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新两地学生“零距离”感受法院文化

京法网事 2025-02-11 17:38:34

“你们六七八月可以来我们新疆玩,那时候虽然很热,但到了红山公园景区,你可以一下子感受到水的清澈和凉爽。”“你们还可以来我们的葡萄沟吃葡萄。”“还可以来沙漠骑骆驼。”2月8日下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第一法庭,通过大屏幕,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小朋友争相向新京报小记者们介绍。

寒假接近尾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合作组织了“京乌携手行,法润少年心”主题普法活动。走进乌鲁木齐市中院的当地小学生们和走进朝阳法院的新京报小记者们“云相聚”,通过“法律讲解+实践模拟”“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的形式,“零距离”感受法院文化,“沉浸式”体验普法教育,共话京新友谊。

法官讲述法袍的“前世今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阳法院一层大法庭进行普法活动的两位法官分别是北京法院第一批、第二批援疆干部——朝阳法院民二庭审判员周剑彬和审判员哈笑棣,在乌鲁木齐市中院带领孩子们互动交流的李川崟是第三批援疆法官,他来自朝阳法院执行局。

“现场的小记者们、远在千里之外的小朋友们,你们好。”视频连线接通后,大屏幕中出现了两地小朋友的身影,屏幕内外的孩子们都齐刷刷挥手,互相打起招呼“你好,你们好。”

活动中,周剑彬主要介绍法院工作的整体情况,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法官要穿法袍,法槌的作用以及我国的法律体系。当讲到法袍的“前世今生”,屏幕上出现古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现代法袍的设计图,孩子们格外感兴趣,“老师,我看到古代法袍上的神兽图,这个神兽代表‘刚正不阿’!”一位小女生主动举手说道。

以案释法增强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哈笑棣则围绕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简称《条例》),从典型案例入手为小朋友们解读这一《条例》。她带来的首个小知识是“法”和“条例”的区别。她介绍,二者是制定主体的区别,“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相关规范,而国务院层级颁布的制度规范被称为“条例”,上述《条例》便是根据法律所制定的规范,由国务院颁布。

哈笑棣告诉小朋友们,《条例》中建立了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制度、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制度、网络沉迷防治等内容。她向学生们详细解读了什么是“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指纹、虹膜等能够定位到个人特征的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以及行踪信息等,“比如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买了机票,这一行程也算个人信息,小朋友们平时要注意保护好这些个人信息。”

提到网络打赏的案例,她问道,一名同学在游戏平台利用爷爷的银行卡多次充值了1万余元,在爷爷发现后要求退款,游戏公司是否应该返还?“我觉得还一半吧?”“我觉得应该全还。”小记者们七嘴八舌地猜道。哈笑棣告诉孩子们,这名同学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充值行为明显与年龄、智力不相符,但其父亲和爷爷没有起到监护人的作用,多次放任了小朋友的充值行为,因此法院判决游戏公司酌情返还一部分费用。

京新两地学生分享当地文化习俗

“我想问一下你们当地有哪些特产呀?阿达西。”在互动交流时,一位新京报小记者提问后的一句方言,一下子逗笑了对面的所有人。她介绍,为了准备这次交流活动,自己特意从互联网上查了句当地话,维吾尔语“阿达西”是朋友的意思。随即,当地一位维吾尔族小朋友主动举手回答,“我们有羊奶皂,还会用乌斯曼草涂抹眉毛,这是我们的习俗。”

“北京有哪些好吃的?有什么文化习俗?有好玩的地方吗?”听到新疆小朋友们提出问题,新京报小记者们纷纷举手,从铜锅涮肉、北京烤鸭到豆汁儿、糖葫芦,从龙潭庙会到环球影城……北京的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你们回家是学习还是玩游戏?我回家写完作业会打一会儿电子游戏。”小记者的一句提问,逗笑了他身边的朋友。

原来“皮牙子”是洋葱,每天早饭吃馕,女孩们喜欢穿彩色丝绸的民族服饰……从新疆小朋友的介绍中,北京小朋友也解锁了不少新疆本地文化。

周剑彬表示,开展两地线上交流活动可以在普法的同时,让两地的青少年朋友们互相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也是缔结友谊的过程。

本文刊载于新京报2025年2月10日第6版

供稿:朝阳法院

编辑:尚涵霄  汪希

审核:王亚楠

0 阅读:1
京法网事

京法网事

权威发布北京法院审判信息、司法动态,普及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