了进来,在App里归为空间音频的“头转跟随”模式,手机上一调就有。其实时程度说不上非常敏锐,不过也还是比较快速自然的,与其相当自然成熟的空间效果结合,能带给消费者比较不错的体验。

至于音质——实际上声阔在“降噪舱”这条线上是没有像“小金腔”系列一样默认采用圈铁单元的,这会给人造成一种“小金腔”更重音质,而“降噪舱”产品线更重视综合功能的印象,然而实测下来,我还真不敢这么说。

声阔降噪舱2代首先在单元上采用的是新一代专利ACAA 3.0同轴双单元声学架构,这是该品牌最精研也最有心得的架构再升级,绝对不是说这一款找你做方案采购,下一款我们比价换一家这个玩法,在声音上可谓是相当的有追求有要求,加上LDAC的支持,以及这个不用我多说大家看图的音嘴设计——有些产品是靠厂家自己去宣传的,但有些产品,你看它给了你什么,你视觉上就明白这是下了功夫的,对吧?

实际听感来说,声阔降噪舱2代是一款信息量十分丰富淋漓,而三频分布稍微倾向中低频的产品,它的低频紧绷厚实,兼具了相当棒的信息量和密度+高速回弹+合理残响,这意味着这不是个温吞水的低频,而是说充满了力量和密度,又给出了很棒的速度和细节,可能你要是很喜欢温情脉脉的话会嫌它太现代且稍稍凌厉,但这无疑是个喂得很饱的低频;中频同样有解析有结象,扎实分明规矩工整,听起来不是便宜货的东拼西凑劲儿,而是实打实的能给你内容给你能力给你东西,当然了它不算染,稍微沾点流行味儿也稍微给些宽松氛围,但是不染;高频呢,这个高频由于中低频能量感比较鼓囊囊的,它就不会很抢戏,但好在延伸真的很OK,给你优良而顺滑的亮度和空间感,给你忠实而不走样不夸张的高频信息展现,十分的有一说一。讲起来三频里这个高频反而更不刻意更自然,虽然它是打辅助,但它打的就很高明。

于是,声阔降噪舱2代的整体听感大概是这么几个关键词:它大体直白且少失真,泛音和舒缓氛围还是给一些的,听起来不会乏味。而在每个细节上都兼顾了敏锐度和饱满扎实,结合其相当不俗的细节表达力,使得它听起来是个旗舰级的场面,旗舰级的信息量,且有着旗舰级的骨肉丰满,且不染于是不挑音乐,拿它随机任何音乐播放,你都能感受到一种在真无线里信息量给足但态度上不夸张而颇为真实的表达。

降噪这块儿,我就俩字:成熟。

其实这种成熟不光体现在这款产品上,也不光体现在降噪上——声阔这几年,老用户应该也都有所察觉,他们不是说有个啥技术我赶紧抢个首发,他们总是把技术尽量吃透磨好了,才放在产品上。比如之前说过的第一代降噪舱,明明是他们第一款降噪真无线,却在降噪表现上出乎意料的成熟,这种大将之风在二代降噪舱上表现得更具体:他们把App里的功能给精简了,直接把降噪变成了全自动,不要那么多可调模式了,因为实际上消费者懒得调,往往会停留在一个模式就不动弹(TWS用户嘛,肯定是怎么懒怎么用对吧?),所以这次他们的降噪精简为一个智能模式,但就这么一个模式,却让我怎么换环境都察觉不到内在的切换突兀,一切都很顺滑,但又都很有效,降噪深度也没刻意标多深的数值,可是比起一代来说明显是又进步,不光又进步了降噪深度,还进一步弱化了负压效应……

这就只能服气了,这么沉得住气又用心优化的品牌,真的,我希望更多人去买他们产品,太不在意噱头但是……太用心了。

大概总结的话就是:这个产品,降噪悄咪咪的做得十分成熟,音质不声不响的升级到了一个很经得住考验的地步,又加入了健康监测和空间音频玩法,我喜欢的开盖小夜灯依然还在,我佩服的本体品质感和高品质也都还在。

所以,如果有这么家馆子,老板说不想乱做连锁,但是细节上不断在用心,而你稍微留意就能发现每次来吃,人都花心思做了一些自我突破,一套套的都很合你心意,那么……

那么你是会介绍你所有朋友过来一起吃?还是会担心你介绍的人太多,导致他们生意太好你失去了一片自留乐土呢?

嘿嘿,你好好琢磨琢磨,你会选哪种???

0 阅读:26
耳机林sir

耳机林sir

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