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粮到加工,稻花香处“粒粒收”

嘉祥说农业 2024-08-10 12:20:45

8月7日,在新洲区邾城街道铁衖村粒粒收种植专业合作社,数千亩水稻正抽穗扬花,微风拂过,田野处处稻花飞扬香气扑鼻,一派令人陶醉的丰收序曲。

“这两天忙着查看田间水稻,平时管护好,想着把产量继续提升。”35岁的合作社负责人姜旭飞边巡田边与笔者聊天。他2015年返乡创业,和爱人郭芹一起种粮。历经近10年,夫妻俩种粮面积从最初的130亩增加到今年的2800多亩,目前正计划培育打造合作社大米自有品牌,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带领更多乡亲种粮致富。

姜旭飞和郭芹

白领返乡创业,夫妻俩比着学农技

姜旭飞和爱人郭芹是高中校友,考上大学后,两人在接触交往中,互生情愫成为了情侣。毕业后,姜旭飞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万元的工作,郭芹则留在了武汉上班。

2014年,姜旭飞和郭芹结婚后,很快有了爱情结晶,再加上双方家人需要照料,两人便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15年,俩人回到老家新洲区邾城街道铁衖村,当起“乡村创业CEO”。

刚回农村时,姜旭飞夫妇很迷茫,别人往外跑,他们往回走,家中老人对他们的创业不理解。好在姜旭飞的岳父郭福泉是农机手,于是商定创业从农机操作入手,做好“田保姆”,帮人打田耕地、收割粮食。

“刚开始,农机操作其实并不熟,为了掌握各类农机操作,在岳父手把手传授下,我把农机操作要点一一写在手机备忘录里,一有空就拿出来温习,关键步骤用小视频拍摄记录、反复观看。在实操中,有了新的经验,我再总结补充进去。”姜旭飞说,半年时间,自己从“不敢碰”农机,变成了农机操作熟手,“慢慢地,旋耕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化设备都会用了,爱人也成了我带的徒弟,咱俩比着学农技!”这两年,姜旭飞还学会用植保无人机巡田。

学会农机后,两人商量着学种粮食,夫妻俩在父母、乡亲们指导下,从撒秧苗、施肥、收割等全流程亲力亲为,但第一年收成并不理想,亩产只有700斤,农技专家指出可能是品种不佳、管护不到位。2016年,姜旭飞夫妻俩决定试种优质水稻品种“鄂中五号”,承租了乡邻300亩闲置土地,经过一年努力,亩产提升1000斤至1100斤,这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如今,合作社扩大种植后,水稻示范基地已达2800亩。

构建全产业链条,打响“粒粒收”大米品牌

“种植面积上千亩,如果只种不加工,产业经济效益依旧上不去。”姜旭飞说,在种植规模不断壮大的情况下,2022年,他们计划筹建仓库,打算建起合作社自己的粮食加工厂,“立足一产种植水稻,谋划二产粮食加工,产业链条和基础就会越来越完备”。

想法好,但夫妻俩尚处于创业积累期,面临粮食加工厂启动资金、选址困难等问题。2022年年中,一次偶然机会,团区委到合作社调研考察,姜旭飞提出了自己建厂的想法,团区委搭桥引荐,帮助他积极对接新洲区人社局、武汉农商行新洲支行,开通“金融绿色通道”,通过“青创贷”业务,5天内为他们提供20万元的资金支持,及时缓解了夫妻俩建设粮食加工厂的资金压力。

“好政策越来越多,创业劲越来越大。”通过各方努力,姜旭飞在离铁衖村姜上湾找到一处空地可供建厂。当年9月,粮食加工厂顺利落成后,开始运营。“村里有了粮食加工厂,稻米可以加工了,不仅水稻产业升级了,我们周边的村民也高兴,农忙时每天会聘请五六名村民来厂务工,给大家提供了就业机会。”姜旭飞告诉笔者,仅在加工厂务工,村民每天可增收100多元,还为周边不少种粮大户提供稻谷加工社会化服务。

“我们的加工设备从原料清理、去除砂石杂质、去壳、抛光、米糠分类、大米选色连续作业,经历十多道工序,成品大米形状长条、洁白完整且口感好,广受市场青睐,不少客商都会提前预订尝鲜。”姜旭飞夫妇表示,未来两年,他们计划注册“粒粒收”大米商标品牌,把“粒粒收”大米推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 长江日报

0 阅读:3

嘉祥说农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