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的共同记忆

小开说上海 2024-06-24 12:02:56

导读

这两天黄梅天,长三角潮湿闷热。其实,不光黄梅天,长三角吴语区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有些地方离得远,但文化风俗却惊人一致。

黄梅天

6月份,黄梅天到了。

这一阵总是伴随闷热、潮湿和落雨天。

时不时的小雨,让大多数户外活动成为泡影。这时候,就要考验家里衣物的储备了。

如果衣服少,又没烘干设备,那就搭僵了。

江鲜

长三角,特别是江苏、上海,对长江鱼鲜有一种特别执着。

家里来客人了,为了尊重,一定要有一道江鲜。

以前刀鱼比较常见,现在刀鱼价格上去了,就用其他江鲜代替。

黄鱼

浙江一带,对黄鱼有接近疯狂的崇拜。

宁波移民,则把这种黄鱼崇拜带到了上海。

现在大黄鱼基本都靠养殖了,要吃野生的只有小黄鱼了。

硬币

硬币在长三角称为“角子”。

其他地方,基本都是纸币,而在长三角,硬币非常流行,买零碎东西、乘车都用角子。

鲜肉点心

长三角对鲜肉热爱,创造出交关点心。

小馄饨、鲜肉月饼、肉粽子、小笼馒头、生煎馒头。

前几天端午节,长三角主流就是肉粽子。

白米粽、赤豆粽也是有的,但吃的人少。

长三角吃粽子,必要吃肉粽的,而且还要有咸蛋黄的。

冷盘

长三角吃饭,冷盘非常有地方特色。

鸡要吃白斩鸡

鸭子要吃酱鸭

虾仁要吃油爆的

青鱼要吃熏鱼的

而最近天热,则要吃糟货。

糟门腔、糟肉、糟鸡、糟毛豆、糟蟹、糟虾、糟黄鱼,味道真是赞。

特色小吃

长三角一个特色,就是包子、馒头不分,统统叫馒头。

比如小笼馒头、生煎馒头、蟹黄馒头、肉馒头、菜馒头、刀切馒头、糖精馒头。

而吃汤面,必要吃细面,龙须面。

身体不舒服了,在家里休息了,要吃个水潽蛋,甜甜蜜蜜又有营养。

当然了,平常甜品吃的更多的是酒酿圆子。

还有各种江南点心:双酿团、条头糕、定胜糕、重阳糕、绿豆糕、方糕、海棠糕等等。

烧菜放糖

长三角一带,烧菜都喜欢放糖。

特别是烧青菜,必要放糖的。

烧鱼烧肉,也要放一些白砂糖来吊吊鲜味。

有些菜,主基调就是甜的。

像松鼠桂鱼、西湖醋鱼等等。

光明牛奶

我一直以为,全国各地都有光明牛奶。

后来到外地出差,光明不见了。

好在长三角一带,光明还是主流。

光明瓶装从小喝到大的,感情老深的。

黄酒

长三角一带,有很深的黄酒文化,特别是浙江一带。

黄酒口感独特,有着浓烈的江南情怀。

吃酒水时候,对方如果说不喝酒,一般都是说不喝白酒。黄酒还是能喝一点的。

吃茶

在长三角,说吃口茶,并不是真的茶叶,而是白开水。

真的要喝茶,会说:泡一杯茶叶茶。

吃么事

长三角很少有喝这个词,一般都是吃。

比如吃茶、吃老酒、吃酒水、吃香烟。

又有一些动名词,例如吃家生、吃生活、吃官司、吃罚单、吃红灯。

时间

时间表达方式,在长三角很独特。

一般把15分称一刻钟,45分称为三刻钟,简称为一刻、三刻。

例如3点45分,一般都说成3点3刻。

出了长三角,很难听到这样称谓了。

24小时便利店

长三角,特别是上海,有着大量便利店。

这些便利店24小时营业,提供各种食物和小商品,非常的便当。

草纸

很多地方,都没有用草纸的习惯。

在他们那边,都是卫生纸,一卷一卷的那种。

而长三角地区,有很长时间使用草纸,现在依然如此。

婚礼抽奖

办婚礼、吃喜酒,到了中间环节,往往有抽奖来活跃气氛。

我一直以为,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风俗。

原来,出了长三角,婚礼没抽奖的!

做人家

不是长三角的居民,很难理解这个词。

而且这个词本身也有两面性。

有时候褒奖一个人会过日子。

有时候讥讽一个人太小气。

至于如何理解,只可意会了。

买汏烧

汏这个词,极具地方特色,其实就是洗。

长三角地区,描述买菜、洗菜、做菜过程,会用买、汏、烧这个词组。

本地话

在长三角说本地话,要轧苗头,暗戳戳的。

一般两个人见面,不了解对方,先说普通话,三两句话后,露出几个吴语词汇。

对方能“接领子”的,用本地话回复的,那才能说本地方言。

老娘舅

以前,长三角一带有共同爱好,看喜剧电视。

无论是《红茶坊》、还是《开心公寓》,都是一代人的记忆。

特别是《老娘舅》,反响巨大。

阿庆的珍珠奶茶真好喝

康大海的一脸坏笑

充满戏剧性的转折

以及各种吴语笑料

都让大家捧腹大笑之余,齐聚电视机前。

可惜,现在这样节目,完全断档了。

阿庆说故事,算是一个尾声。

再之后,连吴语节目都凤毛麟角了。

一直到最近《繁花》,才扬眉吐气了一把。

0 阅读:1

小开说上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