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社交媒体上一张热议图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个大铁锅里,白菜帮子层层叠叠高高竖起,锅盖甚至被顶得翘了起来,不少网友第一时间跑到评论区发问:“这锅里到底装了啥?
是恶搞图片吧?
甚至还有人猜测,“这不会是某种奇怪的艺术装置吧?
然而仔细一问,才知道这是山东名菜——酥锅。
而讨论的热烈程度,使“酥锅”迅速成为一股新的流量话题。
酥锅火了:从“锅盖顶不住”到全网热议的名菜其实,从这张照片中的场景看,大多数北方人可能并不陌生:一口大锅,堆满了整齐码放的白菜帮子,而且这些白菜帮子还高高凸起,把锅盖顶到了半空。
正是这种独特造型勾起了大家的好奇。
酥锅这种吃法,起源于山东的淄博一带,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过年必备名菜”,不少人甚至用“没有酥锅,年没法过”来形容它的重要性。
这次,正是因为一位山东网友发的照片火了,才让这个原本并不为外地人熟知的美味冲进了公众视野。
有网友说:“我也以为这是张恶搞的图,直到我看了制作过程,才知道它有多讲究。
那酥锅到底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以为酥锅只是随便把食材丢进锅里,那可就误会了。
酥锅的关键,在于每一道食材的精心处理和一层层的叠放工序。
底层一般压的是处理好的猪蹄、炸过的鲅鱼或者炖好的牛肉,接着再放炸好的藕片、炸豆腐块等,最上面用白菜帮子插稳,保证锅里的所有食材都无法移动,最后用白菜叶将上面的空隙全面覆盖。
这还不算完,山东人还讲究不能放一滴水,全靠炖煮时酱油和食材自身的水分,经过长时间焖炖,才能实现所有材料“完全融合”的效果,炖出来的酥锅是一锅独特的“酥锅味儿”。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酥锅也被叫做“北方的佛跳墙”,虽然成本相对低一些,但靠复杂的做法把不同的食材融为一体,说它是艺术也不为过。
不过也因为这道工序,让很多初次尝试的人摸不着头脑。
吃酥锅的讲究:冷热皆宜,冬天才能尝到的美味在酥锅火爆网络后,也有山东人出来强调:“我们做酥锅很严肃,冬天白菜最好,天气冷才能保证酥锅效果。
确实,酥锅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炖煮技艺,还在于季节性的讲究。
冬天的白菜青油鲜嫩,搭配其他食材能够最大程度展现酥锅的风味。
焖煮一夜后的酥锅,可以趁热吃,也可以凉透后吃。
有网友甚至指出,凉酥锅更有灵魂。
当一勺冻酱油与鱼肉、藕片或者豆腐融合成冻胶时,那种微微咸、层次丰富的味道才能真正体现酥锅的精华。
山东很多家庭会把炖好的酥锅直接放到院子里,第二天趁它结冻后吃一口,才会觉得特别满足。
对很多山东人来说,酥锅不仅是一道菜,更是充满年味和家庭记忆的一部分。
曾有网友写道:“记得小时候,姥姥总爱把酥锅放在黑色的大砂锅里,做好的酥锅常常放在院子里,盖着厚厚的棉布。
晚上闻着浓郁的香味入睡,早上打开锅盖,就忍不住‘偷咬’里面的白菜。
另一个人则补充说:“春节的记忆就是和家里人一起围着酥锅吃饭。
大人们忙着盛菜装盘,小孩子等着吃夹满‘琉璃冻’的藕片,暖和又香,又有趣。
”这种记忆不仅定格在个人的童年里,也是每年春节家庭团聚的重要一环。
结尾酥锅的爆火,或许只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偶然,但这也提醒了我们,家的味道、地方的年味,往往藏在那些看似寻常的菜肴里。
正如一位网友感慨的那样:“不是光为了吃味道,而是吃那种一家人在厨房忙碌、在一起过年的热闹劲儿。
当我们从酥锅这道菜里读懂了它的用心,也就更能体会到每一锅炖菜背后,那些不曾被说出口却历久弥新的温情与传承。
下次,或许你也可以尝试着在家煮一锅酥锅,体验一下属于山东年味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